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生产意向:趋势、原因与问题--1996年农民生产意向的调查与分析_玉米收购价论文

农民生产意向:趋势、原因与问题--1996年农民生产意向的调查与分析_玉米收购价论文

农户生产意向:趋势、成因、问题——1996年农户生产意向调查汇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意向论文,成因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户决策行为及其经营状况,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本专题调查旨在摸清农户1995年的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了解1996年农户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什么生产,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一、资料来源、分布及内容

分析资料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994年和1995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调查”。样本按各村点调查户的30 %随机抽样, 全部样点共计5354个,分布在全国304个村。

从样点分布来看,这304个村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个代表性一方面表现在地貌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文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从农业发展角度看,样点的分布与熟制、经济类型也基本相一致。由此可见,用这304个村的5354 个样本的调查资料基本可以说明全国农户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

本项调查的对象是农户经营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生猪,调查的目标是这些农产品的生产意向。主要调查内容有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农户环境条件、农户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意向的成因和意向的保障情况。调查主要项目有: (1)农户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有三种选择分别是增加、减少和不变;(2)意向增加的原因,有七种选择分别是耕地面积增加、 家庭消费增加、定购任务加大、市场价格上升、国家收购价格提高、作物轮作需要、其他(对于生猪四种选择分别是家庭消费增加、市场价格上涨、无其他经营门路和其他);(3)意向减少的原因,有八种选择 (1994年为前六种选择)分别是承包耕地减少、国家定购减少、市场价格低、国家收购价格低、作物轮作需要、其他、劳动力短缺、资金减少(对于生猪五种选择分别是家庭消费减少、养猪成本增加、市场价格低,缺乏养猪技术、缺乏资金和其他)。本文结合农户实际生产情况仅就玉米、小麦、大豆、棉花和生猪等八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意向进行分析,以期对农户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的变化有个规律性的认识。

二、农户生产意向的趋势分析

八种主要农产品除棉花、生猪外,稳产意向指数均在60%以上,最高达到74.7%。这表明大多数农户趋向于稳定农作物生产,大部分农产品生产趋向于稳定。分品种看:

(一)小麦生产规模趋于增加 小麦种植户中,计划增加播种面积的农户占16.4%,计划减少播面的农户占15.2%, 期增户比期减户高1.2%。小麦生产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轮作需要、家庭消费增加、市场价格提高、耕地面积增加,其中轮作需要为第一位原因。

(二)水稻生产规模趋于稳定 水稻种植户中计划扩大播种面积的占11.2%,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占12.6%,计划稳定播种面积的占74.7%,影响水稻播面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家庭消费的变动。

(三)大豆、花生、油菜生产规模趋于减少样本中大豆种植户2028户,其中计划增加播面的种植户占11.6%,计划减少播面的种植户22%,期减户比期增户高10.4%。大豆生产规模调减的第一位原因是轮作需要,第二位原因是市场价格,第三位原因是家庭消费。样本中花生种植户1146户,其中期望增加播面的农户占15.7%,期望减少播面的农户占16.8%,期减户比期增户高1.1%。 农户调减花生种植规模的第一位原因是家庭消费,第二位原因是市场价格,第三位原因是轮作需要。样本中油菜种植户1759户,其中,期望增加播面户占17.2%,期望减少播面户占19.6%,期减户比期增户高2.4个百分点。 油菜播面减少的第一位原因是家庭消费减少,第二位原因是轮作需要,第三位原因是市场价格下降,第四位原因是耕地面积减少。

