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医学检验科实验室从生物安全隐患、管理和实验室清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生物安全风险,提出了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关键词】医学检验;生物安全;安全风险;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016-02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iosafety in medical laboratory
Zhao Jin1, Zhang Changling2.
Jiangy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Jiangyou, Sichuan 621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isk of biosafety and the analysis of so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aboratories in the laboratory of laboratory,it is found that the sharing of these measures will lead to the analysis of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dical laboratory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tection of biosafety.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in measure of pollution safety protection was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ause.Conclus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risk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iological safety in medical laboratory.
【Key words】Medical examination; Biosafety; Safety risk;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通常在实验室中,用于生物医学检查的物体是复杂的,相对较大的。动物和人类都与各种微生物和致病病毒有关。在当今时代,生物医学实验室在医学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分析和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任务。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医学实验室中,对相关人员的操作和各种过程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操作不当,甚至会导致感染的发生,因此做好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分析
1.1 生物安全隐患
医学检验实验室标本来源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组织液以及排泄物等,这些标本内含致病性病原体,如各种细菌、病毒、螺旋体等,是潜在的重要生物感染源,检验过程中的任何非保护性接触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危害。
1.2 管理隐患
很多医疗机构在进行医学检验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控制意识淡薄的现象,严重影响医学检验控制效果,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大幅下降,从而使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幅提升。当下,医疗机构内出现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为:(1)没有健全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制度。很多医疗机构内都没有制定专项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制度,检验人员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没有制度的约束,从而导致控制效果大幅下降,进一步影响医学检验质量;(2)检验工作者没有较强的检验质量控制意识。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检验工作者发挥着最重要、最关键的作用,而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很多检验工作者都存在着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容易粗心大意等现象,严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提高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1.3 实验室清洁工作不到位
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仪器多,实验完成后如果未对相关仪器严格消毒、清洁,能够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混乱、生物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清洁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首要工作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验实验室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检验样品,为了避免细菌传播和滋生等问题,检验人员必须对实验室的仪器、检验工具、设备等进行深度清洁。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对实验室清洁工作重视不够,出现了检验设备后用后未进行消毒处理,滋生了细菌现象。
2.医学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2.1 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实时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检验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生物风险因素的敏锐程度,以便能够科学的识别各种类型的生物风险,准确找到风险源头,以采取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检验样本采集、样本运送、样本检验过程、样本菌的传播,是发生生物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环节。因此需要对检验样本的传染性、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的稳定性、设备应用风险等内容展开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检验过程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2 培养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意识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学检验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不断培养他们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意识,使其能够对检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因检验质量控制不合理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才能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避免误诊现象的发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2.3 完善实验室设备,保障生物安全
在规划建立新的医学检验实验室或改建实验室时,首先要做好布局设计。从实验室分区,电压要求、电源安全、通风系统、网络分布、废物通道、废水处理到人员的安全防护设置,均需进行周密的思考,以便更有效地实施实验室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另外,在实验室中设置安全柜,DNA(RNA)的提取工作、标本离心之后的去盖工作、病原标本的接种工作都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在基因的扩增实验室中、血清体液标本的离心区域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以及具有强污染的实验室中,都必须以BSL-2实验室为建造依据进行设置。
2.4 清洁与消毒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各检验仪器使用效率,直接影响到生物安全,尤其是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中的各种低温冰箱、培养箱、试剂冷藏箱、洗板机、高压灭菌锅、酶标仪等的清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设仪器的使用安全性。所以,在要结合相关设备的清洁、消毒规范,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以实现菌种的安全管理。同时,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还需要符合生物安全的相关要求,并严格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实验操作台以及各种仪器进行彻底的消毒。此外,在每次实验前后,也要对所使用的的各项设备与仪器进行严格的消毒,并每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彻底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可采用液体消毒、紫外线灯消毒等方式进行,并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进行,以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当然,也要注意加强对废弃物处理工作的重视度,尤其是携带有微生物、病原菌的实验废弃物,不可作为普通的生活垃圾处理。对于免疫试验室所用到的各种阳性血清标本器械,还需要按照相应比例的消毒液予以浸泡,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确保器械无污染。
2.5强化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水平
从事生物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保证实验室及检验人员的安全。所以,医院要定期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安全宣讲活动,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检验人员明确检验工作的性质以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实施生物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宣教各种规章,使检验人员牢记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各项实验安全展开。另外检验人员在检验实验室工作和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遵守规范,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隔离服,遵守检验规定和检验流程,及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在进行细菌性检验和实验时,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更要做到位。要不断加强操作者的无菌理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确保各项操作按规范要求展开,并严格控制各项流程。
2.6对于实验室保持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
在实验室中,定期评估和监测生物安全风险等相关因素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手段。实验的实时安全监控可以保证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员应有效识别各种生物危险因素,对生物危害的主要来源有详细的了解,加强监督,优化管理,杜绝生物检查(收集、运输、监测和处理)过程中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应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定期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第一,对实验样品的传染性和稳定性进行监测;第二,对微生物和病毒传播途径进行风险评估;第三,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测、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分析,以减少生物风险因素对医学检测的影响。同时,应根据相关风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事业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医学检验实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所以,医院要不断完善医学检验实验制度,切实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意识和水平,以形成对检验人员的行为约束,在规范医学检验实验流程的同时,提高医学检验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琼.关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
[2]殷智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初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1).
[3]范丽娟.医学检验实验室人员安全与防护[J].中国卫生产业,2017,(11).
论文作者:赵金1,张畅玲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生物论文; 医学论文; 实验室论文; 风险论文; 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