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经营:中国沿海乡镇企业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中国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沿海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在80年代初,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缓解中国沿海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而暴露出来的国内经济结构不平衡的潜在矛盾,中央决定以乡镇企业为主角发展两头在外的外向型企业。1985年以来,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一直以近60%的速度增加。时至今日,北起辽东半岛,南至珠江三角洲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已经初步形成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基本格局。但是,进入90年代,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沿海外向型乡镇企业的进一步扩展将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有必要鼓励和发展国际化经营,这是中国沿海乡镇企业走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也是沿海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一、沿海乡镇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是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中国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区性倾斜政策及其创业开拓精神,从而发展迅猛,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据1992年统计,沿海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8%以上。在外向型经济导向下,沿海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占全国将近90%。全国500家最大的出口创汇乡镇企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地带。对沿海乡镇企业来说,发展国际化经营既是进一步拓展经营空间的需要,也是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一)来自国内经济环境的压力
进入90年代,国内经济环境将使沿海乡镇企业面临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1)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加工制造业比重已偏高,乡镇企业发展与大中型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同构化趋势,如不寻求新的经营空间,低水平上的过度竞争局面将难以改变;(2)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的确立,城市国有企业在90年代转换其经营机制的步伐将加快,虽然一时竞争力还不强,但沿海乡镇企业如外向化程度停留在现有水平或向内向化发展,将使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空间受到挤压;(3)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出发,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下,90年代中、西部乡镇企业将有一个大发展。中、西部乡镇企业不仅具有资源优势,而且在不断增加外向型经济比重的情况下,将向东部沿海地区扩展,所谓“借船出海”、“借地发财”,从而使80年代中暴露出来的沿海乡镇企业与内地争夺原料和市场的矛盾,不但得不到缓解,而且将使矛盾加剧;(4)沿海乡镇企业是“出口创汇的生力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沿海乡镇企业的优势所在,如在现有基础上内向发展不仅使优势难以发挥,而且将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二)来自国际经济环境的压力
进入90年代,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增强。1993年欧洲共同体形成统一大市场,以实现区内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1989年初美加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消除了双边贸易的关税并允许双边生产要素更自由地流动;今年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孕育之中的东亚经济圈,使得处于集团之外的中国面临着强大的集团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同时,尽管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取得初步成果,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产品进入其它国家或地区的障碍并没有消除。我国沿海乡镇企业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威胁。即使以后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
面对上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产品出口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沿海外向型经济,要排除产品和要素流动的障碍,就必须发展国际化经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从事国际化经营,可以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企业内在化的国际流通渠道,绕过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障碍。
(三)沿海乡镇企业已开始初步具备国际化经营的条件
沿海乡镇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不仅是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而且事实上已开始初步具备国际化经营的条件。(1)在宏观政策环境方面,自80年代以来已逐步形成了国内企业以各种方式到境外直接投资,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宏观环境。例如,普遍降低进口关税率,缩小许可证管制范围,取消出口补贴,多次下调人民币汇率,等等,实施了一系列有助于把沿海地区市场与国际市场统一起来的宏观经济政策;(2)在微观企业发展基础方面,沿海地区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向型乡镇企业,其中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已有100多家,已开始组建股份合作制外向型乡镇企业集团。更为重要的是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已逐步形成一个有向外扩展,具有勇敢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阶层,初步具备跨国经营的能力。据统计,到1992年底,已有100多家乡镇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兴办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跨国经营的经验。如江苏常熟市虞山镇办丙伦厂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浙江海宁化纤厂联合,同泰国两家有限公司合资,在泰国兴办丝特(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5月正式投产,年产丙伦丝500万吨,当年就盈利,并且替代了泰国长期依赖进口的丙伦丝。
总之,只要政策到位,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企业或企业集团到境外投资办厂,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或企业集团将逐步走出国门,从事较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
二、沿海乡镇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的途径
到境外投资办厂,从事国际化经营,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风险与机遇并存。应当承认,从整体上来说乡镇企业基础较差,实力不强,人才短缺,对国际市场又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风险较大。为此,需要在政府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同时还需处理好以下若干问题。
(一)关于投资目标。国际上跨国公司的投资目标往往有各种类型,一般主要有三种,即“寻求资源”、“寻求市场”和“寻求效率”。通常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投资目标。根据沿海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目前到境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应以寻求资源和市场为主,以寻求技术和效率为辅,逐步实现投资目标的多元化。总体上,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投资目标。
(二)关于投资区位。根据沿海乡镇企业的产品、技术档次和欲达到的经济目的,应首先充分利用地缘文化、种族因素等优势,积极发展周边国家或临近地区的国际化经营;然后发展与我国在政治经济上有传统友好关系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最后由近及远,适当发展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在具体确立投资区位时,还应考虑该国资源的贮量、质量、开发程度,政治、法律、人文环境,我方产品、技术在目标市场上的适用程度以及东道国的外销渠道等等因素。一句话,要充分了解该国和地区的投资环境,以确保投资成功率。
