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西猕猴桃产业化开发看龙头企业的作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湘西论文,作用力论文,猕猴桃论文,龙头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湘西猕猴桃产业化项目是湘西农副土特产品资源开发工程的一个重点项目,是经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共同批准的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项目从湘西地区扶贫工作的实际出发,依托湘西丰富的猕猴桃资源,利用吉首大学已开发的技术成果,建设集猕猴桃核心生产基地、猕猴桃加工企业、科研及销售流通服务体系为一体的猕猴桃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大学+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1997年创办,注册资金仅200万元,发展到今天已有4条生产线,年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达2万t,生产包括猕猴桃果汁、果冻、果粉、果王素等在内的20多个系列产品。其中果粉、全果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由猕猴桃果仁油制成的“果王素”,因其特殊保健功能而开辟了猕猴桃产品新的需求市场,改变了以鲜果为主的猕猴桃国际市场竞争特征,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湘西猕猴桃产业化项目运作良好,公司资产已扩大到7000多万元,在近3年内,公司将把猕猴桃基地扩大到0.67万hm[,2],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带动湘西中高海拔山区0.67万hm[,2]猕猴桃基地近20万农民致富奔小康。湘西猕猴桃产业化项目的成功运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湘西猕猴桃产业化项目成功实施的原因
1.猕猴桃产业化项目的成功源于对消费需求的准确把握。猕猴桃原产中国,故有“中华猕猴桃”、“中国奇异果”之称,2000多年前《尔雅》中就有记载。但猕猴桃却又是我国“最年轻”的水果,多年来,基本上处于野生状态,没有成为广泛种植的水果,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进入发展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猕猴桃特殊的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所重视,猕猴桃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01年,世界猕猴桃总进口量达793 300t,总进口值为71 960.3万美元。
2.猕猴桃产业化项目赖以发展的基础是湘西猕猴桃资源优势。湘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农业生产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少,农业及工业的污染较轻,大气环境、水污染、土壤环境等状况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和西部相对发达地区,天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等给猕猴桃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吉首大学用了12年时间培育的“米良一号”猕猴桃,在湘西推广种植多年,建立了稳定、充足、高品质的富硒猕猴桃生产基地,为深加工提供了资源保证。
3.猕猴桃产业化项目始终确立农民是产业化经营的利益主体。 湘西猕猴桃产业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并依法签订了合同与契约,合理确定产业化经营各方面的责权利。吉首大学和老爹公司向农民无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扶持农民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增加收入,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推进猕猴桃产业化健康发展。例如,1997年,他们把凤凰县廖家桥乡菖卜塘村定为猕猴桃生产基地。目前,全村已种植猕猴桃42.13hm[,2],全村仅猕猴桃收入人均增加了800多元,比1980年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0.9倍。
4.猕猴桃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实施源于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在该项目的实施中,采用“公司+大学+协会+基地+农户”的经济组织形式,项目建设资金由公司承担,公司在国内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吉首大学以科技辐射,各县市以基地带动。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生产结合起来,把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融合起来,把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输联结起来,促进了农业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猕猴桃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得益于重视科技创新。 老爹公司创办不久就制定了“突出科技原始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发展战略。公司创办时,在猕猴桃开发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吉首大学持股15%,继而达20%,这有利于老爹公司与之建立有效的分工与互补关系,使猕猴桃深加工方面的科研具备了比较合理的人才结构和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并节省了大量科研设备投入。依托吉首大学,公司建立了一支由60多名教授、专家组成的专职、兼职研发骨干队伍,并与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了项目合作。从2001年起,他们又多方筹措资金2700万元,开始了为期5年的“湘西猕猴桃产业科技攻关行动”,组织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300余名专家,在猕猴桃原种繁育及品种改良猕猴桃绿色高级保健品高新技术等4大领域12个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攻关课题达38个, 其中大部分系科技原始攻关项目。公司还将24%的科研经费用于猕猴桃理论研究课题上。迄今为止,科研人员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从而为应用技术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作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目前,吉首大学成了猕猴桃种植户的“科技大本营”,一批批种植户被送往吉首大学学习栽培、整枝、防病、授粉等管理技术,一批批学员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一批批猕猴桃研究协会在乡村应运而生。
