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书目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数据库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中文书目数据库建设方兴未艾。国家图书馆历时三年,于1998年建成了“中国国家书目回溯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1949-1987年国内出版的40万余种中文图书的书目记录,它与在此之前建立的1988年以来的“中国国家书目数据库”合流,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书目数据的衔接,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并将不断完善的中国国家书目数据库。与此同时,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也都纷纷开展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教学、科研需要,深化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工作,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设了自己馆的馆藏书目数据库。
1 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书目数据库建设
高校图书馆文献的门类比较齐全,具备一定特色。有利于建立起一个特点突出、收录齐全、检索便捷的中文书目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是以馆藏书目数据库为核心的,其运作的基础就是馆藏书目数据库。书目信息是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人们借助运行在网络上的书目数据系统就可以获得该书目部分或全部的文献信息。建设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是为了适应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教学、科研自动化建设的需要,书目数据库越来越成为高校图书馆一种重要的服务手段,它能使读者“快、全、准”地检索到所需信息,通过联网检索,查找各馆馆藏情况,开展馆际互借,实现书目文献资源共享。
建立一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馆藏文献信息的书目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也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图书馆通过积极推进数据库的建设将促进馆藏文献资源的标准化、有序化,有利于优化文献结构,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2 书目数据库建设重在质量
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编目代替了手工编目方式。读者可以利用ISBN、题名、主题词、作者及中图法分类号等,在书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图书馆界资源共享程度还不高,全国性图书馆网尚未建成,各图书馆大多依靠自己馆的力量建设书目数据库。各馆编目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著录信息不全面,标引深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书目数据库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情况,专家们多次强调建设高质量数据库的重要性,普遍认为书目数据库质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水平的高低、作用的大小。没有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就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馆藏文献信息,不能给读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检索服务,不能实现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没有高质量的数据库,再好的硬件设备,再优越的软件系统都无法提供一流的服务。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完备的书目数据库是亟待高度重视的问题。
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数据质量是关键。数据质量主要包括: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质量是数据库的生命线,因此,在录入数据时,不应该因为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必须克服只作简单级数据的短期思想,即使在某个阶段为加快速度,短期可作简单的著录,长远的话,就必须作数据的更新,用完整标准的数据来进行替换。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书目数据库的生命力。才能实现整个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和馆藏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
3 如何建设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
3.1 分析本馆情况,选择适当的建库方案与方法
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包括编制新书数据和回溯旧书,进入90年代后,许多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采访人员可根据圈选的书目,利用CNMARC的格式输入订单或直接从网上定书,将采访数据送给书店,待新书到馆后,经过验收,编目人员只要在采访数据基础上进行分类和主题标引,进行同类书区分等环节的加工,一条新的书目数据即可产生了。各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对新编制的商业书目数据的利用,向书目数据制作单位直接定购图书和新书数据。缩短了新书入库的时间,降低了编目人员的重复劳动。相比之下,原有馆藏旧书的回溯建库工作就显得较为艰巨了。经过数年的积累,各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巨大,将全部馆藏信息逐条录入计算机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周密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就目前各馆的回溯建库工作来看,方案大致有两种,一是依靠自己馆力量建库。二是业务外包,请专业的数据公司来建库。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依靠自己馆的力量建库,存在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人力不足,闭馆时间较长等一系列的问题,优点是费用较低。业务外包,请专业人员建库的缺点是费用较高,但是,数据质量更为可靠,建库速度也较快。两种方案中选择哪一种,必须根据本馆的人员情况,资金情况等多方面来考虑。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工程,其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要求较高,耗时、耗力、耗资。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分析本馆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建库方案。
决定了建库方案以后,就要选择建库的方法,建库的方法主要有:一,以卡片目录为依据的建库方法,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建库所需时间少,可尽快实现机检,但是由于卡片目录所提供的信息源不够充分,不能保证书目数据质量。读者检索时容易造成漏检,降低检全率,影响文献的充分利用。二,以书为依据的建库方法,图书本身所提供的信息点较多,不论是内容特征还是形式特征都很准确,可以保证书目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增加检索途径,提高检全率。较好地保证书目数据质量。其不足是建库速度较慢。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回溯建库中采取第二种方法,结合套录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此种方法只需对套录数据根据本馆细则稍加改编,对套录库中没有的馆藏书目再由本馆工作人员进行原始编目,提高了回溯建库的速度和质量。
