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反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课教学论文,反馈论文,思想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2)01-0065-05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问题在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我们先后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基于问题逻辑,通过问题反馈循环,将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有效贯穿到教学之中的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对这一教学模式作一总结,可以概括出四个基本环节。
一、建立问题体系
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首先要在问题逻辑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梳理出问题体系。具有这种逻辑联系的问题体系,不仅有利于在教学中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理论深度,具有思想的魅力。
1.基于问题逻辑,梳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建立问题体系,必须基于问题逻辑,根据问题的逻辑结构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设计问题,建立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问题逻辑是研究问题的逻辑性质和关系的现代逻辑学分支,它以问题及其解答为研究对象。问题是已知信息在人脑中构成的指向未知信息的疑问。这种疑问具有希图得到答案的性质,而典型的问题则直接涉及因果关系。
问题具有不同的类型,问题逻辑所研究的主要有“是什么”(what)的问题、“为什么”(why)的问题和“如何”或“怎样”(how)的问题。“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与教学方法关系不大。“是什么”的问题更多地具有问句逻辑的形式性质,主要是以问句形式表达一个陈述句,我们可以把任何陈述句改写为“是什么”的疑问句。而“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则涉及因果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即使把“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改写成陈述句,仍然蕴含着问题。因此,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甚而“如何”或“怎样”,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殊意义。“为什么”的问题和“如何”的问题是真正区别于一般知识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个从讲“是什么(what)”到讲“为什么(why)”的转向问题,即从主要讲“是什么”到主要讲“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
基于问题逻辑,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逻辑梳理。立足于“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就可以梳理出一个基本问题体系。这个基本的问题体系可以直接用于教学,并使教学变成一个完全不同于简单知识传授的过程。
问题逻辑之所以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不仅因为问题本身具有探索性,更因为问题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结构,问题之间具有重要逻辑关联。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据,问题的逻辑结构不仅可以使学习更有效,而且可以将教学变成一个发现新信息的过程。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则不仅可以使学习成为一个更有效的知识获取过程,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理论深度。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还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更与知识的广度拓展、有序度提升和整体把握密切相关。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内容梳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而且使教师更容易把握学生理解的关键点。由于具有逻辑结构,问题体系使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有利于明了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还可以做到“配菜”和“点菜”相结合,教师更清楚学生理解的问题所在,知道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更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2.结合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建立多层次问题体系。为了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也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立问题体系还必须注重与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相结合,做到教材核心问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相结合。这样建立起来的问题体系,就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使实践问题深入到基础理论,使理论问题具有实践说服力。
问题体系的基本内容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顶层问题就是教材的核心问题和重点问题。一般来说,教材内容比较丰富,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纳入问题体系,建立问题体系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以问题的形式将教材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内容有所取舍、层次分明地运用于教学。
3.兼顾知、情、意,将问题设计和解答得有血有肉。问题是不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关键。要问题抓人,就必须使问题切近学生需要,使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性参与。因此,在问题的设计和解答中,不仅要充分利用逻辑的力量,以理服人,而且还要尽可能同时做到以情动人。也就是说,在关注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问题之间逻辑关联的同时,还要力求使问题设计和解答有肉有血,为达到感动学生甚至震撼的教学效果奠定教学体系基础,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学生在情理交融中终身受益。
4.以教材为基础,推进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建设。问题系统的建构,事实上就是在教材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学体系建设。通过建立问题系统进行教学体系建设,对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目前,以教材建设为标志,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现在已经步入深水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大课题。在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怎样做到有效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任务。通过建立问题体系,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为将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二、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实施中要求有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问题解析式教学即在问题体系基本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注重问答逻辑,以问题讨论的方式,通过分析和解答进行课堂教学,使教学根据问题体系层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问题解答为学生释疑解惑。
1.根据问答逻辑,形成问题场。在问题解析式教学过程中,根据问答逻辑进行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问题场。由于问题与其解答密切相关,问和答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问题逻辑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也将问题逻辑叫做问答逻辑。问题逻辑反映了提问和解答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问答逻辑进行教学向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苏格拉底有名的“助产术”就是以问答的方式教授人道理甚至催生新思想。孔子等中国古代哲学家也都常采用问答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问题场。
课堂教学中问题场的形成是问题解析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在问题解析式教学过程中,问题场的形成就是通过“是什么”的讨论营造问题气氛,即在讲“为什么”之前,先就“是什么”提问,这既是为深入讨论奠定知识基础,明晰概念前提,也是进入主要问题正式讨论前的预热,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问题讨论的气场,激发学生讨论问题和提出新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尽管学生对教学内容中“是什么”的部分有所了解,但在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前,必须就“是什么”的关键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是什么”的思考营造良好的问题气氛,逐渐引导学生进入“为什么”的问题,进到问题的更深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问题场,让学生沉浸在问题的氛围之中,学生在“是什么”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往往会自然而然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在“是什么”的基础上提出或者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本身就是激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调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创造性。
2.直面学生问题,为学生释疑解惑。问题解析式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教学,当堂分析和解答学生问题,为学生释疑解惑。
问题解析式教学首先必须不回避、不敷衍,直面学生问题。不回避、不敷衍学生问题是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的原则。以解答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释疑解惑,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常规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还有利于将其他学科专家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学生释疑解惑。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解析式教学,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还可以采用课程专题研讨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方式,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讨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3.问题解析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动人。在问题解析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生动感人的案例解答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基于问题逻辑的问题体系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更有血有肉。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不仅不会遮蔽教师的教学个性,而且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点,从而使问题反馈式教学更为丰满;不仅可以以逻辑的力量予问题的解答以说服力,而且可以通过将感性内容引入问题解答,使教学在以情动人后以理服人。