二、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力
龙头企业是以农产品基地生产的原料为加工、销售对象,并逐步与农产品生产者结为利益共同体的企业。龙头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主;能带动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具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的能力;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老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运作来看,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能实现资金与资源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按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合理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由于各地资源优势不同,发展水平不一,经营环境各异,发展主导产业也应因地制宜,以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湘西有丰富的资源,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的缺乏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地区主导产业的开发。湘西有优越的猕猴桃生产条件,且适宜猕猴桃种植的地区是海拔400~1000m的中高海拔山区,这些地区恰恰是经过“八七”扶贫攻坚来摆脱贫困的地区。老爹公司未投入猕猴桃农业产业化项目之前,这里的农民还只是为“自给而产”,正是老爹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大面积种上的猕猴桃,把一度破坏的植被恢复了,山绿了,水清了。猕猴桃的大面积种植,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实现了“三赢”。
2.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联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差距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一方面已形成规模的大宗农副产品,因加工滞后,“生猪卖头、木材卖方、竹子卖根、水果卖筐”的局面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市场畅销的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又由于规模不大、市场占有量小、形不成规模效益。正是老爹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将各种资源吸引到猕猴桃的产业化开发项目上来,有民营企业家出资金、有科研单位出技术、农民出劳动力、出土地,这样,既可以减低农民的交易成本,又能够使当地群众提供的资源、劳力、需求与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等密切联系,频繁交换,从而使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顺利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使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生产相结合,使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科学技术相融合,起到地尽其力,人尽其才,贷畅其流的作用。
3.有利于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是龙头企业所需的原料和销售的农产品集中产地,是农产品批量、均衡供给的保证。湘西猕猴桃产业化项目正是由老爹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很好地加强了猕猴桃基地建设。一是做到了区域化布局。目前,在湘西凤凰、永顺、古丈等县,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已形成了猕猴桃专业户、专业村,并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二是做到了优质化生产。在实践中,老爹公司向农民大力推荐优良品种,激发农民种植优良品种的积极性,实行优质优价政策,激发了农户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热情。三是做到了系列化服务。老爹公司从技术、资金、信息、收购等方面大力搞好为农服务,他们通过建立猕猴桃经营协会,使各项服务进入到千家万户。
4.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 最终取决于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的技术进步。老爹公司一开始进入猕猴桃加工领域便自觉地进入科技原始创新主体角色。1998年,公司基于对猕猴桃的开发利用在国际上一直无人涉足,于是,历经4载,在试用了溶剂萃取、蒸馏提取等6种方法后,终于在国内外率先找到了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批量生产果仁油,被中科院参加成果鉴定会的专家认定“达到国际水平”,仅此一项技术,便使每吨猕猴桃的工业增加值由原来的7000元左右增加到2万元。在进行科技原始创新的同时,老爹公司通过其主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将先进的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运用到基地的生产之中,使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制高点。2002年9月,国际猕猴桃组织在吉首召开了有新西兰、意大利等5个猕猴桃生产国29名专家参加的专题研讨会,经过极其严格的审视考察,轮值主席马左提博士代表与会专家对老爹公司作出评价:“产品种类和深加工能力领先于国际水平”,“具有很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主体是市场,2002年首次批量生产的5t果王素即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达2000万元,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客商纷纷要求代理或投资果王素。
5.有利于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由政府包办所带来的弊端。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选择和确定,不可盲目决策,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正是由于龙头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体,在实践中,龙头企业基于对市场风险和农业自然风险的考虑,做到了合理规划、科学论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避免了不顾现实条件、盲目上马、贪大求功,杜绝了重复建设和经济损失,保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