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抑制剂筛选

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抑制剂筛选

丁胜华, 王蓉蓉, 吴继红, 单杨, 胡小松[1]2016年在《枣果实中生物活性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枣(Zizyphus jujuba Mill)属于鼠李科枣属,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第七大果树,其果实是一种药食两用同源食品。枣果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氧化、抗炎、护肝、免疫刺激、护肠、抗焦虑、防止肥胖、抑菌等特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枣果化学成分分离、结构鉴定、含量测定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枣果中主要有多糖、酚酸、黄酮、萜类化合物、核苷和核苷碱基、生物碱、胡萝卜素、α-生育酚、维生素C、挥发油类化合物等多种有益成分,其中多糖、黄酮、酚酸、萜类化合物和环核苷酸是枣果中主要功能性成分。多糖是枣果发挥护肝和免疫刺激作用的物质基础;维生素C、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是枣果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叁萜类化合物是枣果中主要的抗癌活性成分。

张志刚[2]2016年在《砂壤土条件下灰枣井式灌溉高效节水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灌溉农业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发展节水灌溉在农林业、生态建设体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效、精准、节水是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截止到2015年,新疆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已达近2300万亩,枣树种植面积已突破700万亩,成为了新疆特色林果业的第一大栽培树种,新疆枣树主要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目前新疆枣树的灌溉方式主要以漫灌、沟灌、滴灌(幼树)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灌溉节水要求的提高,地面滴灌面积逐渐增加,但是目前滴灌技术无法实现中径级、大径级灰枣树的节水灌溉,特别是无法实现有效、精准、节水,在灌溉的大量研究中,地下渗灌这种灌溉方式是国内外当前追求的一种最为有效、精准、节水的灌溉方式,当前国内上没有大面积应用的地下渗灌成熟技术和配套设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地下渗灌来提高新疆地区中、大径级灰枣树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充分实现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科学灌溉,已成为当地红枣产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新疆特色林果业生产发展中面临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本论文以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红枣有效、精准、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为依托,借助该项目组发明的“林木井式灌溉方法”、“林木井式节水用竖井管”以及“林木节水灌溉用竖井管管盖”等系列国家专利。在新疆林业科学院佳木试验站红枣示范园内开展中、大径级灰枣树井式高效节水灌溉机理研究的系列大田试验,通过对中径级和大径级灰枣树根系分布特征、不同滴头流量和灌水历时下井灌过程中水分运移特征、井灌过程中灰枣树光合特性、灰枣树体茎流特性以及井灌后地表蒸发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对比常规大田漫灌下与井式灌溉下灰枣的果实产量、品质,进一步证实井式灌溉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利弊影响,取得了以下成果:(1)通过中、大径级灰枣树根系挖掘试验发现:中径级灰枣树吸收根系在水平距离0~400cm、垂直距离10~160cm区间内均有分布,在水平方向距离树干越近吸收根分布密度等值线越密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均与水平、垂直距离呈幂函数关系,R2大于0.94;中径级灰枣树水平方向上根系分布主要区域(根系累积百分比70~80%)集中在:0~125cm,垂直方向上根系主要分布区域(根系累积百分比70~80%)集中在:10cm~70cm。