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设计教学定语从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从句论文,定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定语从句在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位置
定语从句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它在教材中的位置和编排形式随教材的变化而变化。
表1 定语从句在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位置和编排形式
从表1可以看出,定语从句在教材中的位置由集中到分散(以SEFC最为突出),先后反复出现达10次之多。教材编者把定语从句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安排在各册教材的不同单元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反复,这样能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定语从句,也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避免了语法项目过于集中和学生难以消化的弊端。修订版的JEFC教材也安排了部分定语从句项目,主要是that,which,who,whom引导的定语从句,这样有利于初中学生提前接触定语从句,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定语从句与任务型教学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途径进入国内英语课堂。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要求学生用目的语在课堂内外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语言。尽管外语教学界对任务的定义仍然存在分歧(程晓堂,2004),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为许多英语教师所接受和采纳。本文所描述的任务,指广义上的任务,即包括交际任务(communicative tasks)和支撑性任务(enabling tasks)(Estair & Zanon,1998)。笔者认为,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国语,在国内很难找到或创设真实的情景,因此,在提倡设计真实任务(real-worl dtasks)的同时,也应允许学习型任务(pedagogical tasks)的存在。
修订后的JEFC和SEFC教材将话题、功能和结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设计了许多任务型教学活动,如修订版SEFC教材在Book 1A Unit 1和Book 1B Unit 13的Grammar中,就设计了两个任务进行语法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语法项目。《教师用书》中也设计了一些任务型的语法教学活动。
同许多教师一样,笔者以前常采用“定义——讲解——释疑——练习”的方式来教授定语从句。采用该方式教学定语从句时,教师通常先解释什么是定语从句,什么是先行词;再把两个简单句合并成一个定语从句,并举例说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其区别;然后讲解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最后配上大量相关练习(高考复习时,常让学生做有关定语从句的高考单项选择题)。虽然笔者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但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很难给学生提供用所学的语法项目进行真实交际的机会。实际上,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反对教学语法,而是强调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去表达有意义的思想;而不是仅仅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语言本身的形式上(龚亚夫,罗少茜,2003)。根据对定语从句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描述、定义和补充说明)的理解,笔者认为,定语从句的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考试中选出某一道题的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能运用定语从句描述或辨别他们所熟悉的。人、事或物,学会定义某个名词,或通过阅读定义准确理解和掌握词义。因此,教师在学生掌握定语从句的基本规则后,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用所学语法项目进行口头或笔头的交流,以促使其对该语法项目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来突出语法的精髓,通过丰富的情景创设来活化语法,让语法教学生动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孤立和零碎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沈瑛,2004)。
三、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教学定语从句
为了设计有效的语法教学任务,教师首先应通读教材,熟悉定语从句在教材中的位置,对定语从句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作整体规划,即知道在哪一册中的哪个单元设计和完成什么任务;然后把这一语法项目细分为若干个子项,每次可就某一个子项来设计教学任务,如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的选用、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介词+whom/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等。每个任务只突出一两项技能,如听或写。设计任务应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不断反复。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异,任务的设计还应切合他们的实际,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的设计还应力求新颖、有梯度、形式多样且有挑战性。另外,教师还要在定语从句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找准一个结合点,使任务的情境较为真实,而不是牵强附会地设计任务。因此,设计合理的任务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和掌握语法知识,理解语法项目的语用功能;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运用任务型教学理念教学定语从句的示例
任务一、竞猜游戏(判断他/她是谁或它是什么)
1.适用对象:初三学生
2.活动形式:6~8人小组活动
3.情境设置:教师先对教室里的人、事或物进行口头描述。学生听后作出口头反应(说出是谁或是什么)。例如:
T:She is a girl who got three gold medals in the last sports meet.
:Wu Yan.
T:Right.Now another one.It is a book that can tell you the meaning of new words when you study English.
:A dictionary.
4.游戏规则:游戏分初赛和复赛;初赛后每组选出优秀选手3人参加复赛。为了使任务更加有趣,组员每猜中一次可得一分;教师将学生猜中的人或物写在黑板上,以防重复猜测;最后角逐出前三名,并予以奖励。
5.时间:8~10分钟。
6.操作步骤:
(1)教师布置任务,讲清游戏规则;
(2)学生活动,教师当裁判并维持秩序;
(3)角逐出复赛选手,复赛后予以奖励。
7.注意事项:
(1)学生熟悉了该游戏后,教师可以加大游戏的难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拓宽要猜测的人、事或物的范围。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图画、照片或卡片(上面有文字),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描述,另一组猜测。例如:
He is the first Chinese who travelled in a spaceship.