三、农户生产意向的相关分析

(一)农户生产意向与区域有关 主要表现在:(1 )不同作物不同地区规模变动度和变动趋势不同。东部地区:棉花规模变动度最大,其中期增户占14.2%,期减户占34.7%,期减户比期增户高近20%。除玉米、小麦两种作物期增户份额大于期减户份额外,所有作物期减户份额均高于期增户,这表明东部地区玉米、小麦生产规模趋于扩大,其他作物生产规模减少。东部玉米生产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好,小麦生产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轮作需要。东部水稻生产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消费减少、轮作需要、劳动力短缺;大豆生产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作物轮作需要、市场价格偏低;花生生产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降低、家庭消费减少;油菜生产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降低。中部地区:棉花规模变动度最大,水稻规模变动最小。中部地区期望增加玉米、小麦、棉花、花生、油菜的生产规模,减少水稻、大豆、生猪的生产规模。中部地区增产意向指数与减产意向指数之差,玉米为18.8%、小麦为2.5%、棉花为1.6%、油菜为2%、 水稻为—0.6%、大豆为—12.8%、生猪为—3.4%。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棉花波动幅度最大,其生产规模变动达70.5%,其中计划扩大生产规模的农户占棉花种植户的 33.6%, 意向减少棉花种植规模的农户占棉花种植户18.6%。西部地区期望增加大豆、棉花、花生、生猪的生产规模,减少玉米、小麦、油菜的生产规模。增产意向指数与减产意向指数之差,大豆为5%、棉花为15%、花生为4%、生猪为6.5%、玉米为7.8%、小麦为6%、油菜为2.6%。(2)不同地区稳产意向不同。 中部水稻的稳产意向最强,东中西稳产意向指数分别为75.2%、77.1%、70.8%;西部玉米稳产意向最强,三地区玉米稳产意向指数分别为65.8%、59.8%、67.8%;东部小麦稳产意向最强,三地区稳产意向指数分别为72.3%、68%、61.8%; 东部大豆稳产意向最强, 三地区稳产意向指为分别为69.5%、62%、50.2%;中部棉花稳产意向最强,三地区棉花稳产意向指数分别为47.79%、51.9%、29.5%; 东部地区花生稳产意向最强,三地区花生稳产意向指数分别为68.2%、61.5%、50.3%;东部油菜稳产意向最强,三地区油菜稳产意向指数分别为69%、59%、61.9%。西部地区生猪稳产意向最强,三地区生猪稳产意向指数分别为60.1%、58%、64.6%。(3)不同地区农户规模调整的动因不同。 关于棉花规模扩大的原因,东部地区农户认为是收购价格提高,中部地区农户认为主要是家庭消费增加,西部地区农户认为主要是定购任务增加。这表明,农产品生产意向与区域存在一定的关联。不同地区农户综合平均规模调整度以中部地区为最高。

(二)农户生产意向与农户兼业类型有关 主要表现在:(1 )除棉花外,各种作物纯农户增产意向最强,且离农程度越高,增产意向越低。纯农户水稻增产意向指数为12.9%,玉米增产意向为27.6%,小麦增产意向指数为18.6%,大豆增产意向指数为12.7%,一兼户棉花的增产意向最强。其增产意向指数为24.9%。(2)除棉花外, 纯非农户减产意向最强。纯非农户水稻减产意向指数为26.1%,玉米减产意向指数为15.8%,小麦减产意向指数为14.3%,大豆减产意向指数为42.9%,花生减产意向指数为55.6%,油菜减产意向指数为33.3%,生猪减产意向指数为33.3%。纯农户棉花减产意向最强,其他农户最弱,五类农户减产意向指数分别为26.7%、24.3%、21.4%、20%、11.1%。这表明,农户兼业化程度愈高,农户减产意向愈强。(3 )二兼农户稳产意向最强。二兼农户水稻稳产意向指数为79.3%,玉米稳产意向指数为74.6%,大豆稳产意向指数为74%,花生稳产意向指数为66.4%,油菜稳产意向指数为65.1%,生猪稳产意向指数为67.4%。(4 )不同类型农户规模调整动因不同。关于增加棉花规模的动因,纯农户认为是收购价格提高,一兼农认为是家庭消费增加,二兼户认为是定购任务增加。这表明,农户的生产意向与兼业类型有较大关联。(5 )不同类型农户综合平均规模变动度不同。分析表明纯非农户综合平均规模变动度最高。

(三)农户生产意向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没有直接关系 对农户劳动力流出人数与农产品生产意向交叉汇总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农户的生产意向没有影响。其主要依据是:(1 )农户劳动力流出人数不同,农户生产规模变动的原因相似。(2 )各组农户增产意向指数、减产意向指数、稳产意向指数相近。增产意向指数,各组均在20%左右,减产意向指数各组均在15%左右,稳产意向指数各组均在65%左右。(3)劳动力流动人数与农户生产意向的复相关系数为0.09476,表明二者间关相程度非常小。

