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地基基础是否稳定以及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岩土勘察,可以对地基岩土体的情况进行分析,为地基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依据。本文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及地基处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阶段国内这两项工作仍然存在勘察工作不规范、没有做足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膨胀土固结试验中发生错误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够有助于未来国内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检测报告;编制
引言
人工地基检测报告是人工地基检测的核心成果,是建筑地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更是建筑地基验收的重要环节。报告能否正确的反映地基处理的效果,关系到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地基处理施工的效果更是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检测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的人工地基检测报告的编写工作,且着重于验收阶段。
1、地基处理和岩土勘察工程简述
1.1、地基概述
地基是工程的根基,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稳固以及承载,如果地基的强度能够得到提升,那么整个建筑的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对地基而言,其位于土壤中,因此其稳固性会直接受到土壤质量的影响,所以通常在进行地基工程之前,要针对工程周边的土壤进行勘查,从而保证土壤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旦地基发生了不够稳固的问题,那么基本就是土壤存在问题,通常情况下对土壤所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的成因就是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由于多种因素对土壤进行不断影响,使土壤强度不如以前,严重会造成沙化,那么就会对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
1.2、岩土勘察工程概述
对岩土勘察工程作业是指勘察工程范围内的土壤。这项工作十分的复杂,所包含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变化以及水文等。这项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获得相关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作为地基工作的参考,同时排除一些问题,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2、处理岩溶地基的原则和方法
2.1、处理原则
地基评定若无法满足在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地基进行适当处理。一般来说,地基稳定性会对岩溶洞隙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作业时,工作人员要对查明其位置、深度、规模,再综合分析岩面的稳定性,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针对洞口较小的洞隙,应当利用填塞、镶补等手段,完成相应的处理。(2)洞口较大东西,在实际处理时,最好采用板、梁、拱等结构完成相应的跨越。需要注意的是,跨越结构应当具有一个稳固的支撑面[3]。(3)如果岩土围岩不稳定,并且遭受到了风化,存在裂隙破碎,在处理时,可以利用灌浆加固方式进行处理。(4)对于规模较小的缝隙,利用洞底支撑,或者对柱距进行调整,完成相应的处理。一般来说,针对会对地基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土洞,应当防止地表水深入到土层中,阻止土洞继续发育,在地质环境较好的区域,可以利用改道或截留等措施完成对地下水的处理,避免土洞持续发育。如果无法利用改道或截留方式处理地下水,可与通过桩基方式对土洞的发展情况加以阻止,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2.2、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处理岩溶地基应当充分结合水文地质,依据岩土覆盖的土质、厚度、稳定性等各项因素。具体处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如下:(1)钻孔灌浆法钻孔,然后向孔内灌入适量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在基地洞隙进行深埋处理。(2)开挖换算法针对空口规模不大,基底下潜部位岩溶洞穴,在实际处理时,应先挖除洞内软填充物,再进行碎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强化上部结构法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柱距和基础尺寸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3、人工地基类型与地基检测方法
当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及变形不能够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或场地地基土存在不良的地质状况时,就应当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我们山西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且由于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步伐较快大量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对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地基处理工程也随之增加,对我们检测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地基是相对于天然地基而言的,当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就形成了人工地基,人工地基的类型较多,现就对我们山西地区应用比较广泛的类型进行探讨,根据山西的地质条件及建筑荷载可进行分类,在湿陷性地区应用比较广泛的挤密桩复合地基,包括了灰土挤密桩、素土挤密桩、挤密成孔的夯实水泥土桩;在地震液化区使用比较广泛的砂石桩及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只需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变形的地区使用比较广泛的水泥土搅拌桩及CFG桩。其中CFG桩在本地区已应用到30层高的建筑,建筑物的增高不仅对地基处理的要求提高,同时也对地基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完全是通过检测工作体现出来的。
4、人工地基检测报告的编制
首先应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主要是包括外业原始记录和原始数据的整理,同时还要收集设计图纸与地质勘察报告和检测纲要,有些工程还要有土工试验数据或建材试验数据,最好还要有地基处理施工记录,以便分析发现异常的施工地方。其次就应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编制检测点平面(检测点应具备工程代表性)、试验数据图表及检测试验曲线,分析整编室内试验数据等。在此基础上便可进行文字报告的编写工作了,文字报告第一部分应包含本工程的一些概况性的东西,譬如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基础与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总桩数、桩间距、桩长、桩径、桩顶标高、桩端持力层等;第二部分应包括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本部分可以帮助报告整编人员分析报告的合理性;第三部分应包括检测的依据(有关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检测工作量(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检测试验的设备仪器型号和数量(检测设备应在计量部门检验的有效期内使用)、同时提出检测的目的与检测方法、检测工作过程中的一些现场照片;第四部分包括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判断,此部分是最重要的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应认真分析整理,分析复合地基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桩体的施工质量及地基处理的效果;第五部分应是检测的结论,对合格的工程应提出明确的合格数据,对不合格的工程应提出相应的建议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分析不合格问题的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勘察现已成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不可缺少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岩土勘察对工程现场地基情况的分析,可为地基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依据。由此可使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更加合理,从而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固性的同时,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人工地基检测报告是检测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及数据。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为此,报告的编写者,最好是参与现场的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松青.岩溶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简述[J].中华建设,2018(12):124-125.
[2] 曾申.高压旋喷桩在岩土工程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24):166-167.
[3] 何驽.湿陷性黄土地基:陶寺城墙建筑技术的关键问题[J].华夏考古,2018(06):65-76.
[4] 李祥.双向搅拌旋喷桩在松软土和液化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上海铁道科技,2018(04):114-116.
[5] 唐玉文,胡守营,王传甲,王庆扬.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J/OL].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1):1-4[2019-02-22].
论文作者:刘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地基论文; 工程论文; 岩土论文; 工作论文; 岩溶论文; 土壤论文; 报告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