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和平的历史文献与和平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和平论文,历史文献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波黑和平是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没有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就没有波黑的和平。波黑和平的实现结束了长达近4 年之久的波黑战争,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有关波黑和平的历史文献,不但完整地勾划了几乎与波黑战争同步的波黑和平进程的曲折轨迹,而且如实地记录了国际社会在整个波黑和平进程中所作的巨大努力。因之,值得我们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波黑和平协议和平进程
1995年12月14日,前南地区三方总统,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巴黎爱丽舍宫正式签署了《波黑和平协议》,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的五国元首或首脑,美国总统克林顿、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梅杰、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德国总理科尔以及欧盟轮值主席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作为这项协议的国际证人也依次在协议上签了字。波黑历史掀开了从战争走向和平的新的一页。
为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自波黑战争伊始,国际社会就一直在冲突各方间穿梭斡旋,不懈地进行和平努力,曾连续不断地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计划和方案,其中主要的有,“万斯—欧文计划”、塞—克“三分波黑”方案、“欧文—斯托尔滕贝格方案”、“波黑和平协议”等。通过对这些计划和方案的论述,不仅可以把波黑和平的历史文献系统化,使之成为体系,而且可以明显看出波黑和平进程的艰难曲折,波黑和平来之不易。
一、“万斯—欧文计划”
1993年1月2—4日,波黑冲突三方穆斯林族、塞族、克族代表, 在南联盟共和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一起与会的情况下,在日内瓦举行了自波黑战争爆发以来的首次会议,会议两主席万斯和欧文向三方提出了解决波黑冲突的“一揽子和平计划”,即“万斯—欧文计划”。该计划包括三方面内容:(1)未来波黑宪法的10点原则;(2)未来波黑分为10个省的版图划分;(3)停止军事冲突的7项建议。这个一揽子和平计划旨在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全面解决波黑问题,但总的来看,它是个“调和”的方案。
关于第一项宪法原则的内容,既没有满足穆斯林关于保持波黑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要求,也没有接受塞克两族关于波黑按民族划分成三个地区后组成“邦联国家”的主张。而是规定波黑为分权制国家,承认三个立宪民族,但不具有法人地位,三个民族协调一致才能确定重大宪法问题,它们也都不是国际法主体,均不得与外国或国际组织缔约,未来的波黑将是一个“分”“统”混合的国家。
关于第二项的版图划分,主要照顾了民族分布状况和各方的实际控制线,把波黑划分为10个省,3个省以穆斯林居民为主,2个省以克族居民为主,3个省以塞族居民为主,1个省主要由穆克两族混居,首都萨拉热窝为非军事区。三方分得领土比例:塞族43%,穆斯林38 %, 克族19%。
关于第三项停止军事冲突的7点建议, 其关键部分是将重武器交联合国管辖。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波黑冲突三方接受了和平计划的第一项内容,但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领土划分上陷入僵局。特别是塞族提出内战爆发前塞族居住区面积为波黑全部领土的64%,和平计划要塞族让出的领土太多,划为塞族的几个省互不相连,多为资源贫乏地区,而且约有1 /3左右的塞族居民划入了穆克两族的管辖区内。因此, 塞族认为这一计划“很不公正”,严重危及塞族利益,“接受它比拒绝它更危险”,塞族议会一再表决予以拒绝。5月15日至16日,塞族举行全民公决, 以绝对多数再次拒绝这一计划。
