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
江苏省泰州市鲍徐中心幼儿园
摘要:情感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情绪上的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恢复人们健康和健康的情绪。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具有情感,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抒发内心的方式。最初的婴儿阶段对外部刺激只有简单的反应,并且没有太多的自我主观意识。但是,学前教育是不同的,通过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意识行为的养成,在人的成长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儿童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情感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使学前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本文重点研究情绪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和研究。
关键词:情感心理学;学前教育;应用研究
1学期教育的意义
1.1引导儿童进行正确三观的树立
学前教育针对六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在整个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六岁之前的儿童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从自然到社会的过渡,逐渐形成社会人格。这一阶段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将受到社会属性的影响。在此期间儿童也会逐渐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以及行为习惯和思维特征。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幼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建立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加强学习上的主动性,形成初步的社会意识和正确的社会观念,在学前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人格。促进儿童今后的健康茁壮成长。而且,好的学前教育使孩子提前接受良好学校氛围的熏陶,能够使儿童更好的、更顺利的融入小学生活,集体生活。
1.2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发展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脑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智力和记忆力将不断提高,将需要学习的事物渗透到孩子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儿童留下一定的印象,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找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有充足的体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认真教育孩子,探索他们的潜能,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以促进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们会对教师和家长的言行留下深刻的记忆,教师良好的教育,家长良好的教导,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更好的促进儿童未来的发展。
1.3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婴儿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应该结合现阶段儿童的特点。培养孩子的发展思维,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儿童从全新视角了解世界的能力。早教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幼儿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之后,才能激发其潜在能力,进而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通过大多数的研究发现,人们的成功与小学的爱好直接相关。幼儿教师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个人魅力以及教学特点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如果喜欢老师,那么他们也会喜欢老师对他们的教育,然后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观点和意见,并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更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拉近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学前教育与孩子的成长直接相关,孩子在这个阶段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如果能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促进儿童的情感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通过学前教育的刺激,会增强儿童对世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探知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矗
2情感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2.1实践能力在情感教育中的意义
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比教育儿童的文化知识更为重要。
老师应教会幼儿搜集、整理、归纳资料,要把收集资料的过程与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吸引儿童的乐趣,使幼儿在收集和调查材料时获得丰富的情感,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引导幼儿接触自然。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孩子对大自然感知的过程中,使孩子对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能力。并为小动物和植物提供更多照顾。增强幼儿的同情心。让孩子从小培养感知生活、感知自然的能力。
此外,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也是提高儿童情感能力的过程。老师带孩子做一些手工作业,不仅可以起到装饰课堂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班级环境后,鼓励幼儿设计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将大大提高孩子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2.2生活环境在情感教育中的意义
情感教育和生活环境是互补、不可分割的。孟母三迁作为著名的寓言故事,代代流传的原因就是不断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避免孩子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也是孟子后来发展成为中国著名教育思想家的原因。这说明环境对儿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环境对孩子有不同的影响。孩子因为三观没有建立完全,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熏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情绪态度的发展,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引导幼儿形成积极情绪的基矗为幼儿创建一些游戏,使得儿童在游戏中接受情感教育,以确保孩子将来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情感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3.1游戏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将情感教育融入学前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应不断进行创新,促进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结合儿童的性格特点,在充分尊重儿童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加之,幼儿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还不够成熟,通过游戏可以更好、更容易的进行情感教育,游戏活动中所包含的人物的关系和内容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其中包括合作意识和同情心。为了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教育,有必要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参与。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
3.2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
有些家长认为儿童的年纪尚小,不需要参加情感实践活动,但事实并非如此,实践活动能更好的培养儿童的情感。为了加强情感教育,使教师和儿童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教师需要增加活动的设计。因此,教师应为儿童设立一些实践平台,不断激发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儿童的创作作品贴在墙上,以提高孩子自身的成就感,使儿童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此外,还要培养儿童团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情感。合作能力是人参与社会生活必具备的能力,对人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总的来说,情感教育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完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学前教育中,学校和家长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情感教育,教育内容应以儿童为主题,为孩子的情感发展提供更多经验,使得孩子在学前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加注重孩子的感受,照顾孩子的情绪,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茁壮发展。本文对情感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未来还会继续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勉.情感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245-246.
[2]刘玉娟.学前教育学中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分析[J].青春岁月,2017(17):46-47.
[3]陆克平.情感教学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 2012(31):24-24.
论文作者:陈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儿童论文; 情感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孩子论文; 幼儿论文; 能力论文; 心理学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