大径级灰枣树吸收根系在水平距离0~450cm、垂直距离10~160cm区间内也均有分布;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同样与水平、垂直距离呈幂函数关系,且r2大于0.81;大径级灰枣树水平方向上根系分布主要区域(根系累积百分比70~80%)集中在:0~150cm,垂直方向上根系分布主要分布区域(根系累积百分比70~80%)集中在:10cm~90cm。(2)空白地单竖井管井式灌溉试验为研究中、大径级灰枣树下井式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中、大径级灰枣树根系分布特征,确定出井式灌溉在中径级灰枣树井灌试验过程中选择双井管,滴头流量设定为8l/h、12l/h,灌水历时为8h、12h、16h;大径级灰枣树井灌试验过程中选择四个井管,头流量设定为8l/h、12l/h,灌水历时为6、8、10、12h。(3)通过叁年的中径级灰枣树下双管井式灌溉大田原位沙壤土水分运移规律试验,得出适宜中径级灰枣树井式灌溉的滴头流量与灌水历时分别为滴头流量8l/h、灌水历时16h;滴头流量为12l/h、灌水历时为12、16h。由于井式灌溉采用常规滴灌用稳流器,稳流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导致内部出现损伤后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或减少流量,因此在选用稳流器时,满足林木需水同时尽可能选择小滴量稳流器,因此在井式灌溉实际应用过程中选用滴头流量8l/h、灌水历时16h为试验对象。(4)通过叁年的大径级灰枣树下四管井式灌溉大田原位沙壤土水分运移规律试验,得出适宜大径级灰枣树井式灌溉的滴头流量为8l/h时、灌水历时为12h;滴头流量为12l/h时、灌水历时为10、12h。同样在选用稳流器时,本着有效保证土壤含水率稳定以及高效节水的理念,在井式灌溉实际应用过程中选用滴头流量12l/h、灌水历时12h为试验对象。(5)井式灌溉下中、大径级灰枣树各个光合参数均在膨大期、坐果期、成熟期、开花期较大,中径级灰枣树通过井式灌溉后对各个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不大,较漫灌而言灌溉总量(井式灌溉)减小,并没有使中径级灰枣树出现干旱胁迫。由井式灌溉与漫灌下中、大径级灰枣树光合特性参数日均值,可知,中径级灰枣树在井式灌溉与漫灌条件下pn、gs存在显着差异(p<0.01),ci、tr、wue均无显着差异。大径级灰枣在井式灌溉与漫灌下仅pn存在显着差异(p<0.01),井式灌溉下pn较漫灌要高出11.6%,其余光合特性参数均无显着差异。(6)井式灌溉下中、大径级灰枣树的耗水量均大于漫灌条件下,井式灌溉下单株中径级灰枣树一个生长季耗水为4.68 m3,中径级灰枣树每亩按照83株计算,井式灌溉下中径级灰枣树每亩耗水为388.44 m3;大田漫灌下单株中径级灰枣树一个生长季耗水为4.36 m3,中径级灰枣树每亩按照83株计算,大田漫灌下中径级灰枣树每亩耗水为362m3。井式灌溉下单株大径级灰枣树一个生长季耗水为7.62 m3,大径级灰枣树每亩按照42株计算,井式灌溉下大径级灰枣树每亩耗水为320.04 m3;大田漫灌下单株大径级灰枣树一个生长季耗水为7.21 m3,大径级灰枣树每亩按照42株计算,大田漫灌下大径级灰枣树每亩耗水为302.82 m3。可见,全生长季井式灌溉下并未使中、大径级灰枣树耗水量降低,实施井式灌溉后并未影响到盛果期灰枣树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7)井式灌溉下单株中径级灰枣树全生长季树下地表蒸发量为1201.72 L/株,中径级灰枣树每亩83株计算,可得中径级灰枣树在井式灌溉下每亩地表蒸发量约为99.74m3;大田漫灌下单株中径级灰枣树全生长季树下地表蒸发量为3368.04 L/株,中径级灰枣树每亩83株计算,可得中径级灰枣树在大田漫灌下每亩地表蒸发量约为279.55 m3。井式灌溉下单株大径级灰枣树全生长季地表蒸发量为4193.36 L/株,大径级灰枣树每亩42株计算,可得大径级灰枣树在井式灌溉下每亩地表蒸发量约为176.12 m3;大田漫灌下单株大径级灰枣树全生长季地表蒸发量为5777.38 L/株,大径级灰枣树每亩42株计算,可得大径级灰枣树在大田漫灌下每亩地表蒸发量约为242.65 m3。(8)中径级灰枣树经过井式灌溉、常规漫灌、常规滴灌处理后,单株产量最高的为井式灌溉处理,单果最重的为常规漫灌,但二者无显着性差异;大径级灰枣树经过井式灌溉与常规漫灌处理后单株产量最高的同样为井式灌溉处理,单果最重的同样为常规漫灌,并且二者无显着性差异。中、大径级灰枣树经过井式灌溉处理后微量元素的含量较常规漫灌下差异不显着,井式灌溉技术在中、大径级灰枣树实际应用后,与常规大田漫灌相比果实产量以及果实品质基本无较大差异。综上所述,井式灌溉技术在中、大径级灰枣树应用过程中不仅大大减少了灌溉总量、棵间地表蒸发量,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并且没有减弱树体光合作用以及对土壤水分吸收利用能力,井式灌溉下中、大径级灰枣树的果实产量以及果实品质与常规漫灌下没有明显差异。可见,井式灌溉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高效、精准灌溉技术。

