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机制研究论文_陈宏耀

(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血液内科 5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1月至 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化疗结束 24 ~48 h后开始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两组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或外周血小板计数<10×109/L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统计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时间,并评估观察组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输注血小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时间和≥100×109/L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6/41)。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快速升血小板,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急性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疗效较好,但是化疗药物均具有明显细胞毒性,造血系统受损明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1]。目前,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血小板减少问题仍有待研究[2]。重组白细胞介素 11是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药物,为进一步探明其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取我院 2015年1月至 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5年1月至 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及化疗指征,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80×109/L),两组患者已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化疗前凝血功能异常,合并急性感染者、活动性出血等。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 16~54岁,平均年龄(35.24±19.12)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 18~54岁,平均年龄(36.07±18.0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两组患者在白血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化疗前,采集自体血小板并保存,便于患者化疗后自体输注使用。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患者均在化疗结束 24 ~48 h后开始治疗: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70002,1.5mg/瓶)。对照组不使用药物干预。两组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或外周血小板计数<10×109/L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每次输注10U,输注后计算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要求1 h血小板校正计数> 7.5,24 h血小板校正计数> 4. 5。

1.3观察指标

1.3.1血小板计数监测

两组患者期间定期采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同时,观察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分别统计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时间。

1.3.2用药安全性评估

用药后,密切关注观察组患者是否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异常体征等情况,统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转归。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小板变化及输注血小板量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输注血小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1例,全身乏力2例,肌肉酸痛1例,心率异常1例,局部红肿硬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6/41)。但是患者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或对症治疗后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者。

3讨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是较为棘手的化疗并发症,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随着血小板水平降低,可引发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而需尽快纠正患者血小板水平过低的情况。直接输注血小板可快速改善低血小板水平情况,但是长期输注血小板易产生血小板输注耐受等情况,同时血液资源较紧张,因而需严格控制输注血小板情况。

重组白细胞介素 11是治疗各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药物,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解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的问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3]。本次研究也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输注血小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且观察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时间和≥100×109/L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可知重组白细胞介素 11升血小板作用确切,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可靠,且升血小板速度较快。人白细胞介素11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内源性因子,属于多向造血刺激因子,其作用靶点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巨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受体表达后可促进巨核细胞生成、增殖与分化成熟,并增加巨核细胞体积及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主要因子。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降低了人白细胞介素11生成量,导致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能力下降,为此应临床领域及生物医学领域认为可补充人白细胞介素11,促进血小板生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与人白细胞介素11受体表达作用一致,可提高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能力,故临床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良好[4]。当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制药技术较为成熟,其纯度较高,安全性也较为理想,严重不良反应较少[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6/41),但是患者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或对症治疗后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者,可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可行性较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快速升血小板,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萍,葛守辈,刘晓娟,等.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5(03):301-302.

[2]杜朝阳.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4,7(06):29+31.

[3]王仕军.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08):12-14.

[4]彭丽萍,陈小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4,8(33):84-86.

[5]杨培仙,吴陈新.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40例[J]. 中国药业,2015,10(09):119-121.

论文作者:陈宏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机制研究论文_陈宏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