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中外学生混合编班同堂授课协同培养的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探讨
李刚
(湖北工业大学 理学院,湖北 武汉)
摘 要: 针对来华留学生相对薄弱的数学基础和中国本土学生尚待提升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建议将留学生与部分挑选的立志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的中国本土学生组建中外混合全英文授课的大学数学课堂,融合创造出包含多元文化与多渠道累进制考核方式,促进形成来华留学生与本土学生构成多元文化氛围,提高包括留学生在内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践行分层分类因材施教的科学人才培养理念。
关键词: 高等数学;中外学生;混合编班;全英文教学
近日,山东大学“学伴”事件[1]持续发酵,让舆论再次聚焦日益壮大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高等教育领域的开放力度也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不仅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走出国门去接收国外高等教育,而且也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到中国大学或科研院所上大学[2]。据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披露,2018年来华留学生逾49 万人,其中59.95%为亚洲学生,16.57%为非洲学生,美洲、大洋洲占相对少数。说明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魅力正在与日俱增,尤其是随着高铁、扫码支付等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崛起,让在中国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中国高等教育也在顺势发展壮大。早在2017年,教育部已经宣称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提前实现2010年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中的部分指标。为规范留学生的培养与管理,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2019年7月,教育部针对近期来华留学政策、经费使用情况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回答中,再次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来华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管理与服务的趋同化。留学生趋同管理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普遍做法和主流的趋势[3],也是目前很多国家在发展留学生的过程中,也阶段性地或局部地存在符合当前历史阶段或发展现实的不同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4]。中国高校在发展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大学还难以做到完全的相同[5],多半坚持“同中存异”[6]或“异中求同”的原则,差别可能在于“同多异少”或“同少异多”的程度。以理工科通识教育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为例,由于目前来华留学生中尤其是学历进修生中的学生多半来自东南亚、非洲等经济和教育均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学生的高中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到中国大学入学时也没有像中国本土学生一样通过高考,导致留学生入学以后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困难和挑战。因此,为了让来华留学生顺利适应在中国大学的学习,大多数中国高校都会采取国际学生单独编班全英文授课的方式组织教学和管理[7],这与世界上其它本土语言非英语的留学生教育国家德国[8]、法国[9]、日本[10]等扩大英语授课比重减轻留学生重新学习一门语言负担的做法如出一辙,都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地发展本国的留学生教育,振兴国家经济,提升国家竞争力。
中国高校自1999年世纪大扩招以来,到2019年初,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中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11],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也早已经由扩大规模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过渡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来[12]。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时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13],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教育部在2001年就下文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推进基础课、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并将双语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14]。
由此看来,无论是为了使得留学生更容易适应的高等数学全英文教学,还是为了满足国内学生或课程国际化水平而开设的双语或英语教学,这些都意味着高等数学的英文或全英文授课都是当前阶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留学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值高等教育国际化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做好留学生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打好“留学中国”[15]的品牌战?无论是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还是中国本土学生的双语或英语化授课,本质上都是为追踪国际国内最先进最高效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教与学的双方在过程互动中提质增效,使得效用最大化。本文将协同理论[16]引用到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中,让中外学生原本属于两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不再孤立地接受教育,而是在同一课堂中互相调动彼此的积极因素,互相契合与促进彼此效益的提升,最大化提高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 留学生混搭中国学生全英文授课,优势叠加,短处互补
高等数学是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而且是在大一刚刚入校的时候就会开设,留学生的学科基础参差不齐,整体来说数学基础差于中国学生[17],因此在他们汉语语言还没有一定的基础情况下,避开学习汉语的包袱集中精力主攻相对抽象理论性很强的数学本身,继续实施全英文教学是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做法,也是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导致的选择。在中国本土学生中实施高等数学双语教学,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以培养具有使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大多数中国本土学生数学底蕴扎实,目前在大学入学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中国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具有相当的差别。好在中国大学一般规模比较大,几千中国学生中每年都有上百或者几百的学生计划本科毕业到国外发达国家留学深造,同时他们的英语基础一般都比较好。如果将来华留学生与本科毕业后立志出国深造的本土学生安排在一个课堂学习高等数学,酿造多元化的学习文化和风气,对于留学生来说可能更加接近留学他国的初衷,在学习或学术上更加接近所在国的本真状态,有助于留学生尽快融入所在国的文化和坏境;对于中国本土学生来说,可以近距离聆听接近地道的英语口语,提早适应英语文化,尽早适应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对他们日后出国读研究生都是有帮助的。由此可见,现阶段组建英语授课的中外学生混搭的高等数学国际班的时机正在或已经成熟(每个学校国际化的进程并非完全一致),作为学校领导或教育管理者,只需要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本土未来有志于出国的中国学生尽早加入留学生国际班,克服初期的不适应之后,后面一定可以扬长避短,发挥混搭班级的优势,尽早成长成为具有国际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二 发扬留学生之间相对外向积极的课堂发言风格,建立中外学生混搭项目组合,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