赵宁, 冯建灿, 叶霞, 谭彬, 李继东[3]2015年在《枣组织培养及相关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枣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是开展枣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与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总结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应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枣组织培养包括无菌扦插、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及与其相关的花药培养、人工种子、原生质体培养和多倍体诱导、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在枣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枣种质资源保存,生殖细胞培养与纯系的获得,再生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信号传导,细胞悬浮培养以及工厂化生产枣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等创制新种质及外源基因转入枣基因组的表达特性、安全性,分子设计和基因组编辑等方面将是未来深入系统研究的方向。

刘孟军, 王玖瑞, 刘平, 赵锦, 赵智慧[4]2015年在《中国枣生产与科研成就及前沿进展》文中指出中国历史上枣生产经验积累丰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并在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从驯化栽培、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采收利用与贮藏加工等方面简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枣生产实践的主要成就;从基因组与生物技术、起源演化与分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品种登录、育种技术与主要成果、育苗方法与建园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病虫防控理论与技术、采后处理与贮藏加工等方面简述了1949年以来枣生产与科研的主要进展。在深入分析枣生产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技对策。

朱金方[5]2016年在《渤海海岸贝壳堤湿地灌木水分生态位时空分异研究》文中指出海岸湿地是首当其冲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生态系统。本文以黄河叁角洲贝壳堤海岸湿地为例,对研究区内3种优势灌木(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Hu)、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水分生态位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稳定同位素技术与野外定位观测、室内分析测定等传统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不同灌丛下土壤颗粒分布特征、土壤盐分的空间差异,研究了不同降雨脉冲对黄河叁角洲海岸贝壳堤湿地内3种优势灌木木质部水、灌丛下土壤水和地下水氧稳定同位素的影响;探讨了各潜在水源和植物木质部水氧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运用Iso-Source软件模型计算各潜在水源对植物木质部水分贡献比例,揭示生长季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分条件(干季、湿季)3种优势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利用Levins公式和Shannon-Wiener公式计算不同灌木水分生态位宽度,并结合Levins重迭度模型,研究不同灌木水分生态位宽度时空异质性,探讨同一生境下物种之间水分生态位分异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降雨对贝壳堤湿地土壤和植物木质部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不同深度土壤水?18O对不同降雨脉冲响应程度不同。不同灌丛下0-40cm土壤水?18O值对中雨反应较为敏感,而柽柳-酸枣混合灌丛40-100cm土壤水的?18O值的反应时间滞后;柽柳灌丛、低地和高地酸枣灌丛60-100cm土壤水的?18O值受中雨影响较小;杠柳灌丛的各层土壤水?18O值在降雨后均能立即响应。两次小雨(3.0mm和6.6mm)主要对0-20cm土壤水的?18O值产生短暂影响。柽柳-酸枣混合灌丛、柽柳灌丛、低地酸枣灌丛及杠柳灌丛样地内的植物木质部水?18O值对20.4mm降雨较为敏感,降雨后均迅速降低,而高地酸枣灌丛样地内的酸枣木质部水分的?18O值几乎没有响应;小雨对植物木质部水?18O值没有显着影响。不同灌木的水分利用方式在降雨前后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贝壳堤湿地3种优势灌木在降雨前均以土壤水为主,但吸收土壤水的主要深度不同。中雨后,混合灌丛、柽柳灌丛和低地酸枣灌丛样地内的柽柳和酸枣均以雨水为主,杠柳对雨水的利用比例较低,仍以上层土壤水为主,而高地酸枣水源仍以60-100cm土壤水为主。随着时间延后,混合灌丛中的柽柳和酸枣的水分来源深度差异较大;柽柳灌丛样地内柽柳的水分来源始终在0-40cm土层之间;高地酸枣在降雨前后都主要以60-100cm土壤水为主。