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曦(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输液室 江苏 扬州 225200)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34-02【摘要】目的:以心理护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方法、穿刺后固定以及患儿心理因素有关。结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静脉穿刺;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儿科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广大护理工作者所重视。患儿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尤其在静脉穿刺技术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儿童静脉输液是儿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静脉穿刺是否成功,需要护士的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小儿的密切配合,一旦未做到“一针见血”,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及护患关系。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所以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1原因分析1.1患儿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特点:消极的心理反应,有害怕、疑虑、恐惧的心理,重者可有哭闹不安,吵闹要回家,治疗不合作。1.2小儿肥胖,静脉隐匿。1.3静脉血管营养状况:病理性营养障碍;营养不良、循环衰竭、腹泻脱水患儿造成血气虚弱、静脉瘪陷;因慢性病复诊穿刺次数,原针孔出现硬结和青紫。1.4护士心理素质及技术水平:解剖知识掌握不牢,经验不足,进针手法不恰当,情绪紧张,担心一次不成功遭受家属的责怪造成护士心理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2采取措施2.1患儿心理疏导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穿刺状态。做好家属及患儿的心理安慰以取得合作。2.1.1找准护理心理引导的最佳角度,解除儿童对静脉穿刺的心理紧张状态。
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儿童患者对于穿刺都十分害怕,主要原因是怕痛。针对儿童患者的这一特殊心理状态,在穿刺护理过程中,首先必须解除其害怕心理。运用儿童理解的语言,使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这是在减少痛苦,只有积极配合才能减轻疼痛,这样达到心理护理最佳角度,使儿童患者积极配合,从而顺利完成穿刺操作。2.1.2找准儿童心理配合的最佳途径,诱发儿童患者对治病的积极情感婴幼儿时期患儿的语言表达力差,大多数患儿总是用哭来表达紧张恐惧的心理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患儿入院后,对周围环境陌生,对静脉穿刺尤其害怕往往哭得很凶。为此需要护士主动、亲切地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特殊生活习惯和爱好,尽快建立其信任感,与此同时穿刺动作尽量轻柔,避免长时间操作而增加恐惧感,同时应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静脉状态差,可能反复扎次数较多的患儿,建议家长回避,或让家属对患儿进行安抚、诱哄,讲些有趣的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其紧张感,使穿刺顺利成功。3~6岁儿童的思维动作发展已较完整、熟练,根据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使儿童习惯用语言交谈,耐心解释说服,告诉他们阿姨扎针会很轻的,是感觉不到疼的,要坚强。同时可选出穿刺时不哭的患儿作榜样,让这一小朋友亲口告诉其他同伴:“护士阿姨扎针不疼”。这样使患儿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身心得以放松,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降低。6~12岁儿童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和忍耐力,有荣誉感、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等。这个时期的患儿对疼痛已有一定的克制力,但他对静脉穿刺仍然十分恐惧,护理人员应该展现给患儿关心、自信、真诚、和蔼的姿态,操作过程中不断与患儿交谈,讲些患儿比较关心的话题,从而增强患儿战胜疼痛的信心,穿刺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2.1.3时间较长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患儿的心理护理对于输液时问长久(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肾炎等)长时间输液的患儿,因血管大都已破坏,穿刺不易成功。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每次穿刺前患儿紧张、烦躁、惧怕,对于这样的患儿,每次穿刺前找技术最熟练的护士为其输液,缩短穿刺时间。并在穿刺前根据患儿爱好采取多种措施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尽量放松,从而减轻痛感。2.1.4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心理护理的影响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是患儿静脉穿刺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一个宝宝连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少六位亲人的心,给孩子静脉穿刺更难以让他们忍受。而患儿家属的过激反应,又会给患儿乃至护士带来双重压力。因此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处理好与家属关系尤为重要。除了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还要适时的安慰患儿家属,使其行为对患儿的配合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2.2选择最佳穿刺针、穿刺部位及穿刺方法,取得儿童对治疗的信任心理。
穿刺针的选择根据手术患者年龄大小、静脉粗细、手术大小、输液输血量的多少来选择最合适的静脉穿刺针(套管针)。2.3穿刺部位的选择一般上肢选择前臂静脉,如操作困难时可选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其中头静脉位于肘部中央,穿刺成功率较高;在手背静脉较粗大时也可选用;下肢选用足踝部大隐静脉,都是最佳穿刺部位。穿刺方法根据患儿最佳配合心理、扎止血带,轻轻摩擦皮肤以减少患儿的紧张心理,使静脉充盈,尽快显露血管,速度要快,在患儿的心理承受的时间范围内尽快完成操作,以减少患儿哭闹的时间,提高穿刺的成功率。3护理体会通过临床实践,护理心理学应用于儿童患者手术前静脉穿刺的过程,在利用儿童患者的积极情感,诱发儿童患者的治病情绪,启迪儿童患者对静脉穿刺的主动配合,促进儿童患者对治病的积极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既促进了护理模式的转变,又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进一步发展,是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心理护理的护理思维和护理方法,是更新护理观念、深化护理内容、活化护理形式、优化护理质量的必然要素,也是现代护理人员应该而且必须去努力学习、钻研和实践。4总结总之,心理护理在儿科各项护理工作中作用越来越显著。特别在静脉穿刺时,对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则能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1]吕世英,胡晓英.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1999,5(3):67.[2]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18.
论文作者:王晨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心理论文; 儿童论文; 患者论文; 小儿论文; 家属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