4.注重问题反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思考,从而提出更多问题。问题反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关键在于以问题体系激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提出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意义的问题。
在问题的内部结构中,已知信息是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问题。但有知识未必有问题,如果只是知识堆积,知识点之间缺乏逻辑关联,就会出现有知识无问题的现象。因此,一般而言,问题的量与知识成正比。一个人知道的越多,他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就越大,因此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问题也就越多。但知识的量与问题的量并不是线性相关的,而问题的质与知识量更不是正相关关系。问题的质不仅取决于一定的知识量,更取决于已有信息的有序度。知识的有序度越高,知识的缺失越是关键性的,问题就越多,问题的质量也越高。问题的数量越多,由已知指向未知的范围就越广;而问题的质量越高,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张力就越大。因此,问题和问题逻辑不仅在人类认识中,而且在教学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有知识有问题的,但在某些领域也存在极端类型:有知识无问题。对于有知识无问题的学生,要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有知识有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的现状,因此教学中要不回避学生问题,激发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基于问题逻辑,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提问层次,让他们提出越来越深入的问题;另一方面,不仅可以通过解答学生问题,真正为学生释疑解惑,而且在问和答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空间,自觉地以问题逻辑的方式,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是什么”全面推向“为什么”,使学生在既定知识的基础上有尽可能多的问题。
“项链模式”等问题解析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的优势,它们既是解答学生问题,也是激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的良好方式。由于问题具有逻辑结构,问题解析式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大量的学生问题,则为教师解答学生问题创造了很多机会。在这个环节,一个重要的机制是问题反馈。学生问题的当堂解答是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中问题反馈机制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层次。除了课堂问题需要层层深入解答,还需要通过随堂反馈进一步激发和采集学生问题。
三、多渠道采集和组织解答学生问题
由于采用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在课堂上会激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越是被充分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深入,从而问题的质量越高,课堂教学中解答问题的任务就越重,越可能会有更多的问题不能当堂解答。对此,可以课后组织专家进行解答。而且,除了课堂上,其他教学环节中学生都可能提出问题。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多渠道采集学生问题,并组织专家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就是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以随堂反馈为主,多渠道采集学生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问题解答的水平,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提问的质量。因此,采集学生问题就成了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问题采集有许多方式,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与考试方式改革相结合,以具有采集学生问题功能的随堂反馈取代期末考试。
以随堂反馈取代期末考试的改革,上海大学已经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行多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以书面形式提出问题、表达感受、确证理解、阐述观点,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提出问题即提出在当天讲授内容的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表达感受即表达对于当天课堂涉及的观点、思想、理论、思潮等的感受;确证理解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当天讲授的有关理论、观点等的理解,以通过问题反馈确证理解是否准确到位;阐述观点即阐述自己对当天课程内容的独到见解。由于随堂反馈作为考试方式,其中的“提出问题”在学生问题采集中具有独特优势。
2.以抓人和到位为原则,采集和解答学生问题。问题是不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学生问题采集过程中要抓住那些学生感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问题,尽可能做到问题抓人。所谓问题抓人,简单地说就是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吸引他们关注。这就必须使问题切近学生需要。问题是否抓人,解答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抓人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到位的解答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感染力。学生问题的解答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3.以学生问题的互动解答为切入口,不断提高问题反馈效果。随堂反馈采集的学生问题,大多数可以在下堂课前由教师加以概括解答。这样,上一堂课采集的学生问题,下一堂课一开始就可以给予及时反馈,从上堂课的问题解答开始下堂课的教学,这是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问题反馈机制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可以以学生问题的互动反馈为切入口,不断提升问题反馈的效果。
学生问题的有效解答不应当只是一个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单向过程,而应当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出问题,而且参与问题的解答。学生问题的互动解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解答上堂课反馈的学生问题时,让学生就问题解答进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二是在学生问题的组织解答过程中,将教师的解答反馈给学生,听取学生对问题解答的意见,甚至进行讨论。学生问题的互动解答过程是不断提高问题反馈效果,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解答的学生问题,还可以形成学生问题解答集,作为教学参考资料,更好地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典型问题则可以纳入问题体系,与教学内容对接。
四、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对接
抓人的问题及到位的解答,是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将具有代表性、能帮助学生理解的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对接,将这些学生问题纳入教学体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另一重要环节。
1.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结合。作为教学内容的问题体系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问题,而典型的学生问题及其解答又可以纳入问题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立的问题体系与学生问题的多方采集和组织解答相结合,不断把学生问题纳入问题体系,就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问题的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问题的对接就是与学生需要的对接。学生问题集中反映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将学生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就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对接。
2.教学体系建设与创新思维训练的结合。基于问题逻辑,教学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扩展知识,提高学生头脑中知识的有序度,而且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甚至直接导向创新思维成果。基于问题逻辑,教学可以更好地从知识走向问题,可以使学习成为一个认识甚至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不仅是梳理自身知识、检视知识结构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使思维指向未知,将自己的思考引入探索的过程。因此,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过程是最好的创新思维训练。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典型问题纳入问题体系,则是教学体系建设与创新思维培训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3.学生问题与教学体系建设的良性循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对接,就形成了一个根据教材的更新和学生问题的丰富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样,一个教学周期就是教学内容和学生问题的一次新的对接,每一次新的对接都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新的结合,而一届届不同学生的问题,则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学生的理解特点,而且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发展时期成长成才的需要,这样就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不断更新的基础上,通过在教材基础上的教学体系建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不断更新。由于这种教学体系更新可以是在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校学生不同特点的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就有了更具体的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有了更具体的根据。
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实现的是一个大的问题反馈循环。这是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中问题反馈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深入的一个层次。正是这三个问题反馈层次,构成了问题反馈式教学模式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与吸引力、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的关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