小雨对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没有显着影响。2.贝壳堤湿地优势灌木水分利用策略土壤水和地下水?18O值在不同生长季之间差异显着。各灌丛下土壤水?18O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受季节影响程度逐渐减弱。0-40cm土壤水?18O值对季节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变化幅度较大,40-100cm土壤水?18O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稳定氧同位素在表层的富集程度最高。一般在7月和10月土壤水稳定氧同位素富集程度较高,9月份稳定氧同位素最为贫化。柽柳灌丛下,土壤水?18o值变化趋势与其它样地不同,40-100cm土壤水的稳定氧同位素富集程度较上层土壤水的富集程度高,柽柳灌丛下土壤水氧稳定同位素的在各灌丛中富集程度最高。地下水?18o值相对土壤水的波动幅度较小。3种优势灌木的主要水分来源表现出显着的时空差异性。柽柳-酸枣混合灌丛内的酸枣在6、7、8月水分主要来源于0-60cm土壤水,9月份水分主要来源于20-40cm土壤水,10月份83.8%水分来源于0-20cm土壤水;混合灌丛内柽柳的水分来源较酸枣的水分来源深,6月份柽柳的水分主要来源于60-100cm土壤水,7、8月份主要水源转为浅层地下水,9月份柽柳水分的主要来源为20-40cm土壤水,10月份70.4%的水分来源于60-100cm土壤水。柽柳灌丛内柽柳在6、8月以吸收利用20-40cm土壤水为主,7月份水分主要来源于20-60cm土层,9月份以0-40cm土壤水为主,10月份水分主要来源于0-20cm土壤水。低地和高地酸枣灌丛中酸枣在6、7、8、10月份均以吸收利用60-100cm土壤水为主,9月份低地酸枣灌丛中的酸枣70.1%的水分来源于0-60cm土壤水,而高地酸枣灌丛的酸枣仍以60-100cm土壤水为主。在6月份,杠柳83.3%的水分来源于0-60cm土壤水,7月份以40-100cm的土壤水为主,8月份主要水源为0-20cm土壤水,9月份主要以20-100cm土壤水为主,10月份对20-4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相对较高。3.干湿季贝壳堤湿地灌木水分利用机制干季土壤水?18o值显着高于湿季,且干季土壤水?18o值垂直变化范围较湿季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干、湿季土壤水?18o值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尤其是低地酸枣灌丛和杠柳灌丛下60-100cm土壤水?18o值在干湿季之间均无显着差异。干、湿季向海侧柽柳灌丛土壤水18o富集程度均高于滩脊上各个灌丛。浅层地下水?18o值干季明显高于湿季,而向海侧柽柳灌丛浅层地下水?18o值则显着高于滩脊浅层地下水。植物木质部水分?18o值也表现出显着的时空差异和物种间差异。干、湿季,各灌丛下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各有不同。在湿季,柽柳-酸枣混合灌丛内柽柳以60-100cm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为主要水源,而酸枣则是以60-100cm土壤水为主;在干季,柽柳的主要水源转变为浅层地下水,酸枣以20-100cm土壤水为主。在湿季,向海侧柽柳灌丛内柽柳以吸收利用20-40cm土壤水为主,干季转变为20-100cm土壤水。低地酸枣在湿季以40-60cm土壤水为主,在干季则转变为60-100cm土壤水;高地酸枣在干季和湿季均以吸收利用60-100cm土壤水为主要水分来源。杠柳在湿季的水分主要来源为0-20cm土壤水,而在干季则为40-100cm土壤水。总体比较,3个物种按照水分来源主要深度排序为柽柳>酸枣>杠柳。4.优势灌木水分生态位时空异质性灌木的水分生态位宽度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柽柳-酸枣混合灌丛内酸枣的水分生态位宽度在6、7、8月份较大且变化较小,9月份开始降低,10月份降低至最低;低地酸枣灌丛下酸枣在6、7、8、10月份水分生态位宽度较低,9月份水分生态位宽度相对较高;高地酸枣灌丛下酸枣的水分生态位宽度明显小于其它灌丛的酸枣,受生长季变化影响较小。柽柳-酸枣混合灌丛下柽柳水分生态位宽度在6月份最高,在7、8月份逐渐降低,9月份有所增大,而10月水分生态位宽度再次减小;向海侧柽柳在6月、8月、10月的水分生态位宽度较小,7月份柽柳的水分生态位宽度最大。杠柳灌丛内,杠柳的水分生态位宽度在整个生长季基本保持稳定,6、7、9、10月份杠柳的水分生态位宽度较大且无明显差异,而8月份水分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干湿季不同灌丛下植物的水分生态位宽度变化不同。柽柳-酸枣混合灌丛内,酸枣在湿季的水分生态位宽度较小,干季水分生态位宽度明显变大,而柽柳的水分生态宽度干湿季变化和酸枣相反。低地和高地酸枣灌丛下酸枣的水分生态位宽度干、湿季变化不大,尤其是高地酸枣灌丛下几乎没有改变,且该样地内酸枣水分生态位宽度显着低于其它两类灌丛内酸枣的水分生态位宽度。向海侧柽柳灌丛内,柽柳的水分生态位宽度湿季小于干季。杠柳的水分生态位宽度呈现湿季较低而干季较高的趋势。同一灌丛下柽柳和酸枣的水分生态位重迭在不同生长季和干湿季有一定差异。柽柳和酸枣水分生态位重迭度在10月份最低,9月份最高,水分生态位重迭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9月>6月>8月>7月>10月,表明柽柳和酸枣在水分充足且植物耗水量少的生长季水分来源较为相似,而在土壤水分较低的生长季两者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水分生态位分化。柽柳和酸枣在湿季水分生态位重迭度较高,而在干季土壤水分含量降低,为避免物种间的水分竞争,两物种的水分生态位重迭度明显低于湿季。

