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50例临床分析论文_张苹

湖南省衡阳市妇幼保健院B超室 421001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2011年1月到2016年1月到我院就诊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的术前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术前阴道超声检查后,50例患者中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并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有39例,检出率78.0%;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判断肌层浸润程度,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检查方便、快捷、无创、费用较低,患者易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上皮发生的癌称为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也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比约为25%左右),80%发生于50岁以上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可能与长期服用雌激素有关。病理改变为子宫内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易出血坏死,晚期可侵犯子宫肌层。患者多因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而就诊[1]。本研究选取50例2011年1月到2016年1月到我院就诊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的术前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50例2011年1月到2016年1月到我院就诊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年龄均在4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8.32±1.74)岁;所有患者体重均在46~75kg之间,平均体重61kg;其中绝经者有38例。未绝经者22例;其中有不规则出血症状的患者有37例,月经量过多的有12例,月经不规律的有11例。所有患者在年龄、学历、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上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所有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通过医院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已切除。

1.2检查方法

在检查之前吩咐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或用枕头垫高臀部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消毒的胶套或避孕套内放入适量的耦合剂后,套入阴道探头前端,分开外阴将探头缓慢置入阴道内扫查,直至图像清晰显示宫颈内口至宫腔底部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根据二维图像结合彩色血流分布情况判断肌层浸润程度[2]。

1.3分析标准

1.3.1肌层浸润程度判定:①Ⅰa期——无肌层浸润,只有子宫内膜层出现一定的病变;②Ⅰb期——浅肌层浸润(浸润深度<原肌层的1/2);③Ⅰc期——深肌层浸润(浸润深度≥原肌层的1/2)。

1.3.2病灶内及周围肌层血供丰富程度分级:0级——无血流显示;Ⅰ级——显示稀疏点状或短棒状血流;Ⅱ级——显示较密集点状或条状血流;Ⅲ级——显示网状或树枝状彩色血流。

1.4仪器

采用GE公司的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设置为7.5~9.5MHZ。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术前阴道超声检查后,50例患者中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并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有39例,检出率78.0%:阴道超声检查表现仅是子宫内膜层出现一定的病变,没有肌层浸润现象的,判定为Ia期的患者有7例,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的有5例,另有2例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Ib期,符合率为71.43%;阴道超声检查表现子宫内膜有明显回声,有肌层浸润现象但浸润程度不超过肌层厚度一半,判定为Ib期的患者有21例,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的有16例,另有5例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Ic期,符合率为76.2%;阴道超声检查表现子宫内膜形态不规则,肌层浸润程度已经超过肌层厚度一半的,判定为Ic期的患者有11例,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的有11例,符合率为100%;

表1 前超声诊断结果

3.讨论

子宫内膜癌中绝经期后的老年者多发,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健康女性在不同生理状态以及生殖系疾病时,子宫和卵巢血管的血流动力学会产生相应的改变[3]。疾病的中晚期表现为子宫正常大小或饱满增大,肌层回声均匀或因病灶增大及肌层浸润而使肌层回声不均。阴道超声检查则提供了检测子宫和卵巢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良好的检查手段,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4]。在此次研究的术前阴道超声检查中,50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并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有39例,检出率78.0%:阴道超声检查判定为Ia期的患者有7例,符合率为71.43%;阴道超声检查判定为Ib期的患者有21例,符合率为76.2%;阴道超声检查判定为Ic期的患者有11例,符合率为100%;

总之,阴道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判断肌层浸润程度,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检查方便、快捷、无创、费用较低,患者易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5]。

参考文献:

[1]孙兰香.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6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9:399-400.

[2]陈小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3:109-110+113.

[3]朱冬梅,刘学彬,杨娇,马果丰.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5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4:7231-7232.

[4]彭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36-37.

[5]徐璐.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728-1729.

论文作者:张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50例临床分析论文_张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