四、影响农户生产意向因素分析

(一)家庭消费水平 水稻、花生、油菜扩大播面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消费增加。扩大水稻播面的农户438户, 其中认为家庭消费增加是主要原因的占33.1%;计划扩大花生播面的187户, 其中认为家庭消费增加是主因的占31.6%;计划扩大油菜播面的247户, 其中认为家庭消费增加是主因的占37.2%。水稻计划播面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消费减少。样本中计划减少水稻播面的385户, 其中认为家庭消费减少是水稻计划播面减少的主要原因的184户,占47.8%。

(二)市场价格 计划扩大玉米播面的763户, 其中认为市场价格看好是生产意向变动主因的占45.4%;计划扩大大豆播面的农户264 户,其中认为市场价格看好是主因的占29.9%。据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动态系统反映,1996年1月玉米集市均价1.708元/公斤, 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8.9%。而市场价格低是部分农户减少生猪生产的主要原因。据农业部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最近反映,1月份生猪集市均价为12.5元/公斤,比上月份下降了4.9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1%。 仔猪集市均价为每公斤7.28元,比上月下降了2.78%,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57%。 在有效样本865户中,认为市场价格低是农户减少生猪生产第一位原因的668户,占77.2%。

(三)耕地面积 计划扩大小麦播面的农户524户, 其中认为计划播面增加是主因的159户,占30.3%。

(四)收购价格 棉花播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价格提高。计划扩大棉花播面的209户, 其中认为收购价格提高是棉花播面扩大主因的占28.3%。收购价格降低是棉花计划播面下降的主要原因。计划减少棉花播面的267户,其中认为收购价格降低是其主因的76户,占28.5%。

(五)轮作 玉米、小麦、大豆、花生播面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轮作需要。计划减少玉米播面的360户, 其中认为“轮作需要”是主要原因的有133户,占36.9%。计划减少小麦播面的426户,其中认为“轮作需要”是其主要原因的有150户,占35.2%;计划减少大豆播面的450户,其中认为轮作需是其主要原因的有185户,占41.1%; 计划减少花生播面的184户,认为“轮作需要”是主因的占28.6%; 计划减少油菜播面的386户,其中认为“轮作需要”是主因的占22.1%。

分析表明:农户农产品供给可分成三部分,家庭消费供给、行政供给和市场供给。目前农户土地规模小,自给色彩较浓,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农户首先要为满足自给需要而生产。家庭消费需求是调节这一供给的主要杠杆,家庭消费变动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规模的主要原因。在计划扩大水稻播面农户中,首选原因是家庭消费增加;减少水稻播面的第一位原因是家庭消费减少即说明了这一点。行政供给部分主要受行政信号的影响,诸如定购任务、定购价格等。其行政需求变动是影响农户规模变动的重要原因,在棉花生产中,18.6%农户认为定购任务增加是扩大棉花播面的主要原因,28.3%农户认为棉花收购价格高是扩大棉花播面的主要原因,而28.7%农户认为棉花收购价格低是减少棉花播面的主要原因。当遇到流通阻塞、库容超负荷和某些行政需要时,农户的行为更多地受行政信号的影响。当行政信号较强时,农户即使有面向市场生产部分,对市场信号反应也是微弱的。市场供给部分受市场信号的影响,这一部分的农户数量、农产品数量、农作的品种逐步增多。分作物言,水稻、花生、油菜经营规模变动主要受家庭消费的影响,棉花经营规模变动主要受行政信号的影响,玉米、大豆主要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总之,农户决策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决策顺序首先是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其次满足行政需求,最后满足市场需求,那种认为农户已完全按市场价格调整,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论点是不全面的。基于以上判断,必须矫正政府行为,合理确定粮食定购任务、价格,以保证农村经济正常运行。

五、农户生产意向变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棉花、生猪生产规模调减幅度过大 棉花生产规模调整幅度达到53.7%,即样本中53.7%的棉农要调整生产规模,且以规模调减为主,调减棉花种植规模的农户占棉花种植户的24.9%。棉花生产规模调减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价格偏低。分区域来说,调减农户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减少棉花生产规模的农户276户,其中东部112户,占40.6%;中部123户,占44.6%。东部调减棉花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价格低, 中部调减棉花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消费减少和劳动力短缺。就地势来说,棉花调减户主要集中在平原,占75.7%。平原地区调减棉花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价格低。

