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论文_马玉砚,,杨彬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论文_马玉砚,,杨彬

尊重,是一种品格。品格体现的应该是一个人的人品;尊重,是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尊重,是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当你尊重别人的时候,也是在尊重自己。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的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去学会去爱护我们的学生,尊重每一名孩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想学生所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老师遇事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要公正公平合理,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只有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才能铸就师魂。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更是能否铸就师魂的重要标准。

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自己。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人虽然有年龄、性别、体貌等差别,但是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戴。人只有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和社会,也才能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教师要自己认识自己,用正确的观点去评价自己,去估计自己,自己接纳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接受现实中的自我,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来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塑造自我。

其次,作为教师要强化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在自身和学生之间构建等级的台阶。这种居高临下的思维定势,使得教师总是以“想当然”的俯视态度去处理和学生的关系,使得尊重成了空谈。尊重学生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等,在彰显个性基础上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

比如,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但稍一注意你就会发现,通常情况下,总是老师坐着,学生总是很安静地站着。很多老师会说,这是应该的。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上海某学校的一名外教的举动,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我在杂志上看到上海一位外籍教师,面对一位身材矮小的学生,竟然一下子跪在地上调皮地和学生比身高,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背后所折射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是多么值得我们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之后言谢乃人之常情,然而又有多少老师面对学生的帮助真诚地道过谢?当学生极虔诚地为老师端来热气腾腾的茶水时,一部分老师会心安理得地接过杯子而无任何表示。但是,假如我们在路上问路,而我们的向导恰恰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当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我们正确答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说声谢谢你,可爱的小朋友。由此可见,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更不在于倒水与问路孰轻孰重,问题的关键在于思想意识,即通常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言谢或忘记言谢。然而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有时会远远超过行为本身,这样教师高大而光辉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再次,要从细微处做起。细微处见真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不一定要体现在一些大事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加油的手势,一次兴奋的鼓掌,一个秘密的约定……都能使学生感受到尊重。这都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尊重他人的方式,用心去关爱、尊重学生。

我们团委、学生会礼仪部每天早晨开展礼仪迎宾活动,向各位老师问好,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但从学生反馈回的信息中来看却不尽人意,由此我想到了哈尔滨市某中学的一项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教师早晨到校时面对学生的问好反应。结果,20位教师中,也向学生问好的有3人,通过点头或微笑来应答的有15人,不予理睬的有2人。毫无疑问,只有第一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而大多数教师采用的应答方式只能说是对学生问好的一种肯定而尊重。而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就更多了:学生迟到了,不问青红皂白就罚站;未等学生回答完问题就打断;学生犯了错误不听学生解释……这些虽是细微的环节,但有时却会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会尊重学生是必备的一项素质,教育工作者应强化尊重意识,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使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论文作者:马玉砚,,杨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论文_马玉砚,,杨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