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济南站建筑风格及价值分析论文_相平1,陈文娜2

胶济铁路济南站建筑风格及价值分析论文_相平1,陈文娜2

1.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2.万达商业规划院 北京 100000

摘要:胶济铁路济南站作为近代济南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经济、文化以科技等价值,本文通过对胶济铁路济南站的修建背景及变迁轨迹的论述,分析了它的建筑风格与价值,以期让读者对胶济铁路济南站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胶济铁路;济南站;建筑风格;价值

一、背景简介

李希霍芬的提议对德国选择山东作为其在华势力范围有较大的影响,德国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策划准备。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中国战败并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清王朝凭借洋务运动一度出现的中兴迹象彻底破灭,列强随之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见强占山东的时机成熟,于1897假借发生于山东曹州巨野县的“曹州教案”一事,公然出兵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迫于压力向德方妥协,同年3月6日中德双方签订《胶澳租借条约》。

二、胶济铁路济南站变迁之钩沉

现存胶济铁路济南站并不是1904年铁路修至济南时所设置的车站,而是于1914年济南站迁建而成,根据胶济铁路济南站的地理位置及使用状况划分,可将其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商埠站阶段(1904-1915)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冬,刘鹗北上面见直隶总督王文韶,上书请筑津镇(天津-镇江)铁路,该路以天津为起点,镇江为终点。当时称为济南西站,即商埠站,预留有日后接入津镇铁路的空隙,企图日后更好的控制山东地区的铁路运输。最初的济南站仅是一排低矮的平方,建筑形制较低。双坡屋顶,门楣、窗楣以及窗台由石材装饰,建筑转角处则由石材砌筑成马牙搓式作为装饰。

(二)济南站阶段(1915-1940)

津镇铁路为了对接早已修毕的沪宁铁路(上海-南京)等原因而部分改道,南端弃扬州,但山东段铁路线位走向基本未有改变。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津浦铁路正合同签订并开工建设。由于清政府畏惧德国凭借铁路之便利北上侵犯北京等原因,没有将津浦铁路经济南站(商埠站)接入胶济铁路,而是另行其道,采用德国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的方案,在今天济南站的位置修建了津浦铁路济南站。该站为一座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哥特式建筑,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有“远东第一站”的称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德国忙于欧洲战场之际向德国宣战,出兵强占了胶济铁路,妄图攫取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当时新建的济南车站尚未完工,剩余工作则由日本接手完成。日本虽然武力强占了胶济铁路,但不具备拥有的“合法权”,因此,两座车站仍然独立运行。

(三)铁路部门附属用房阶段(1940-今)

1940年后,胶济铁路就一直作为铁路部门附属用房使用至今,这也是站房得以较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上世纪90年代后老车站的价值逐渐受到相关部门重视,2013年5月,胶济铁路济南站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2年,济南铁路局迁出了建筑内部的办公机构,开始筹建胶济铁路陈列馆,2013年11月陈列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三、建筑风格分析

胶济铁路济南站虽先后经德、日两国建造,但整体结构为德国建造,所以建筑整体为德式风格,具体来说是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德国古典主义风格,并未遗留有日建痕迹。因车站内部资料匮乏,因此,本章节仅就其外观进行分析。

(一)总体布局

通过卫星图可以看出,车站位于经一路北侧,坐南朝北,一字型布局,四面各出抱厦,主入口位于南侧偏东位置,车站广场东西两侧为车站附属用房。平面根据使用功能划分为三个区域,中间偏东为候车大厅,东侧单层为餐厅和贵宾室,西侧为两层,是办公用房和旅馆部分,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

(二)台基部分

台基设计较为内敛,室内外高差较小,尺度怡人,符合公共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特点。台基以及屋身下半部分采用蘑菇石包砌的做法,蘑菇石规格统一,层层叠砌,韵律感较强,使得整座建筑看上去即成熟稳重。又不失大方之气。

(三)屋身部分

主入口部分:主入口部分位于车站中部偏东位置,较车站主体向南突出,中轴对称,装饰精美。一层部分共有三个门洞,门洞上方发半圆形拱券,中部拱券较两侧拱券更为高大,门洞两侧为蘑菇石包砌做法,给人一种稳定感。二层部分为列柱门廊做法,共有八根爱奥尼柱承托檐部,其中东西两侧各有三根,呈三角形布局,剩余两根则正好对齐一层门洞之间的墙体中线,将入口处立面划分为三个部分,是较为典型的古典主义三段式构图做法。

(四)屋盖部分

屋盖部分较为宏达,其中入口东侧屋盖高度占到建筑整体的约二分之一,西侧更是超过二分之一,建筑主体部分为多坡式屋盖,局部为平屋顶,木质构架。

四、价值分析

胶济铁路济南站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铁路车站,对济南以及铁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有加大的推动作用,有相当高的历史、经济、文化等价值,其艺术价值在上一章节已有论述,在此不做赘述。

(一)历史价值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列强凭借军事打击或威慑,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而攫取不正当利益,德国凭借《胶澳租借条约》取得其在山东的筑路、采矿等权益,并修建了胶济铁路,设置济南站,1914年,日本趁机夺取德国在山东地区的特权。

(二)经济价

明清以来,济南成为山东省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但其经济发展尚不及济宁、周村等地,更无法与开埠后的烟台、青岛相比。但随着胶济铁路以及津浦铁路的修建,济南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作为南北以及东西两条铁路的枢纽地,济南的区位优势得以显现。可以说,济南站是济南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如今,胶济铁路济南站早已不在承担火车站的职能,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价值已微乎其微,但在13年,老济南火车站被建设成为胶济铁路陈列馆并对外开放,其教育价值取代经济价值,可谓是经济价值的重生。

(三)文化价值

德国在济南的近二十年经营,不仅促进了济南的发展,同时也带了德国文化,以胶济铁路济南站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影响同样深深的影响了济南的建筑发展,由于建筑物的耐久性较长的特点,使得我们现在依然能清楚的看到当时济南建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后的样貌,如宏济堂大药房的立面设计,明显的受到西方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

总结:

中国近代建筑遗产是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当时社会文化的物化载体,是中国建筑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我们应当妥善加以保护利用。1992年,原津浦铁路济南站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被拆除,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遗憾。随着人们对近代建筑遗产价值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建筑遗产得到保护,胶济铁路济南站也在2013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已不在可能有津浦铁路济南站遭遇的可能,实为幸事。但我们仍要加快近代建筑遗产的认定保护工作,让更多有价值的近代建筑遗产得以妥善保护。

参考文献:

[1]董建霞.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J],理论学刊 2013,(10):93-97

[2]王斌.德国在华殖民扩张与胶济铁路建设[J],中国科技史杂 2010,(02):140-152

[3]邵甬,辜元.近代胶济铁路沿线小城镇特征解析—以坊子镇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10,(02):102-110

[4]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Z].第1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739

[5]刘德枢.刘鹗倡修津镇铁路始末[J],文史杂志 2005,(01):36-38

论文作者:相平1,陈文娜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胶济铁路济南站建筑风格及价值分析论文_相平1,陈文娜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