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LISA技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分析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即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其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症状的表现,多数患儿为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导致,使新生儿肺泡发生进行性萎缩,并于出生4-12小时间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以及吸气三凹征等症状[2],使新生儿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目前,临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尚已完善,INSURE技术与LISA技术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案[3],为进一步探讨以上两种方案在本病中的治疗效果,现对我院4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展开研究,皆在探讨其在本病中的治疗效果优势,现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两年期间于我于我院接生且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6例。按照患儿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与实验组(n=23)。对照组23例患儿中男17例,女6例;实验组23例患儿中男18例,女5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性别以及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INSURE技术进行治疗,对患儿实施气管插管治疗,注入PS后实施正压通气3分钟,拔除气管后继续NCPAP。
实验组患者则给予LISA技术进行治疗,选取6F胃管,于6F胃管中插入一根无菌细导丝,于新生儿口腔将细管插入气管2cm左右处,将细导丝撤出,并分两次将PS注入,拔管;如在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发生感染事件,则应立即实施相关感染源检查,实施对症治疗,对感染情况进行及时控制,以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新生儿治疗后SpO2下降例数(<88%)以及心动过缓例数(<100次/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经x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应用(士s)描述,组间经t检验,差异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与实验组新生儿治疗后SpO2下降例数及心动过缓例数对比
经对比,对照组新生儿治疗后SpO2下降例数以及心动过缓例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新生儿治疗后SpO2下降例数及心动过缓例数对比(n,%)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其主要发病群体为早产儿[4]。临床相关资料表明,引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因素为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致使患儿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还会发生呼吸衰竭,因此,应及时给予患儿实施治疗,保障患儿生命安全。LISA技术即MIST技术,该方法为借助喉镜以及微创法将细管插入患儿气管中,增加患儿肺部表面活动性物质量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通过应用LISA技术对患儿实施PS给药,患儿大脑自身对外源性PS补充而做出呼吸频率以及深度的调整时间,从而达到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保障患儿生命安全的目的。
综合以上分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LISA技术进行治疗,其能有效缓解临床不良症状,从而保障患儿生命安全,该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明华,陈志君,杨冰岩.LISA技术与INSURE技术分别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6):54-57.
[2]刘艳红,赵先锋,梁桂娟,李远征,闫安平.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05):21-24.
[3]郑家峰,孙璐双,王小静,刘伟,张俊杰,孟华夏,张立明.LISA技术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8,40(01):24-27.
[4]徐芬,罗俊,黎红平,黄艳,林鸿志.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03):223-228.
论文作者:张体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窘迫论文; 综合征论文; 呼吸论文; 例数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