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张兰菊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 湖北枣阳 441200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失衡护理;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后心理状态及不良症状改善状况。结果:研究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之后心理状态及不良症状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失衡状态及不良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心理失衡;应用;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实质上就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具有易反复、易传染、预后差以及病程长等一系列特点,病情持续发展会引起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肝癌,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1]。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7-6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0.8±2.4)岁;病程为2-24年,平均病程为(10.6±2.5)年;11例轻度,41例中度,8例重度。对照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6-6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1.5±2.6)岁;病程为2-23年,平均病程为(10.1±2.4)年;12例轻度,41例中度,7例重度。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失衡护理,具体方法:

1.2.1 心理状态评估

选取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心理失衡状态进行评估,其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压力、社会压力以及自身压力。

1.2.2 分析与策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主要源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及自身压力。针对这一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即:①社会压力护理。护理人员应当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知识,增强人们的防治意识,减少人们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恐惧感。②家庭压力护理。护理人员应当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学习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知识内容,告知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消除家属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恐惧感。③自身压力护理。护理人员应当组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进行说教,以此增强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的信心;同时,组织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告知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演变规律,使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告知其慢性乙型肝炎传染的途径,减轻其心理负担。

1.3 疗效评定

选取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这一量表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4个等级,选取1-4分制记分,按照量表对记分予以说明,反序记分应用于部分项目。每个项目积分乘以1.25获取标准分N。N≥73代表重度抑郁,N在72-63范围内代表中度抑郁,N在62-53范围内代表轻度抑郁,N<53代表无显著抑郁。除此之外,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之后肝区疼痛、纳差、乏力等一系列不良症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之后心理状态对比

如表1所示,研究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之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之后不良症状对比

研究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之后,48例乏力、42例纳差及38例肝区疼痛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对照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之后,31例乏力、30例纳差、27例肝区疼痛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特点,主要包括:预后差、易反复、见效慢以及周期长等,一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丧失信心,出现焦虑、恐惧及绝望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主要源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及自身压力,而这些压力长时间堆积会使患者感觉到无力应对,出现精神抑郁状况,对其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阻碍肝功能恢复[2]。

因此,应当重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针对患者心理失衡原因,选用相应的心理失衡护理,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不良症状[3]。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尽力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聆听患者的内心诉求,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同时,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认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4]。

本研究中,研究组60例患者护理之后心理状态、不良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60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瑛[5]的研究结果类似。这一结果表明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燕华.心理失衡护理在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7:118.

[2]冯雪娅,李兴美.心理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3:153-154.

[3]白玉花.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8:269-270.

[4]李彩霞,汪红,韦蔚.护理临床路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海军医学杂志,2013,04:271-273.

[5]张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失衡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57-58.

论文作者:张兰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张兰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