生猪饲养规模变动幅度达39.8%,即2/5 的农户计划调整生猪饲养规模。调增户826户,占生猪饲养户20.4%,调减户801户,占生猪饲养户19%。而调增户主要动因是家庭消费增加;调减户主要动因是市场价格低。这说明,尽管调增户、调减户在总饲养户的份额相当,但生猪供求总量并不会平衡,调增户生产规模扩大将增加家庭消费,调减户生产规模缩小主要减少的是对市场的供应。由此可以判断,生猪市场供给部分将下降,供给矛盾将趋紧张。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出现生猪供给危机。分区域来看,生猪调减户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调减生猪饲养规模的801户,其中中部占46.9%,东部占37.1%,西部占16%。 调减生猪生产规模动因,无论东、中、西均是市场价格低。分地势来说,生猪调减户主要集中在平原。生猪调减户801户,其中山区占2.2%、丘陵占25%、平原占52.9%。无论山区、丘陵、平原生猪调减的原因均是市场价格低。

(二)物资保障程度低 样本户平均计划借生产资金960.84元,实际只借到576.70元,资金满足程度仅60.02%;样本户平均需化肥576.49%公斤,仅购买166.47公斤,满足程度仅占28.8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其中尿素上涨20.59%,二铵上涨13.82%,碳酸氢铵上涨11.72%。

(三)农户兼业化对农产品生产存在较大负面影响

在有效样本5413户中,纯农户仅占40.7%,一兼户占39.89,二兼户占15.5%,纯非农户占2.9%,其他户占1.1%。农户兼业化程度越高,农户增产意愿越低,减产意愿越强。样本中调减水稻生产规模户364户, 其中一兼户占44.8%,二兼户占15.9%;小麦生产规模调减户447户, 其中一兼户占45.9%,二兼户占11%;生猪饲养规模调减户799户, 其中一兼户占44.1%,二兼户占11.1%。兼业户可能把可自给自足作为经营土地的主要目标,甚至把土地占有作为目标,出现土地粗放式经营,兼业化还影响土地规模经营。在农户调整农作物规模的动因中,耕地面积占较高比例即说明了这一点。

(四)东南沿海地区农户粮食增产意愿低 东南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历来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逐渐下降,成为影响全国粮食总量平衡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格局,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就必须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但调查表明,这一地区农户缺乏扩大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六、结论和政策涵义

(一)多数农作物生产基本稳定,但棉花、生猪可能出现波动 鉴于棉花生产主要受收购价影响,要防止棉花生产波动,应根据粮棉比价关系,棉价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比价关系,参照国际棉价,适当照顾棉织企业的承受能力的原则,合理确定棉花收购价格。鉴于生猪生产规模的波动主要是市场价格下降引起的,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规定保护价格,建立生产风险基金,培育规模经营户,加快国家生猪基地建设。

(二)农户的物资保障程度低 农户的物资保障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户生产意愿的实现,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当务之急,加快优质化肥生产,满足农户对优质化肥的需求;采取多重措施,平抑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抑制农产品生产成本超速增长;增加农户贷款,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

(三)农户生产意向与兼业化有关 农户的兼业化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一部分农户将在农业领域发展新的专业分工,另一部分人将转向非农产业,这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政府的职责在于采取多重措施。加快这一进程,以抑制农业兼业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要不失时机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要创新户籍制度、就业保障制度,鼓励二兼农户和纯非农户离开土地。

(四)农户生产意向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没有直接关系 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生产没有负面影响。相反,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户经营规模有重大积极意义,应消除各种障碍,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创造条件。

(五)农产品生产意向与区域有关 不同区域规模变动度和规模变动趋势不同,不同地区规模调整的动因不同,这表明我们应区分区域,分类指导。

(六)农户生产意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稻小麦主要受家庭消费的影响,棉花主要受定购任务、定购价格的影响,玉米、大豆主要受市场价格的影响,由此判断,政府应区分不同作物,采取不同对策,以确保各种作物总量平衡。

标签:;  ;  ;  ;  ;  ;  ;  ;  ;  ;  

农民生产意向:趋势、原因与问题--1996年农民生产意向的调查与分析_玉米收购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