“万斯—欧文计划”虽然一再碰壁,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波黑战争已从过去的“只打不谈”逐步过渡到“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新阶段。
二、美国的“六点计划”和“五国联合行动计划”
1993年初,新上台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一改过去布什总统消极观望的波黑政策,开始积极介入波黑事务。2月10日, 美国提出解决波黑冲突的“六点计划”:(1)任命美驻北约大使巴塞洛缪为特使, 参与欧文、万斯主持的波黑和谈进程;(2)敦促各方谈判解决危机;(3)加强对塞尔维亚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压力;(4)增加对波黑人道主义援助, 建议联合国设立“战争罪行法庭”;(5)如各方达成协议, 美将参加联合国或北约组织监督实施协议的行动;(6 )与盟国和俄罗斯进行更广泛的外交磋商等。美国的策略意图是凭借自身的巨大威慑力量,对波黑冲突各方主要是塞族施加影响,迫使其接受“万斯—欧文计划。”随后,美国又提出对塞族军事阵地和交通要道实施空袭,解除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等主张,但由于这些强硬政策得不到欧洲盟国的支持,并且遭到俄罗斯的明确反对,而不得不重新进行调整;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与欧洲盟国和俄罗斯一起行动。
于是,5月22日,在俄罗斯提出的新建议的基础上,美、俄、英、 法、西班牙五国外长制定了“五国联合行动计划”:(1 )继续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经济制裁,禁飞区等措施;(2 )在“万斯—欧文计划”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波黑问题,为此联合国将在波黑的萨拉热窝、图兹拉、泽帕、斯雷布雷尼察、戈拉日代、比哈奇等地建立6 个保护穆斯林的安全区。美国不派地面部队,但将为安全区内的维和部队提供空中保护;(3 )在波黑与南联盟和克罗地亚之间边界地区部署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以监督对波黑塞族实行的封锁;(4 )遏制波黑冲突并防止战火蔓延到马其顿、科索沃等邻近国家和地区,美国同意向马其顿派驻一支300多人的维和部队;(5)允许联合国部队在遭到袭击时使用武力,并准许北约使用空中力量支持和平部队。
“五国联合行动计划”标志着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波黑政策的重大转变,是美、欧、俄三方政策相互调和的产物。其一,它暂时排除了大规模军事干预波黑冲突的可能性,“万斯—欧文计划”名存实亡;其二,它认为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对波黑冲突的久拖不决同样负有责任,表明西方对波黑战争的性质有了新看法;其三,计划关注的不仅是波黑冲突本身,稳定波黑局势、防止战火蔓延到巴尔干其他各国已成为西方首先关注的目标;其四,该计划是在俄罗斯解决波黑问题4 点计划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这表明俄罗斯已开始与西方一起积极介入波黑事务,重新发挥它在巴尔干的传统影响和大国作用。
三、塞—克“三分波黑”方案
“五国联合行动计划”没有涉及波黑冲突的实质性问题(诸如宪法原则、版图划分等),只是“暂时”的过渡措施,因而无助于波黑冲突的根本解决。
1993年6月16日, 早已图谋瓜分波黑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在日内瓦和谈中趁机提出了“三分波黑”的新方案。其主要内容有:(1 )彻底分割波黑,建立由塞、克、穆三个民族主权共和国组成的“邦联”;塞族、克族可就是否同“母国”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合并举行公民投票;(2)三个共和国通过民主方式选出各自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 邦联总统职位由三个共和国总统共同担任,成立由9 名成员组成的邦联部长委员会,每个共和国各出3名部长,总理和外长由3个共和国轮流担任;邦联议会由3个共和国的立法机构间接选出; 各共和国各出一名法官,组成宪法法院,以解决共和国与邦联之间以及共和国各机构之间的争端;(3)领土划分以民族分布和实际控制区为基础,塞族占50%, 包括西部和东部两大块地区,由北部一条狭长地带相连接,并与塞尔维亚共和国接壤;克族约占20%,位于波黑西南部,亦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接壤;穆族约占30%,位于以萨拉热窝为中心的内陆地区以及波黑西北角的比哈奇“飞地”,还可以得到一个进入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普洛切港口。
