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危患者318例的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杨长碧

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卫生院 445037

摘要:目的:对318例急诊重危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在我院急症科室接受的患者中,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患者318例,对这些病危患者进行研究,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急救结果中,239例好转,占比为92.14%,25例死亡,占比为7.86%,详情见表1。急诊科室多接收外伤、脑血管病、急腹症、心脏病、中毒自杀的疾病,占比依次为51.26%、13.21%、8.49%、6.60%、4.72%,详情见表2;死亡疾病多为外伤、心脏病、中毒、自杀、脑血管病,占比依次为40.00%、24.00%、16.00%、12.00%。结论:应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相关操作技能,重视急诊组织的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重危;护理;对策

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急症护理占据着重要作用。急诊科室接收的患者均患有急症、危险病症、重症等危重疾病,需要高质量的护理措施。现对对318例急诊重危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在我院急症科室接受的患者中,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患者318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急症科室接收的患者中,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患者318例,其中,男性患者185例,女性患者133例,年龄结构:小于或等于39岁88例,40~49岁71例,50~59岁76例,60岁及60岁以上58例。所有患者身体有创伤,异物进入体内,疾病发作等情况,生命处于危重状态下,各项生命体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1.2判断标准

好转:患者经过急救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死亡:患者脉搏、呼吸停止,没有意识,经过急救治疗,呼吸、脉搏均未恢复,心电图无波动。

2 结果

急救结果中,239例好转,占比为92.14%,25例死亡,占比为7.86%,详情见表1。急诊科室多接收外伤、脑血管病、急腹症、心脏病、中毒自杀的疾病,占比依次为51.26%、13.21%、8.49%、6.60%、4.72%,详情见表2;死亡疾病多为外伤、心脏病、中毒、自杀、脑血管病,占比依次为40.00%、24.00%、16.00%、12.00%,详情见表3

3 讨论

3.1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急症意识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急诊科室,接收的患者病情较复杂,且病情发展较快,由表2可以看出,急诊患者涉及到的疾病类型较多,涉及内科、外科中多种病种,急症涉及到的医学学科较多,救治跨度较大,且病情均是重症、急症。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承担的护理工作较重,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来支撑。护理人员在急症科室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基本判断,还要与时间争抢患者的生命[1]对此,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判断患者基本情况,运用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并能不断纠正急诊护理中不足的地方[2]。且可以对急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定期考核,对于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进行专项学习,检测合格后再上岗。

3.2提高急诊技能操作水平

根据表2、表3,可以看出急诊科室多接收外伤、脑血管病、急腹症、心脏病、中毒自杀的疾病,占比依次为51.26%、13.21%、8.49%、6.60%、4.72%,死亡疾病主要集中于外伤、心脏病、中毒、自杀、脑血管病。对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这些疾病进行重点学习,提高相关急诊技能操作水平。例如,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常规措施,常用急救药物名称、作用、剂量、副作用、禁忌等,心肺脑复苏原理,急诊常用检测项目及其作用,处理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的方法,人工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术,患者危重临床症状的辨别,常用深静脉置管、动静脉穿刺技术的操作,处理患者心律紊乱的措施等[3]。急诊科室抢救患者涉及的操作技术和方法较多,护理人员均应牢固掌握相关技术技巧,操作水平达到快、准、稳的要求,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基础[4]。护理管理部门应将涉及到的操作内容进行列举,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和集中培训,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达到急诊科室要求。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并举办专项操作技能学习课程,对操作难度较大的技术进行集中学习,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3.3高效管理急诊组织

根据表2可以看出,急诊科室中,接受疾病数量最多的是外伤疾病,占所有疾病类型的51.26%。外伤的高发率与现代交通事故频发有关。现代人活动范围扩大,活动项目较多,因而经常会出现各种意外,这也是外伤发生情况较多的原因[5]。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应该结合接诊疾病特点进行,且护理领导人员对高发的急诊疾病护理进行重点培训。整个急症组织的协调性影响着急救成功率,高效管理急诊组织,能够有效提高急救过程各项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患者存活率。由此可见,应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相关操作技能,重视急诊组织的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毛先玲.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5(11):2339-2340.

[2]刘兴园.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5393.

[3]唐绍辉,马洪钊.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2):66-67.

[4]萧佩仪,张桂芬,何艳梅,等.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J].现代医院,2012,12(01):132-135.

[5]顾宝红.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03):42-43.

论文作者:杨长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急诊重危患者318例的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杨长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