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开发区区建设管理局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政基拙设施建设的增长,市政工程专业被确立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因而对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工程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初步构建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能力主导”的3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在深人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和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前言:市政工程技术能够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发展,对于我国城市的构建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市政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但是当前在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实践活动较为匾乏的问题,这对于市政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本篇文章主要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市政工程技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以下为具体研究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企业急需大批的懂现代专业技术、懂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及社会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市政专业技术人才。而这正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行业一线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性人才,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市政行业各单位技术人员需求和岗位设置可以归纳为: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八大员。
在对市政建设行业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市政施工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市政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市政管道工程、市政道桥工程施工与技术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能在市政行业企业从事施工、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人手,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制定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工学结合课程的标准;建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校内建设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平台;在企业建设了满足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基地。形成了校企合作教育2十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就是把高中起点入学的3年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校内学习,时间为2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实施工学结合,使学生通过职业训练,掌握专业技术并形成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第二个阶段到企业生产一线,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职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以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教育2十1的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遵循职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工学结合。按1条主线、2个育人环境、3个系统、4个结合的1234建设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一条主线;
2——是学校与企业的育人环境;
3——实践教学系统、基础教学系统、素质教育系统三个系统;
4——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学习与工作4个结合。
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存在着市政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市政工程专业学生存在学习和实践脱离情况等问题。
2.1市政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当前很多学校在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只是按照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学生的知识学习质量较差。传统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框架结构难以满足课程设置的最初目标,市政工程专业教学活动实际应用价值变小。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下,各类先进的市政工程技术和市政工程管理理念频出,也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市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
2.2市政工程专业学生存在学习和实践脱离情况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水平,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市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这种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技能水平较差,学生空有满腹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对于市政工程专业学生的未来工作和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我们对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优良率82%。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爱岗敬业,工作能力强,掌握的专业知识系统、全面和实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有效地利用企业教育资源
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除了在业务岗位进行跟班工作之外,还要定期、分专题接受企业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由于企业的技术人员多年在生产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掌握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3.促进了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教育2十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实习所在单位就业的比例约在85%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工作。毕生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8%左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业火带来招生旺,市政专业在校生人数从2006年的40人增加到320人,发展势头非常好。
4,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采用直接外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带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到实训基地参加新技术培训、承担应用性开发研究课题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培养,这些教师不但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受到社会欢迎,而且指导学生实验实训能力强,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受到学生欢迎。
小结: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市政建设的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创新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以及构建校企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方式来具体开展,真正解决当前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市政工程专业学生存在学习和实践脱离情况等问题,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和发展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雨.探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民营科技,20巧(01);247一247.
[2]边喜龙.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4)
[3]翁仁贵.市政水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32一133.
论文作者:靳国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市政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专业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学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