3.2 挖掘自身潜力,做好建库的准备工作
高校图书馆整体人员素质较高,我国最早接触MARC格式就是从大学图书馆开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本馆的馆藏情况又比较熟悉,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挖掘自身潜力,在不影响正常开馆的前提下,依靠自己馆的人员力量,进行书目数据库建设。然而,要保证建库质量,就必须有一只具有一定学科专业知识和图书馆业务技能且业务素质过硬的编目人员队伍。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建库之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工作。不仅要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培训,而且还要使建库人员了解本馆的建库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建库人员熟练掌握文献著录标准、分类与主题标引方法。并在实践中对各种标准、规则加深理解。建库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建库质量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原始编目工作,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在做好人员培训的同时,还应该做一些建库前的准备工作,解决好遗留问题,如:重号书和多卷书的问题。为了符合计算机管理一书一号的要求,必须把所有的重号都加区分号,以前采取集中著录的多卷书,都要加上卷次号,每卷书作一条MARC,并改相应的书标。建库前还必须进行剔旧工作。剔旧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工程,为了保证藏书的利用活力,建立结构合理的藏书体系,必须剔除一部分知识老化、长期滞架及残缺破损的书。剔旧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请各系、科的专家帮助审定,制定出剔旧原则,最后,排出剔旧卡。
3.3 利用商业书目数据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当前各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自己的书目数据库。但能形成规模的为数不多。这种分散、重复的建库方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书目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加剧了资源共享的难度。在这个讲究质量也讲究速度的时代,资源共建共享所带来的高效益是有目共睹的。提高对商业书目数据的利用率,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内容之一。美国的OCLC给世界做出了编目资源共享的理想模式。作为全国公共图书馆龙头的国家图书馆,也率先建立了全国联合编目中心,该中心专业力量雄厚,编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因此,各图书馆在建设本馆数据库时纷纷引进了国家图书馆编制的“中国国家书目回溯光盘”(1949-1974),(1975-1987)和“中国国家书目光盘”(1988-1997),在回溯旧书时,只要经过查重便可以从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中下载本馆所需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处理,添加本馆馆藏信息。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快编目工作的速度,避免建库人员的重复劳动,而且可以保证书目数据的质量。所以,建库人员在著录时,必须做好查重,尽量套录已有的数据。除利用国家书目光盘外,中小型图书馆通过向书目数据制作单位直接定购图书和新书数据也是书目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目前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及部分科研院所图书馆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书目数据光盘或通过因特网下载OCLC数据,使各种昂贵的国外文献发挥出社会效益,走上了西文书目数据的共享之路。
3.4 重视编目工作,确保书目数据质量
书目数据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复杂而细致,首先是项目多,一条书目数据包括题名、责任者、版本、出版与发行、载体形态、丛书、主题、分类、附注等项,有关于图表、索引等文献特征的说明,也有许多象ISBN等用来标识图书的代码,这些都要按照规则一一准确录入。其次是表现形式复杂,如题名,可以分为正题名、副题名、并列题名等多种情况。再次就是款目之间有复杂的联系,同种书有多个分卷,特别是大型丛书有总丛书名、分丛书名,有的多卷册书有几十册,子目繁多,错综复杂。针对书目数据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著录时,必须相应地制定出一些建设书目数据库的原则。
(1)著录格式标准化。我国根据国际图联颁布的UNIMARC标准制定了CNMARC(《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现已成为国家推荐书目数据格式标准。这就要求各建库单位必须严格按照CNMARC格式的规定处理数据。
(2)书目数据规范化,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类分图书工具有数种,其中《中图法》第三版使用范围已遍及全国96%的图书馆,1994年8月出版的《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是建立中文书目数据的标准工具。是主题标引的类目与主题词之大全。随着机读目录的推广,《中国分类主题词表》自然而然地成为主题分类标引的标准。
(3)用好连接款目。在CNMARC中,4-块为连接款目,该块各字段是为了连接与该记录有关的其它记录而设置的。有专家认为这是CNMARC的精华所在。该块的功能实现了以往手工编目所难以很好实现的连接关系。
(4)重视编码字段,提供多个检索途径。计算机编目与手工编目相比有一个显著区别是机读目录中有编码信息块。即用固定长的字母、数字、或字符元素表述文献的特征。以101字段为例,$a表示正文语种,$b表示中间语种,$c表示原作语种。以上三个子字段,每个包含一个三位字符的语种代码,在机读目录格式中编码信息块里一个编码代表文献中一个特征。如果认为该字段只为机器读取,就会忽视了机读书目数据的规范性。缺少编目数据,会丢掉好多重要的特征,对文献的检索和利用造成影响。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都是从内容上揭示文献主题,是文献检索和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图书分类时,对于涉及多个学科内容的文献,只给一个类号是不能充分揭示其完整内容的。要求分编人员除对其作主要分类外,还要作附加分类,才能充分揭示该文献的主题。同样,对于涉及多个主题的文献,也需要用多个主题词同时加以标引。从而提供更多的主题检索入口,指引读者准确迅速地检索到所需文献。
3.5 合理安排扫描工作,做好数据库维护
在扫描工作正式开始前,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催还书工作。剔除副本过多和破损严重的书,并进行整架。划分个人承包的书架,责任到人。扫描时应尽量保证所有条码都用扫描仪扫入,以防手工输入有误。每天派专人对已扫描的书逐架逐排进行抽查,以防漏扫。MARC著录结束后,必须在后期的扫描过程中逐条进行校对。提出需要校对的项目,如书名、作者、索书号、出版社、价格等。要求凡遇到书与MARC不符的全部交编目人员处理。编目人员专门负责处理著录过程中的人为错误,书与记录不符、没有记录等等问题。严格校对是保证书目数据质量的关键,一条书目数据出现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应在编目人员自校的基础上设立总校人员,不仅对输入上的差错进行校对,尤其要注意保持主题标引、分类标引、丛书、多卷册书著录前后的一致性,为联机检索奠定坚实的基础。书目数据维护工作是保证高质量书目数据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书目数据一致性、稳定性的保障。因此,必须不间断地对书目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整理,保证馆藏文献与书目数据的一致,使书目数据准确反映馆藏文献,使馆藏文献能够被充分的利用。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书目数据库过程中,应对以上各环节工作量的大小、完成时间、人员的分配等做出较为准确的预计,对每位人员工作量有比较准确的统计。明确责任,严把质量关,以确保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有计划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