这个方案是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相互调和、利益均衡的产物,它明显有利于波黑的塞、克两方,而不利于穆斯林,由于遭到穆斯林的坚决抵制而难以实现。
四、“欧文—斯托尔滕贝格方案”
1993年7月27日,波黑冲突各方在日内瓦举行新一轮直接谈判。7月29日,国际会议两主席欧文和斯托尔滕贝格(同年5 月初接替万斯)根据各方意见提出一项新的折衷性方案:(1 )未来波黑将成为“一个由三个制宪共和国组成的联盟”,并继续作为联合国成员国;(2 )设主席团和中央政府,主席、总理、外长均采取三方轮流坐庄制,运转方式遵循三方一致原则;(3)中央政府主要处理国家的对外事务, 其他方面由各共和国自行制定宪法;(4)波黑实行非军事化, 各方只保留自己的警察。
7月30日, 波黑三方就“波黑共和国联盟”宪法协议初步达成一致,但对版图划分有较大争议。8月20日, 欧文和斯托尔滕贝格正式提出《一揽子和平计划》,要求各方限期答复。该计划包括:(1)7月29日提出的波黑共和国联盟宪法原则协议;(2 )从“万斯—欧文计划”中基本照搬过来的军事协议;(3)三分波黑的版图文件。 按照这一文件,塞族占波黑领土的52%(比实际控制减少20%),主要在波黑西部和东部;穆斯林占31%(比实际控制增加20%),主要在波黑中部以及西北角和东部的几块“飞地”;克族占17%(与实际控制大体相等),主要在波黑西南部。首都萨拉热窝市和穆、克激烈争夺的莫斯塔尔市分别由联合国和欧共体托管两年。
“欧文—斯托尔滕贝格方案”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波黑战场的现实,大体上照顾了三方的利益,有可能为三方所接受。塞族虽须让出波黑领土的20%,剩下的控制区面积已大大小于内战爆发之前,但塞族在波黑建立塞族国家,领土相连,获得出海口等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同时也急于达成协议以争取西方取消对南联盟的制裁,因此,塞族议会通过决议全面接受和平方案。克族只须让出少量土地,即可达到和平方案要求,但对具体划分办法有异议,因而克族议会议决有条件接受和平方案。而穆斯林则明确拒绝这一和平方案。
8月29日和9月1日, 穆族领导人以攻为守先后提出接受“欧—斯方案”的先决条件和“最低要求”,仍未放弃建立穆族占主导地位的具有实质性的中央政权和统一国家的目标;即使这一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也要争取更多的领土。但这又遭到塞、克两族的拒绝。这是“欧—斯方案”不能实施的一大障碍。塞、克两族的最终目标都是与各自的“母国”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和“大克罗地亚”国家;其结果必然是波黑的彻底分裂和边界的重新变动。这势必会引起穆族的坚决反对,同时西方也不会轻易答应。
由此可见,“欧—斯方案”也不可能成为解决波黑问题的最终方案。随着波黑“分治”方案的破产,以“统一”为基调的,带有“美国色彩”的和平新方案开始出笼。
五、美国的“和平新建议”与《波黑和平协议》
1995年是波黑形势大转折的一年。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推行“军事加外交”,军事先于外交的战略方针,加大了对波黑冲突干预的力度,终于打开了波黑和平谈判的新局面。
8月上旬, 美国趁克罗地亚政府军一举攻占其境内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塞族武装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之机,在1994年美、俄、德、法、英五国联络小组和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解决波黑危机的“新建议”,承认波黑的历史和现实,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波黑三方相互承认;保留波黑的独立主权,允许“波黑塞族共和国”与塞尔维亚、穆克联邦与克罗地亚结成联邦;对五国联络小组关于波黑版图划分方案作适当调整,允许已占波黑70%领土的塞族拥有不超过50%的领土;将波黑东部的穆斯林“飞地”斯雷布雷尼察、泽帕、戈拉日代等让给塞族,作为交换,塞族让出萨拉热窝附近的塞控区和波黑西部的一些领土;逐步取消对南联盟的制裁,以换取其对波黑的正式承认。