The girl who played the heroine in Titanic.
The city that will hold the 29th Olympic Games.
The first European who discovered America.
(2)该游戏也可以在新修订的SEFC Book 1A Unit 4的Warming Up中进行。为了适当加大游戏的难度,教师让一位学生描述多数学生所熟悉的人、事或物,并让其他学生竞猜。
任务二、找同伴练习说英语
1.适用对象:高一年级
2.活动形式:教师课堂上布置任务,学生课下完成;教师指定一学生将信息表编号,并贴在墙上;学生课后阅读,下一节课向全班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
3.情境设置:假如你是一位高一英语教师,新学期伊始,你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对子”练习说英语。为此,你让学生填写以下调查表,简单介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注明自己想与哪种类型的学生坐在一起。
表2 寻找学习伙伴
4.实施规则:
(1)学生应对自己的情况多作一些描述,以免找不到理想的学习伙伴。
(2)学生可在课下收集一些描述喜好的形容词或动词短语,以作备用。选择学习同伴时,学生所用的语言不可有歧视他人的意味。例如,I don’t like to sit with those who are from the countryside./I dislike to sit with students who are stupid.
(3)将所有的信息表编号,并贴在墙上。学生课下阅读,每人为同学结一两个对子,上课时向全班汇报。比如:
:I think No.4 had better sit with No.12 because they are from the same middle school,and both are good at English.If they can practise English together,they will make much progress in the future.
:I think No.5 may sit with No.40 in our English class,because No.5 says he likes to help those who need help in English study,which does meet the demands of No.40.
(4)其他学生也可对“结对子”的结果发表评论。
5.时间:依班额大小而定。每节课前可以结3~5对;约需3~5课时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6.实施过程:
(1)教师讲清楚任务的意义与要求,并做适当演示;
(2)学生课下填表、查找资料和进行讨论;
(3)课上汇报各自的完成情况。
7.注意事项:
(1)教师应给学生讲清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2)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上的帮助。
任务三、到车站接人
1.适用对象:初三或高中各年级
2.活动形式:教师设置车站接人的情景(条件许可的学校教师可以到车站导演并拍摄接人的情景)。师生通过打电话进行互动。
3.情景设置:你的外籍教师正在郊区踏青,他以前的一个学生Bill今天下午3点要来看望他,Bill的火车14:30到站,而你的老师15:30才能赶回家,所以请你到火车站接Bill。
4.示例:
T:Where are you,Li Lei?
S:I'm near the exit of the Railway Station,but I can't find Bill.
T:Sorry.I forgot to tell you that Mr.Bill is a tall man who will carry a red suitcase.
S:Oh,I see.But there are three men who are carrying red suitcases.
T:He is the one whose hair is blond.
S:But there are two men whose hair is blond.
T:Don't worry.You may ask them.Bill is the one who is from Australia.
S:All right.I will.(S moves forward and asks) Excuse me,sir,Are you Bill?
P:Sorry,I'm not.
S:Excuse me,sir,you must be Bill,who is from Australia.
B:Yes,I am.Thank you very much for coming to meet me.
五、教学体会
教师应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出现的语言错误,特别是口语方面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否则学生会丧失信心。但是对于学生所犯的较为严重的语言错误,教师应巧妙或委婉地给予纠正。例如,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少数学生描述时用错甚至漏掉了关系代词who/that,或忘记省去与先行词意义对等的名词或代词。比如:
He is the teacher which always talks about DNA in class.
She is the girl her favourite singer is Liu Dehua.
He is the man likes to play the flute.
It is the city in which the 29t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it.
对此,笔者先让出错的学生再重复一遍错误的话语,看他/她能否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语言错误,或提问其他学生:What did he/she say?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
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上介绍的“任务一”比较适合初三学生,因为初三学生刚接触定语从句,教师可以用该任务引出定语从句的概念,并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关系代词。“任务二”比较适合高中学生,因为高中学生在初三时学习了定语从句,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关系代问和关系副问,而且更加强调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或在小组内完成某一任务。任务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完成,任务的形式可以是笔头或口头。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强其所难,适当改变任务的形式。
由于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局限,部分教师无法找出语法项目的功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无法独自设计语法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相互协作。比如,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一些任务,然后加以改编和使用;也可以建立相关语法教学任务的资料库,收集、改编或设计一些供平时教学使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