张春梅[6]2016年在《枣糖酸代谢及其驯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鼠李科最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果实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素有“木本粮食”之称。果实糖酸含量影响品质及商品价值。本研究通过测定糖、酸和抗坏血酸等生理指标,结合基因组数据,利用转录组测序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枣和酸枣糖、酸、抗坏血酸形成与积累的遗传与生理本质,深化了对枣和酸枣糖酸积累差异的理解。同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研究了酸枣到枣的糖酸驯化,明确糖酸驯化关键基因。本研究为枣果实品质形成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分子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蔗糖是枣果实糖积累的最主要形式,积累时期始于白熟期。研究鉴定了5个枣蔗糖合成关键基因(ZjSPS1、ZjSPS2、ZjSS1、ZjSS2和ZjSS3)。糖代谢关键基因中,转化酶类基因(vINV、nINV和cINV)在枣果实的低表达是其蔗糖含量高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重要原因;而转化酶基因及己糖基因(HK3和HK6)在酸枣的高表达降低了其糖分积累。本研究鉴定了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的关键基因,揭示了果实糖分以蔗糖为主的重要原因,为果实糖分积累期的管理及提高含糖量提供生产指导。2.本研究共鉴定得到83个糖转运蛋白基因,其中两个参与山梨醇的运输。ZjSWEET2和ZjSWEET15在花和果实中特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揭示ZjSUC2和ZjSWEE2促进了果实的蔗糖积累;单糖转运蛋白ZjSTP12,ZjSTP16,ZjpGlcT3,SWEET15,ZjSWEET20和ZjTMT2基因也对果实糖分积累起到重要作用。与其直系同源基因(葡萄和番茄)相比,ZjSTP12,ZjSTP16,ZjSUC2和ZjSWEET2特异在枣果实中高表达,这可能是枣果实含糖量高于其他果实的重要原因。另外,糖转运蛋白基因在果实发育不同阶段的叶片表达水平也具有差异性。本研究深化了糖转运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理解,明确了枣果实糖转运机理,为红枣优质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3.枣果实的有机酸类型主要为苹果酸,酸枣的为苹果酸和柠檬酸;本研究鉴定的9个枣和酸枣表达显着差异的酸代谢关键基因是酸枣果实含酸量高于枣的重要原因。此外,ZjCS3促进了枣和酸枣柠檬酸的积累,果实中特异表达的苹果酸合酶ZjMS及苹果酸脱氢酶ZjMDH12促进枣和酸枣的苹果酸合成,ZjMT3和ZjMT11促进了苹果酸的运输。本研究揭示了野生型酸枣味道极酸的重要原因,探究了导致有机酸积累的关键基因,为定向选育过程中淘汰酸性口味的种质提供分子基础。4.基于32个样品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找到了4个酸代谢关键基因、13个糖转运蛋白及3个糖代谢相关基因。驯化关键基因的选择,揭示了枣在栽培化过程中,糖代谢基因尤其是糖转运蛋白的受选择,对枣果实高含糖量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酸代谢基因的选择效应对驯化过程中酸积累的抑制具有重要贡献。酸枣到枣糖酸驯化机制的解析,对于优化种质、提升含糖量及利用酸枣多样性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分子依据,为其他果树的风味驯化研究提供理论模型。5.枣抗坏血酸(AsA)主要在果实发育早期合成,成熟期已趋于稳定,且果实的含量远高于其他组织。研究深化了枣果实中的两条AsA合成途径—半乳糖途径和肌醇途径:在果实发育早期半乳糖途径对AsA的合成起决定作用,并且GMP1、GME1、GGP、GPP和GaLDH是合成AsA的关键基因;肌醇通路及半乳糖通路中的GMP2和GME2基因在枣果实成熟期AsA含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AsA再循环通路中,MDHAR和DHAR对维持枣AsA含量起协同作用。本研究阐明了枣果实AsA合成关键基因和关键通路。AsA代谢机制的研究对提高果实抗坏血酸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钟, 黄建, 殷晓, 李新岗, 刘廷俊[7]2015年在《‘冬枣’与‘临猗梨枣’自然授粉后代果实性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枣树自然授粉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变异。【方法】在宁夏贺兰县暖泉农场建立‘临猗梨枣’园,按照父母本配置比例为10∶1,在枣园中部选择20株‘梨枣’(♂)嫁接‘冬枣’(♀),自然授粉杂交,收集冬枣种子播种获得F1代;从中优选64株引种到试验大棚内,观察其果实性状,并用10个SSR位点进行杂交后代鉴别。【结果】贺兰县自然授粉‘冬枣’的含仁率为85.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鉴别‘冬枣’ב梨枣’的杂交后代57个,未发现‘冬枣’自交后代;56.9%的后代果实形状多为圆形、扁圆形,果实大小、单果质量为趋低亲变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趋高亲变异,最终优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后代。【结论】母本含仁率和自交不亲和是枣树杂交育种的基础,自然授粉杂交后代鉴别是枣树杂交育种的关键;有性杂交能够产生后代果实性状的广泛分离,并实现父母本性状的有效整合。

