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力工程;土建施工;施工技术;有效途径
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必然要与土建工程联系在一起,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中两者的协调性差,从而降低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综合性能。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只有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工程任务。因此,加强对电力建设和土建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挖掘两项施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实践提供指导。
1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的关系
从工程建设的总角度上来说. 土建施工是相对独立进行的。在建设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给定的要求进行施工即可,得到建筑最终达到客户的要求。电力工程的任务是将建筑所需的配套的电力设备进行安装,使得电力设备可以与外界连接在一起,达到最终向用户供电的要求。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是分不开的,虽然都是在各自的设计图纸下进行的,都需要各自行业的技术工种进行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里,这两者是不分开的,需要共同的配合。在进行变电站建设时,更加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使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二者的结合需要体现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是持续的,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电力工程安装是工程中占用时间和资源做多的部分。在这个时期,电力安装的技术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着主要的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是工作的全部,其他的工作部分不加以配合。比如,在进行变电站的建设中,只重视安装施工这单方面的工作,肯定是非常不利的,造成的后果。轻则施工进度减慢,重则质量有严重问题导致后期使用发生危险。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必须联合在一起,培养共同建设,相互扶持的意识,将工作做到最好。
2电力工程土建施工常见技术
2.1地基基础以及地下工程
对于电厂施工来说,其地基基础通常是以建筑位置对应的土壤状况为导向实施设计以及施工运用。就软土地基而言,通常涵盖了打入桩体、挖土方、开展深基坑支护以及降低地下水等诸多工艺。同时,预防土壤具备的特性会给地基相应牢固度造成影响,因此还应借助相匹配的基础技术来强化基础施工,确保基础质量契合相应土建要求。
2.2以粉煤灰为基础的综合利用
土建施工通常需要利用较多量的混凝土,而该类混凝土多是由粉煤灰等材质并配以相应减水剂而制成。不论是基础地基还是厂房框架等诸多施工均以该材质为施工基础。而这也使得施工时出现的混凝土很难流动或者是输送较难等问题得到有效消除。此外,将粉煤灰当成回填土展开回填,其相应回填效果也极为显著。
3电力工程土建施工常见问题探析
3.1基础施工
对于基础施工来说,通常伴有混凝土体积过大等问题,若未能合理浇筑,必然会使建筑侧面或者是外表出现裂缝。而裂缝形成多是因为混凝土外表相应温度未能得到把控,进而出现不平衡地收缩,其表面也会因拉力的不稳定性而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述裂缝严重时会达到50~70mm,这便使得地基外表对应的钢筋握裹以及混凝土对应的使用寿命遭受影响。
3.2工程上部对应的现浇框架
现阶段,建筑本身的额地层框架层通常较一般建筑高出较多,再加上建筑在上层结构方面具备较大负荷,若工程施工较为紧迫便会导致基坑对应的回填土过程,以及回填很难到位等情况。此外,施工很可能对建筑形状等加以忽视。而上述问题则会使建筑本身伴有的支撑系统出现位移的情况,使得部分框架底部经过混凝土相应浇筑工序之后发生下沉,再加之框架本身可能具有易振漏等问题,给土建施工埋下较多隐患。
3.3预埋铁件以及金属结构等的施工不当
对于现场施工来说,很多设计图并未以工程实际以及项目需要为导向展开针对设计,同时也未经严格评审以及探讨。此外,设计人员会因设计经验的相对缺陷或者是对材料的不熟悉使得土建施工时出现接头位置不明、浇筑工序不当等诸多施工问题,难免导致材料浪费等问题。若部分预埋铁件较大,那么其位置选择可能被建筑结构忽略,使得预埋铁件或者是金属结构难以放到相匹配的结构之中。
4提升电力工程土建施工的有效途径
4.1从浇筑工序出发增强质量
通常电厂当中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供电设备均呈现大型化特征,例如常见的钢架以及锅炉等设施。而该类设施安装以及建筑施工均需要以混凝土为基础展开,同时相应浇筑时间也较长。此外,浇筑时切忌存有停顿现象。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以建筑实际以及设备需要为导向进行切实设计,并对现场施工对应的预拌混凝土对应的协调性进行重视。若浇筑时存有突发状况,必须根据浇筑工序来对突发施工进行把控。同时,土建施工还应确保环境条件和浇筑工序相匹配,并对浇筑时存有的外部因素进行把控,确保浇筑时间契合预定工期。
4.2针对夹层漏振进行有效预防
对于土建施工来说,混凝土相应的强度等级较为理想,而厂房框架通常在浇筑高度层面具备一定要求,一般要以6m为导向进行高度控制。但因为钢筋间距通常较为密集,这便使得水泥用量不断加大。而混凝土对应的粘稠度通常较高,若箍筋较为密集便会导致钢筋较易挂上混凝土,从而导致振捣棒很难插入进行振捣。因此,以框柱架为对象对混凝土级别展开配置时,必须确保其契合相关标准要求,并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维持良好状态。同时,正式实施浇筑时应谨遵“一次到顶”的原则,该浇筑过程切忌伴有停顿问题,从而对夹层漏振等问题进行规避。施工时还应于模板外侧进行相匹配的振动器的选取,确保施工有效防止振漏情况的出现。
4.3从预埋铁件出发做到深入核实
对于部分大型设备来说,例如钢屋架等类型的预埋铁件,必须从其制作过程出发,对其结构钢筋相应的排放情况做到深入核实。随后则应以详细状况为导向进行适当调整,防止施工现场部分埋件未能置于相匹配的结构当中而使得工期受阻或者是出现返工等问题,并对材料浪费等状况进行规避。同时,若构件或者工程很难检查或者不能检查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验收。而此类工程通常涵盖了辐射电力接地网、接地装置还有塔杆制作等等具备隐蔽性的工程。验收后还应进行验收报告的及时出具,并针对验收报告来检查验收问题,确保上述缺陷得到有效规避。最后,还应就土建工程存有的自动化装置对应的调试、继电保护设施以及基础掩埋等工作做到跟踪验收,确保此类具备复杂性特征的工程得以高效完成。
结语
总之,以上就是我个人见解。对于国内电力土建施工而言,相应施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电力企业必须明确强化土建施工对于推进电力建设的关键意义。实际施工需要从施工技术出发做到持续改良,并对前期相应的成功经验进行汲取,确保土建施工得到有效强化。施工单位需要明确基础施工、夹层振漏、预埋铁件等方面的施工问题,并从浇筑工序、夹层振漏、梁底下沉、材料浪费以及预埋铁件等层面出发进行措施的针对制定,确保电力企业相应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强化。
参考文献:
[1]关万良.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2):33-34.
[2]蒙文芳.浅谈变电站工程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的配合[J].低碳世界,2016(07):55-56.
论文作者:欧远珍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土建论文; 混凝土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论文; 工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