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分析论文_朱桂生

陕北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分析论文_朱桂生

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要:陕北是我国革命的身体也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其包括了延安以及榆林两个城市,陕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以及历史传统其生产杂粮,在陕北杂粮产业具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陕北杂粮质量高、价格低、种类丰富且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成为了陕北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陕北而言如何通过对发展前景的分析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从而使得陕北小杂粮能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项极为主要的任务。

关键词:陕北 小杂粮 产业 发展前景 分析

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以及土壤条件差距极为明显,而陕北地区作为黄土高原的中心区域其地理条件十分独特,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也使得陕北的农业生产有着自身较为明显的特点,例如其所生产的粮食就是以各类杂粮为主,并且陕北地区还有着粗粮细作的传统,可以说陕北小杂粮已经成为了陕北的饮食特色之一。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谈一谈关于陕北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的相关话题。

1、陕北小杂粮产业的优势

首先我们要对陕北小杂粮产业自身存在的优势进行分析,只有对自身的优势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在市场竞争当中拥有优势地位。陕北小杂粮的优势变现在了数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是历史优势,即陕北所擅长的粗粮细作的优势,其次则是小杂粮较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最后则是陕北下杂粮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这三点对于陕北小杂粮产业的发展使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1 陕北地区善于小杂粮的“粗粮细作”

所谓的小杂粮实际上是小宗粮食的俗称,这种粮食的最大特点是生长发育较快并且种植的面积较小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并且种植的方法也有着特殊性且粮食有着区别于传统的粮食的有图。陕北地区的下杂粮主要是诸如豆类的红豆、白芸豆、绿豆、黑豆等,荞麦以及谷子、糜子等较为少见的粮食作物。在陕北由于其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原因其历史上就是种植小杂粮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分布较为广泛有着较为多样性的品种,并且经过悠久历史的演变使得陕北小杂粮当中出现了许多优质的品种,这些优质的品种可谓是驰名中外例如产于甘泉的红小豆、衡山的绿豆还有生产于志丹、定边等地的荞麦等等。小杂粮需要的土地条件并不苛刻因此易于成活,在黄土高原这种气候与地质较为恶劣的地区同样能够较为良好的生长,而千百年来陕北地区的人民对小杂粮的“粗粮细作”也可谓是无可出其右者。陕北地区的人民将不起眼的小杂粮做成了爽滑鲜嫩的绿豆凉粉、劲道香醇的杂粮煎饼、低脂低油的

荞麦饼以及剁荞面和软粘的年糕等等,可以说陕北人民将粗粮细作发挥到了极致。

1.2 小杂粮丰富的营养价值

陕北地区生产的小杂粮其本身的营养价值是十分高的,随着我国人民保健养生的意识逐渐加强,大部分国民已经意识到粗粮作为补充纤维以及许多微量元素的最佳途径之一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因此近些年来小杂粮可谓是深受欢迎。无论是清热解毒的绿豆还是利尿除湿的红小豆还是降糖降脂的荞麦都成为了较为理想的食疗佳品,因此陕北地区的小杂粮销量也因此而一路攀高。小杂粮由于其大部分都种植在远离污染的地区加上生命力顽强,产量高所以并不需要应用太多的农药从而使得其成为了纯天然的绿色产品符合目前我国人民的保健消费理念故而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1.3 陕北小杂粮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

陕北的小杂粮由于其本身种植较为广泛并且气候因此使得其耐旱、抗病可以再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发育所以其成本较低,而小杂粮又属于传统出口商品,是我国的土特产之一,小杂粮是大宗产品,其本身的价格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其卖家较高并且供不应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2004年我国杂粮豆的出口总量就达到了128.39万吨,占整个粮食出口总量高达21%,而陕北地区本身的小杂粮种植成本较低只有大部分发达国家的10%左右,可以说占有者较为明显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

2、陕北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

2.1 采取“一条龙”开发模式

所谓的一条龙开发模式是指将原本陕北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的小杂粮企业进行一定的整合并且在政府的帮助加建立以地方龙头企业、基地以及农户三者联合开发的新型产业模式。就目前的陕北小杂粮产业形势而言可谓是一般散沙,产业种植以县为单位各自为政进行产业开发,每个县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品牌并且商品的重复性加大形成不了合力,从而无法让市场对其进行统一的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打破传统的行政界线,统一采用更具有概括性的“陕北小杂粮”作为品牌,然后让地方的龙头企业作为依托并且联合基地与农户进行共同开发,改变原有的政府主导模式而是有企业联合自行进行市场开发与竞争。

2.2 引进并统一优小杂粮品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陕北的小杂粮品种众多并且一个种类的杂粮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品种,由于种类众多因此大部分小杂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使得陕北小杂粮无法有一个标准化的质量检查体系。不仅如此,陕北的小杂粮品种多为自繁自育的农家种,且经多年种植混杂退化,对产量和商品性造成一定影响,在商业化的情况下很多品种并不适合于大量的种植推广,因此应当考虑筛选和引进较为具有商业性质的小杂粮品种进行种植,一方面可以降低小杂粮的种植成本提高其商业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小杂粮品种进行一定的统一,从而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监督体系,使得市场对陕北小杂粮的质量能够更加信赖。

2.3 建立集中的小杂粮生产基地

目前来看陕北地区小杂粮的种植区域较为分散,种植的条件差距也较为巨大,因此其质量自然也良莠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统一集中建立小杂粮生产基地,将生产质量标准化、基地建设标准化从而使得陕北小杂粮能够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条件下进行种植与生产。应当在陕北的吴起、志丹、靖边、定边荞麦基地,安塞、宝塔、府谷谷糜基地,横山、子长绿豆基地,甘泉红小豆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应当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对小杂粮生产进行统一化种植和生产管理,严格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并且可以在一定区域内种植绿色无污染有机小杂粮从而迎合市场的不同需求。

2.4生产与加工结合,延长产业链

陕北目前的小杂粮销售大部分都是原粮销售,这种方式其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很低的,并且无法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整合种植、生产、加工三者相互结合,从而将小杂粮的产业链进行延长,陕北本身就有着小杂粮加工的传统,其无论是在工艺方面还是在经验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延长产业链的难度较小而其深加工后的各类产品无论在价格方面还是在味道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可以打入京上广深等城市,为陕北地区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结束语

陕北的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无疑是十分广阔的,但是只有民间与政府进行通力合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陕北小杂粮发展蓝图。

参考文献

[1] 张雄, 董伟, 王立祥. 陕北丘陵沟壑区主要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研究[C].

作者简介

朱桂生,出生于1988年,陕西省榆林市人,2011年毕业于吉林长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硕士2015级在职研究生。陕西省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员。现任职于榆林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从事食品检验检测工作。

论文作者:朱桂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陕北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分析论文_朱桂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