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评优课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标准论文,评价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尽管评优课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准备时间长、作秀、实际教学不适用、学校条件差别大,难以推行等等,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它仍是推进教学改革、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评价标准合理、评价方法得当,评出的结果让人信服,通过评课活动能给一线教师指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评课活动的过程(各级选拔以及各个层面的活动)能使大多数的教师动起来,参与到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笔者认为这样的评课活动还是必要的,对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还是非常有效的。我省近几年高中化学评优参照的标准大致如下。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评价
(1)全面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准确性: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评价
(1)科学性: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无陈旧的学术观点。
(2)有序性: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符合知识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合理性:知识容量合理,重点、难点确定准确。
(4)实践性:恰当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扩展学生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关于教学过程的评价
(1)教学结构严谨:教学中能凸现“知识”和“活动”两条主线,层次分明,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师生活动有机结合。
(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认知能力,灵活多变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一问题开始前,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以问题驱动进行探究。
(4)组织广泛、深入的探究:对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进行有一定深广度的探究。
四、关于教学手段的评价
(1)合理选择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2)实验装置合理,节约药品,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占用时间适度,不污染环境,并能设计创新实验,改革传统实验,收到良好效果。
(3)注意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塑造意志、品质。
(4)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重点突出无科学性错误。
五、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评价
(1)教态自然、语言简洁流畅,音量语速适当,富于感染力。
(2)板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文字规范,书写工整。
(3)实验器材及其他教具课前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能沉着应对并解决偶发事件。
(4)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活动节奏,因势利导扭转不利于教学的情景。
六、关于评优课的评价方法
有了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那么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才能使评出的结果既让教师信服,又能给教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呢?以下是我们在实际评课工作中采用的一些做法,有的是我们的首创。现整理出来供同仁斧正。
(1)百分制
评委各自打分,事先规定大致范围,如:认为某选手应在一等奖的范围可给该选手打80分~100分,认为某选手应在二等奖的范围可给该选手打60分~79分,认为某选手应在三等奖的范围可给该选手打60分以下,最终把所有评委的结果相加排序即可分出层次。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于选拔特别优秀的选手非常实用,如地市选拔参加省级赛的选手,省选拔参加全国赛的选手。如2004年我省为了选拔出参加2005年华北五省市高中化学评优课的选手就是用的这种办法,前几名的成绩非常突出,这种方法有利于选拔。
(2)等第制
如全国评优课、某些省(市)评优课,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出几个最突出的选手,而是为了把参赛的选手分出几个层次,甚至有时还要考虑到各省市之间的平衡,那么用等第制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等第制就是评委通过听课,根据评分细则综合评价后认为该选手应得一等奖就给该选手打1,评委根据评分细则通过综合评价认为该选手应得二等奖就给该选手打2,评委根据评分细则通过综合评价认为该选手应得三等奖就给该选手打3,最后,把所有评委的结果统计到一起,评委再经过协商即可得出结果。如评委通过协商后决定,有70%评委给打一等奖的,该选手即为一等奖,70%评委给打三等奖的,该选手即为三等奖,其余均为二等奖。此法评出的一、二、三等奖不受名额的限制,比较客观公正。2005年华北五省市高中化学评优课基本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3)3分制
百分制有利于选拔突出的选手,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2个评委由于观点不同对同一名选手打的分数可能相差几十分,等第制适用于各层次之间没有名额限制的情况。而更多的评优课各奖项之间是有名额限制的,如某评优课要求获奖比例一等奖占30%,二等奖占50%,三等奖占20%。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采用3分制较好,2006年河北省高中化学评优课经过全体16位评委的共同讨论,最后决定尝试3分制的方法。我们规定:第一,认为某选手应在一等奖范围的给该选手打3分,认为某选手应在二等奖范围的给该选手打2分,认为某选手应在三等奖范围的给该选手打1分;第二,每位评委给所有选手打分后,上交评定结果时,3分的要占30%,2分的要占50%,1分的要占20%。最后,所有评委的分数相加排序,即可得出各奖项的人选。这种方法既能避免不同评委由于观点不同给同一选手打分相差太大的弊端,又能较好地把选手按一定比例分出层次。
以上所述均是专家评委和一般评委一视同仁(如我省高中化学评优课特邀的几个大学教授为专家评委,各地市高中化学教研员为一般评委),也有的评优课为了突出特邀专家评委的作用,规定几个专家评委的平均分乘60%,一般评委的平均分乘40%,两者相加即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至于专家评委和一般评委一视同仁好,还是突出专家评委的作用好,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实践、探究。
另外,还有一些水平性的筛选,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如学校招聘教师、特级教师的评选等。一般报名的人数很多,需要通过讲课先刷下一批,然后再通过其他方面的权衡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评课没有名额的限制,也不需要分出几个层次,评委只需对报名者分出2个层次即可,听课后评委根据这项活动的评定细则通过综合评定认为参评者基本能达到要求,评委即打“过”,认为不能达到要求,评委即打“否”,最后,三分之二评委给“过”的,应聘者(参评者)即可进入下一轮竞聘(评定)。
总之,有了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再采用比较合适的评价方法,就能使评课达到预期的目的,使一线教师朝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