(三)关于投资行业。发达国家在境外的投资往往偏重于企业规模大、市场需求大、属技术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属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则兴趣有限。沿海乡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来选择投资行业,可以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施展所长。如可将一些标准化产品及生产工艺、传统工艺和中、低档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适用技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境外投资。具体确立投资行业前,要着重考虑该项目的技术经济条件和优势、利用当地资源和带动产品出口的程度、该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等等因素,以避免冒大的风险。
(四)关于投资方式。直接投资的方式一般主要有独资、合资和合作三种种,除此以外还有证券投资、国际租赁、国际承包、劳动输出等等。沿海乡镇企业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目前采取合资或合作作为主要方式比较稳妥。因为这种方式对企业标准要求不高、条件较为简单,不仅容易创建,而且还能解决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技术设备不够先进、劳动力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当然关键是要选择好合资的对象。根据已在境外办厂的乡镇企业的实践经验,选择的合资对象应当具备良好的资信,雄厚的技术力量,较强的经营能力,广泛的销售渠道和真诚的合作态度。另外,投资方式不可能固定不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本身的发展,需适时进行调整。
(五)关于投资规模。沿海乡镇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规模,既要与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相匹配,又要与合资外方的实力和当地消费市场相适应。不能不顾实际,贪大求洋,否则将影响经济效益,甚至危及立足生存。在目前情况下,一般规模不宜过大,应尽可能以设备、零部件、技术、半成品入股,而不能投入过多的现汇,以便节省投资、减少风险,而且见效快。当在境外已站稳脚跟,占领了一定市场,而且合资双方财力也许可,才能逐步扩大规模,争取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六)关于经营管理方式。乡镇企业在境外从事国际化经营,由于所处经济社会环境与国内不同,不能照搬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必须按照国际通用模式来组建内部的职能系统,按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按国际惯例、国际商法来组织营销。由于合资双方在文化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管理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选择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沿海乡镇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国际经验表明:从发展对外贸易到对外直接投资,从在海外发展贸易型企业到创立非贸易型企业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无论是大垄断公司,还是中小企业,投资海外、跨国经营已成为一种大趋势。中国沿海乡镇企业,从最初的社队村办小企业,如今已发展到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并正由外向型经济向国际化经营的新台阶迈进。进入90年代以来,内外经济环境客观上要求沿海乡镇企业或企业集团必须发展国际化经营,这是走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也是一条既有风险又有光明前景的道路。为此,在目前应采取如下一些对策和措施。
(一)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长期以来,说到国际化经营,非大企业莫属,往往与国有大型企业划等号,而与中、小企业无缘,更谈不上乡镇企业,应该说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种企业行为,与企业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优势,但经济实力和优势是相对的,是比较而言的。国内外跨国经营的历史说明,中小企业同样可以从事国际化经营。况且,中国乡镇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虽总体上处于劣势。但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也有某些特有的优势,如乡镇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市场为导向,其经营机制更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乡镇企业的产品在数量、规格品种、工艺、花色等方面的特点,使它更易进入国际市场;沿海地区集中了我国乡镇企业的精华,有众多海外关系,开放意识强,这些对走上国际化经营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经过十多年准备,目前乡镇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培养锻炼出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因此,应该为乡镇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创造一个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如简化乡镇企业跨国经营的手续,取消这一方面的限制,制订鼓励和支持政策,为外向型乡镇企业或企业集团提供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二)政府要进行宏观指导,并为到境外投资办厂的企业提供支持和保护。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规和政策,使乡镇企业国际化经营在母国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建议设立一个由计划、财政、外贸、物价、银行等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统一协调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统一制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中长期规划,拟订各种政策和措施,避免国内企业在海外自我竞争与盲目投资。同时,中国在各国的使领馆要在政治、经济上保护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当然包括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乡镇企业。中国银行在世界各国的分行或办事机构,有责任在金融业务上对这些企业予以指导和帮助,如帮助资金融通、信息的交流,以及出现经济纠纷时协助中方妥善解决,等等。作为富有国际市场经验的中国外贸公司,对沿海新出境的乡镇企业或企业集团应给予协助,帮助后者争取较为顺利地打入国际市场。
(三)为适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一方面,以产品为龙头,发展企业集团,以企业集团改造乡镇企业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推动沿海外向型乡镇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实现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经营国际化,以便增强实力,利用自己的优势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用股份合作制取代承包制,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乡镇企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与国有企业不同的经营机制。但这种经营机制本身还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而在推行承包制的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出现了经营机制退化的现象。用股份合作制取代承包制是完善乡镇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选择。因为股份制使产权明晰化、法律化、数量化,这项工作是关系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跨国企业组建的模式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使已经实行股份制的乡镇企业或企业集团逐步发展到向国内外发行股票。
(四)加强对走出境外的沿海乡镇企业的人才培训。沿海乡镇企业到境外从事国际化经营,实际上就是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同其它国家企业展开竞争,这种竞争表面上是资金、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沿海乡镇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最主要的困难还不是资金、技术与产品,而是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奇缺。为此,应尽快培养跨国企业专业人才。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方法是挑选一批政治素质好,技术业务过硬,既懂外语、法律,又懂经济、会管理的年富力强的人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走向海外办厂搞跨国经营;另一种方法是在有关高等院校增设一些国际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及时为沿海乡镇企业培养一批能从事国际经营管理工作的人才,以满足沿海乡镇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另外,可以在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设立专门从事国际市场、国际投资的调研机构,聘请一批专家学者和一定数量的专门人才,为沿海乡镇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提供咨询。
标签: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海外投资论文; 外向型经济论文; 国际人才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