魏琦琦[8]2017年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枣成花和果实品质重要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特有的果树树种,枣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枣花的发育及花量对枣树的产量影响巨大,枣果的品质也直接影响着其经济价值。'中秋酥脆枣'是近几年选育出的适宜湖南地区栽培发展的一个优良枣品种,本研究以'中秋酥脆枣'为实验材料,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枣花、枣吊和枣果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枣成花和果实品质的关键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进行了表达模式研究,同时对果实品质关键基因与果实品质形成的生理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为揭示枣的成花机理和果实品质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枣转录组测序分析。从枣花、枣吊和枣果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098231条contig序列、34 587条unigene序列、34 463个开放阅读框和12 624个微卫星,其中unigene序列长度主要分布在200 bp-2 000 bp,占总unigene序列数量的 87.46%。共有 23 303 条 unigene 得到注释,通过 Nr、Swiss-Prot、COG 和KEGG 可分别注释 23 271、16 460、8 043 和 5 181 个 unigene。在 12 624 个微卫星中,以单碱基微卫星最多(6 314个,50.02%)为主要重复单元,为枣最优势微卫星,其次是二碱基微卫星(3 335个,26.42%)。并从中筛选鉴定了 FT、FLC、AGL6、SOC1和SVP等58个枣成花重要基因以及DHAR、MDHAR4、MDHAR6、SS和SPS等101个枣果实品质重要基因。(2)枣成花基因的表达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扩增和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筛选得到内参基因EF1α。选择20个与枣成花相关的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其中FT基因的表达随着枣花发育而逐渐上升;AGL6和VIP1基因主要在枣花中表达,分别在枣花大蕾期和半开期的时候表达量最高;VIN3和LHY1基因则主要在营养器官中表达,分别在枣根和枣吊中表达最高;COL2和COL4基因分别在半开期和全开期中表达最高,此外,二者还在营养器官中表达;ELF4基因在枣花发育中呈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PHYA和PHYC基因表达量最高的是全开期的枣花,PHYB则是在现蕾期表达量最高;FLC、PFT1和GAI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枣花中以大蕾期的表达量为最高;CAB、CAB13、ERF和ERF12基因均在全开期中表达量最高;SVP和AGL20基因均在枣吊中强烈表达。(3)枣果实品质相关基因表达分析。选择34个与枣果实品质有关基因进行表达分析,与果实中糖积累和蔗糖谢有关的基因SS6、α-MAN、PNI1、UGDHL1、UGDH、SPS2和HXK1等基因分别在花后10天、40天、90天和110天的枣果中表达量较高;与VC合成和代谢有关的基因DHAR、DHAR、APX、GPIL和MDHAR6等基因则分别在花后25天、40天和110天的枣果中表达量较高;与果实香气合成有关的基因CAD1、O-MT、ADHL6、ADHL7、MTs、SAMT、ω-6FAD、LOX等基因在花后10天、25天、40天和110天的枣果中表达量较高;与果实软化相关基因SHP、SIP、POD3、PE、PG和EXP等基因分别在花后25天、40天、65天和90天表达量较高;其中,AACT、HXK1、HXK1、MDLHAR6、GPIL、HXK1、SPS2、PG、SHP和LOX基因在花后120天(枣裂果)中的表达高于其他6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枣果,由此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枣裂果有关。(4)基因表达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中秋酥脆枣果实中VC的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逐渐降低,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可溶性蛋白则随着枣果的发育呈波动的趋势。AACT、DHAR、MDHAR4、MDHAR6、GPIL、HXK1、LOX、SPS2、UGDH和ω-6FAD基因的表达均与VC含量的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UGDHL、ω-6FAD、EXP、POD7和α-MAN基因的表达则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相关性较高;UGDHL、EXP和POD7基因还与淀粉含量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DHAR、GIPL、LOX、MDHAR 和MDHAR6等基因与可溶性蛋白在0.05水平上相关性显着;EXP、PME和POD7基因的表达与可滴定酸含量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EXP和POD7基因还与可溶性固形物显着相关。

