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腹腔镜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对比论文_王君,徐仁根

王君 徐仁根

(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子宫肌层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月经改善及妊娠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手术疗法相比,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肌瘤更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081-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其中黏膜下肌瘤占子宫肌瘤的10%~15%。过去多采用开腹行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挖除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宫、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普及,宫腔镜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已成为成熟的技术。为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现将本院收治的46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6例本院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1到42岁,平均(29.3±1.5)岁,肌瘤体积31~65mm,肌瘤数目≤3个,其中行TCRM23例,行LM患者23例,术前经彩超或彩超联合宫腔镜检查,采用2010年FIGO子宫肌瘤新分型标准,证实为Ⅱ型子宫肌瘤。术后实验组随访22例,对照组随访21例。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予阴道1%皮维碘擦洗,术前12小时禁止进食,并灌肠。实验组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术前晚宫颈放置济南晨生医用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宫颈扩张棒或术前6小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软化宫颈。手术方式:①术中以针状电极划开被覆肌瘤表面的黏膜及肌层后再切除肌瘤。②凸向宫体肌层的瘤体部分,则以镜体喙部不断顶出。③同时使用缩宫素宫体注射,利用宫缩产生的压力将肌瘤挤向宫腔。④肌瘤较大者,应分次切割,首次切割肌瘤的70%[1]。⑤毕宫腔放置Foley氏导尿管注水压迫机械止血6小时后拔除,注水量据挖出肌瘤大小调整,为15~35ml不等。观察组采用全麻,取头低臀高位,挖瘤前,向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6U生理盐水稀释液20ml,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岀血量。单极电凝钩逐一切开各肌瘤表面浆肌层,肌瘤钻固定肌瘤,钝锐性分离肌瘤并完全剥离,逐一剔除镜下可辨的肌瘤,肌瘤挖除后予1#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关闭瘤腔。肌瘤经粉碎机粉碎后取出。术后常规缝合切口,放置引流。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改善率、术后复发率、术后肌层愈合情况、术后妊娠情况。

1.3统计学分析:研究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必要时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改善率,术后肌层愈合情况、术后妊娠情况进行比较:术后月经改善率分别为95.65%(21/23)、91.3%(21/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监测肌层愈合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术后3个月肌层完全愈合率分别为96.66%、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肌层完全愈合率分别为100%、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肌层完全愈合率分别为100%、9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妊娠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6.52%(13/23)、52.17%(1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妊娠距肌瘤切除术的时间:宫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9.17±4.21)(3~14)个月,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3.23±4.16)(8~2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是最常见的一种女性良性肿瘤。35周岁妇女患子宫肌瘤约占4%~11%,其中黏膜下肌瘤的发生率占子宫肌瘤的10%~15%[2]。以往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开腹肌瘤剔除术,近20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宫腔镜及腹腔镜技术被广泛用于肌瘤的剔除手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视野开阔,对腹腔内环境干扰较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临床治疗价值较大,但肌瘤剔除后需行创面缝合术,相对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岀血偏多,术中主要损伤构成产力主要部分的新子宫[3],术后易形成瘢痕子宫,且术后超声或MRI显示肌层及内膜恢复时间为1年,因此建议肌瘤挖除术后至少1年方能受孕。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相对于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保留患者卵巢功能,保留子宫的同时切除肌瘤。有学者报道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肌瘤生殖预后明显优于传统手术[5]。宫腔镜下肌瘤肌瘤剔除术,术中仅损伤古子宫[3],子宫内膜于术后3个月完全修复,肌瘤创面下方肌层在术后3个月与其他肌层MRI信号相同,因此建议此类肌瘤宫腔镜术后3个月即可尝试妊娠。

故而对于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均安全可靠。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肌瘤安全、微创、易掌握、预后好、并发症少,与腹腔镜下处理黏膜下肌瘤手术相比,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肌层愈合快,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宫腔镜手术优于腹腔镜。

【参考文献】

[1]龚花兰.宫腔镜下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术[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9).

[2]成艳.宫腔镜子宫粘膜肌瘤电切术80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4).

[3]李晓川.古子宫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3).

论文作者:王君,徐仁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  ;  ;  ;  ;  ;  ;  ;  

宫腹腔镜治疗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对比论文_王君,徐仁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