郑红姣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石羊镇中心卫生院 4257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我院阑尾炎患者116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住院时间也比常规组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其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切口感染;阑尾炎
众所周知,阑尾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比较高,具有病情发展快、时间紧急等显著特点,该病大多发生在青年人群。一般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该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最终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但是任何手术治疗都会有创伤,并且极易出现切口感染情况。因此,临床上利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为分析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评价,本院展开相关研究,如下:
1 资料和相关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16例,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组,每组58例。116例患者通过影像学或临床检查后,已经确诊为阑尾炎,均经过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符合诊断标准。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为(30.4±6.8)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为(30.5±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护理方式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出现阑尾炎后则会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告知该项手术的相关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纾解其负面情绪。(2)生命体征检查:在手术前,相关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服用一些抗生素,最大程度上有效防止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在使用手术器材前,首先要对其采取消毒处理,并且对伤口也要进行仔细的消毒,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污染物对伤口造成感染。患者进入病房后,医护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每隔一小时对其脉搏以及血压进行测量,持续三小时到相应的测量结果稳定即可。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脉搏过快、血压较低等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应该立即检查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是否已经出现红肿,告知相关医师采取紧急处理[2]。(3)体位护理:在手术的过程中,相关医师应该结合患者伤口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合患者的体位,将伤口的压力降到最低,让患者具有舒适感。其次,一般情况下,麻醉疗效持续时间是一定的,因此护理人员在麻醉完全消失前,通过半卧位的方式确保患者能正常呼吸,同时防止患者出现窒息情况。(4)其他护理:从患者切口的实际情况出发,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其清除伤口周围的异物,如果患者的切口具有疼痛感,如出现肿胀等,这就说明伤口已经感染,医师应立即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救治,对周围皮肤进行护理,确保其处于清洁干燥的环境。其次,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营养搭配均衡,禁止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同时适当运动强化胃部蠕动,让伤口的愈合度得以增加[3]。
1.3护理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和住院时间
切口感染情况: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感染率越低,相应的护理效果越显著。
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出院后统计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越短,相应的护理效果越显著[4]。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切口感染情况以n(%)表示,卡方检验。护理住院时间用()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后,阑尾炎切除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5.17%)明显低于常规组(18.97%),P<0.05,详情见表2。
3 结论
众所周知,在普外科疾病中,阑尾炎比较常见,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断减弱肠胃蠕动导致各菌体间改变原有的摩擦,为细菌入侵提供机会。如果粪便较为粘稠,则细菌就会大幅度增生,长此以往会逐渐延伸到阑尾,对其造成感染,进而出现阑尾炎。该疾病发生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腹部疼痛以及腹肌紧张等,不定期的还会发生不断转移。与其他大型手术相比,阑尾炎仅仅是小型的腹部手术,但是,相关护理人员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护理,则会导致切口发生感染,并且相应的并发症也会陆续出现,及时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出现[5]。
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确保整个手术过程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下,术后要及时对患者的切口采取消毒处理,防止细菌等不必要的污染物对伤口造成感染,其次,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以及脉搏等,防止切口出血造成伤口感染。除此之外,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将多余脓液排除,使得相应的伤口压力有效降低,让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显著减少。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纾解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能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在进行饮食护理时,护理人员嘱咐患者饮食搭配均衡,提升自身免疫力,从而促进伤口康复。最后,护理人员对切口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一经发生感染,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出现相关的并发症[6]。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住院时间也比常规组短,(P<0.05)。由此可证:对阑尾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其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崔云红. 阑尾炎手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医疗装备,2016,29(14):160.
[2]佐品,李雪,高媛. 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7):156-158.
[3]曹楠楠. 全程护理干预防范阑尾炎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8):1047-1048.
[4]朱晓红. 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切口感染方面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3):154-155.
[5]梁爽.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 医疗装备,2017(22):186-187.
[6]陈泓.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4):3307-3308.
论文作者:郑红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阑尾炎论文; 实验组论文; 常规论文; 术后论文; 伤口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