冯会丽[9]2016年在《灰枣优系生育特性、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灰枣(Ziziphus jujuba‘Huizao’)在产业化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单株变异现象,表现为果实大小、形状及风味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挖掘和利用变异类型的优良特性,本研究以新疆林科院初选的3个灰枣优系(灰实2、灰实7和灰实8)为研究对象,灰枣为对照,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3个优系及对照的生育特性、果实膨大期光合特性以及果实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筛选出综合品质优良的新品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灰实2不仅能满足果个大、丰产稳产的育种目标,且果实品质更为优异。生长发育状况良好,树体高大、树势较强,叶片大而厚,叶绿素含量较高,单株产量显着高于灰枣及其他优系;光合潜力最大,LCP低而LSP高,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最强,对强光的适应性最好,遭受光抑制后恢复较快;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果个较大,可食率较高,果实含糖量高,此外还原性Vc、可溶性蛋白、铁和锌含量均较高。(2)灰实7虽然果个较大,但不具备丰产潜力,果实品质有所改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树体高大、树势较强;光合能力次于灰实2,但优于灰枣;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次于灰实2,果实个大核小,可食率最高,果实含糖量较高,同时钙和锰含量均达到最高。(3)灰实8果个较小、丰产性低,但果实中部分指标含量表现优异。生长发育状况较差,树体矮小、树势较弱,叶片小而薄,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合能力较差,LCP高而LSP低,对弱光和强光的耐受力均较差,光抑制下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慢,容易受到伤害;果实品质综合得分较低,但比灰枣高,果个较小,可食率较低,糖酸比较低,但果实中黄酮、钾、镁和铜含量达到最高。