同时,美国派出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等外交要员前往欧洲与英、法、德、俄等国进行磋商,并在前南冲突各方间穿梭斡旋。一时间,美国取代了欧盟和联合国,掌握了解决波黑问题的主导权。
美国和北约为了进一步对波黑塞族施加压力,迫使其乖乖就范,从8月30日至9月14日,又对塞族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大规模空袭,彻底摧毁了塞族武装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前南有关各方代表再次走到谈判桌前,听任欧美大国对波黑和平的安排。
9月8日,波黑、克罗地亚和南联盟三国外长在日内瓦达成停战媾和的初步协议:波黑未来将由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组成;穆克联邦将拥有51%的土地,“塞族共和国”拥有49%的土地。在日内瓦协议的基础上,26日三国外长又就波黑未来的宪法原则在纽约达成协议:波黑将在战争结束后和条件允许时,在波黑全境进行直接、自由和民主的选举,选举后由下列机构掌管波黑事务:一个议会,一个执行主席团,一个由适当成员组成的内阁,一个宪法法院。 议会的2/3代表将从穆克联邦选举产生,另外1/3 则由波黑“塞族共和国”选举产生。议会采取任何行动都需要得到各方1/3代表的支持和全体代表相对多数的同意。执行主席团的人选组成比例与议会相同,任何决策的实施必须获得主席团多数的支持。新的宪法原则协议,无疑是波黑和平进程的重大进步。
纽约会议后,波黑和平进程加速向前发展。10月11日晚,波黑冲突各方达成一项为期60天的全面停火协议,并于12 日零时起正式生效。 11月1日,塞尔维亚、 波黑和克罗地亚三国总统被美国请到俄亥俄州代顿空军基地,进行全封闭式的“最后谈判”,终于在21日就全面结束波黑冲突草签了“一揽子和平计划”。对于这一和平草案,波黑冲突各方都有诸多不满,但克林顿总统声称和平草案的“一个字都不能更改”。于是12月14日,塞尔维亚、波黑和克罗地亚三国总统,以及美、法、德、英、俄五国首脑和其他有关国家代表又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了“波黑和平协议”。至此,延续近4年之久的波黑战争宣告结束。
根据这一协议,波黑将继续作为一个拥有主权和独立地位的统一国家存在,由占51%领土的穆克联邦和占49%领土的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组成;波黑东部的两块穆斯林“飞地”斯雷布雷尼察和泽帕(均已被塞族占领)划归塞族,塞族还得到波黑北部连接东、西两片塞控区的重要通道波萨维纳走廊(一直由克族人居住),宽度保持5公里, 走廊东端的重镇布尔奇科(现由塞族控制)的未来地位将通过国际仲裁解决。穆族保留东部的最后一块“飞地”戈拉日代,在戈市与首都萨拉热窝之间有一条5公里宽的通道相连接。 萨拉热窝作为波黑首都保持统一并归穆克联邦管辖(塞族控制区占萨市的1/3,约有10万人,塞族前领导人卡拉季奇声称此举将造成一个“欧洲的贝鲁特”),但塞族对其控制区内的学校及其他服务设施拥有行政管理权。建立中央主席团,由穆克联邦推选两人和塞族共和国推选一人组成,三人轮流主持主席团工作;成立两院制的波黑议会,设立中央政府、宪法法院和中央银行,中央政府负责外交、外贸、关税、移民、金融政策、通讯、运输和航空管制等。6至9个月内举行中央政府和各实体选举,各方仍可保留自己的军队。人称波黑现在是“一个国家,二个实体,三方军队”。
协议还规定:被指控为战犯的人不得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交战各方应保证释放战俘,并允许各族难民返回家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将向波黑提供援助,进行战后经济重建;逐步解除对南联盟的制裁和对波黑的武器禁运;北约将向波黑派遣6 万余人的多国维和部队,以监督各方执行和平协议。
“波黑和平协议”是自波黑战争以来,所有和平文献中最为全面和完善的一个。尽管这一协议明显带有“军事解决和外部强加的色彩”,但它毕竟给波黑带来了和平与统一,是波黑从战争走向和平重大转折的标志。
收稿日期:199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