贾际平, 吴丽萍, 曹明, 孔德仓, 李颖岳[10]2018年在《高效冬枣花药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文中认为以冬枣花药为试验材料,研究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因素,优化各因素建立高效的冬枣花药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加入0.4~0.6 mol/L的甘露醇4℃处理1~3 d可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5 mg/L TDZ+30 g/L麦芽糖,诱导率可达到69.72%。愈伤组织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NAA+1.0 mg/LTDZ+30 g/L麦芽糖;在WPM+0.2 mg/L NAA+0.5 mg/L TDZ+20 g/L麦芽糖时,分化率最高可达89.00%。

参考文献:

[1]. 枣果实中生物活性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丁胜华, 王蓉蓉, 吴继红, 单杨, 胡小松.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2]. 砂壤土条件下灰枣井式灌溉高效节水机理研究[D]. 张志刚. 新疆农业大学. 2016

[3]. 枣组织培养及相关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 赵宁, 冯建灿, 叶霞, 谭彬, 李继东. 果树学报. 2015

[4]. 中国枣生产与科研成就及前沿进展[J]. 刘孟军, 王玖瑞, 刘平, 赵锦, 赵智慧. 园艺学报. 2015

[5]. 渤海海岸贝壳堤湿地灌木水分生态位时空分异研究[D]. 朱金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

[6]. 枣糖酸代谢及其驯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 张春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7]. ‘冬枣’与‘临猗梨枣’自然授粉后代果实性状研究[J]. 张钟, 黄建, 殷晓, 李新岗, 刘廷俊. 果树学报. 2015

[8].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枣成花和果实品质重要基因的研究[D]. 魏琦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9]. 灰枣优系生育特性、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评价[D]. 冯会丽. 新疆农业大学. 2016

[10]. 高效冬枣花药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 贾际平, 吴丽萍, 曹明, 孔德仓, 李颖岳.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标签:;  ;  ;  ;  ;  ;  ;  ;  ;  ;  ;  

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抑制剂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