一般来说,来到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整体上应该比中国本土学生更加活跃,更爱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念。中国本土学生可能是受到内敛保守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上课比较安静沉默,除非是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多数人不爱主动提问发言或者做演说。来华留学生虽然也有不少人性格内向,但是多数人还是表现得更加积极外向(也许是性格外向积极的人更容易选择出国留学),不过与老师的互动频率要远低于与同学之间的互动[18]。如果定期按教学计划把中外学生按照一定的结构比例分成几个项目小组,解决高等数学学习之中的一些应用性课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总结报告,最后各组分别上台做英语演说或演示汇报,这样既更加接近于发达国家的一度很流行的探究性学习流程,又可以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协调效果,让大家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同时同一个小组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进一步促进了跨文化的沟通和了解,共同创建了有益于共同进步的多元文化集合体[19]。
由此可见,将留学生与经过筛选的本土学生组合编班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是顺应形势和时机发展的内力互相吸引的结果,不是拉郎配似的生拼硬造,能够塑造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的双赢的编排结果。
通过这几年发展,中国大学的海归博士、硕士越来越多,中国大学老师参与国际学术研讨的机会也更加普遍,学校的整体外向化水平和英语交流的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留学生对中外混班授课的教学满意度普遍要高于单独编班的情形[20],说明中外混班教学只要时机、条件成熟,是可以取得比单班教学更好的效果的。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要在实践中把握好细节,否则会严重影响到最后实施的效果。比如,留学生和中国本土学生的比例如何控制,对那些本科毕业之后计划去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在遴选时是否设置明确的英语水平的考核或门槛,是否对留学生的中学数学水平进行测试后实施分级教学等等,这些都对试验课堂的成败非常重要。本文之所以选择高等数学课程进行研究,是因为高等数学的上课面积大,几乎覆盖全校所有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们,可以从足够的人数中挑选出英语基础好的、中学数学基础也不差的、具有本科毕业以后出国深造的学生来参与混班教学的研究。条件也允许我们对最后所有的学生根据基础、意愿来展开分级分类、差异化的教学。
三 整合学校留学生全英文与本土学生的双语教学的资源,打造高等数学全英文授课的高水平国际化试验班
一定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定时、定量训练。练习的量要适中,不在多,贵在精。试题要精选。选题,一般应该首选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其次是各省市的调研考试、一模和二模试题,它们一般都是原创题,质量较高。要重视讲评、利用好讲评,因为讲评课是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引导学生细读材料,回答每段材料涉及的基本事实、核心内容、关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然后,展现试题的问号,让学生审清问号的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式;最后,根据问号的要求,或依据材料、或依据所学知识、或既依据材料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几年随着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对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需求也水涨船高,如果仅仅只是大学本科毕业已经很难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甚至大型民营企业等找到高层次的工作岗位,所以国内很多本土学生一上大学就开始准备大四毕业时候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整个大学阶段都笼罩在应试阴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强烈地学会应试的愿望,老师也只好在尽量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框架体系下尽量迎合学生的诉求,这样很难进行其他非传统形式考试或考核的改革。
2.3.3 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的职称差异 对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进行职称的方差分析(见表8),结果表明:不同职称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期望、职业技能、职业意志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因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医护工作者;护士职称越高认同程度越低,医生职称越高认同程度越高。
阻止可能被外来动物疾病污染的高风险原科进入,这是合适的做法。几个东欧国家也已经出现了非洲猪瘟病毒。受供应链的约束,生产商很难将整个产业脱离亚洲等原科提供国,但如果原料不太可能被污染,则没有必要这么做。此时要根据评估原料传播风险的决策树,与饲料或原料供应商商讨原料的安全性。
四 改革考核考试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过程监控的作用,构建中外互助、教学相长协同互进的良好氛围
中国大学对本土学生实施双语教学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长久以来,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没有形成非常明显积极的态势。在接受过双语教学的本土学生中,最后能够成功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或表达的人还是太少。原因在于决定双语教学的因素或条件比较多[21],需要谨慎开展。虽然双语授课作为从母语到另外一门外语的过度可以减轻学生在课程中对语言理解的难度,但是,在课堂上,进行中英文的授课模式的切换无论对授课老师还是学生,都增添了适应的难度和思维转换的时间、精力成本,而不是让老师和学生把足够的精力聚焦于知识本身。如果一开始就有选择地让部分学生有选择地进入全英文语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可以更快地掌握用英语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的沟通与交流,也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出国学习或交流。
由于外国来华留学生本科学业完成之后要么选择直接就业[22],要么会再次在全球流动继续攻读研究生(多数国家的研究生入学条件是申请审核制),即使是再次选择在中国大陆高校攻读研究生的来华留学生,仍然不强制需要跟中国大陆本土学生一样参加每年一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23],因此来华留学生就读本科期间没有太大的后期升学考试的压力。跟留学生挑选到一起混合编班学习高等数学的中国本土学生的志愿也是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出国攻读研究生,而国外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统一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因此,跟留学生混班上课学习高等数学的中国本土学生也没有后期应付统一的标准升学考试的压力。在这种由中外学生混合编班授课的班级里,即使学生们有继续升学的压力,但是都没有升学考试必须反复进行大量应试技巧训练的潜在要求,这是有别于国内其他全部由中国本土学生构成的授课班级的地方,也是可以进行考核考试改革的最大的优势。
在这种有来华留学生和国内立志出国的学生组成的授课班级学生总数不会太大,老师除了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外,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可以让中外学生组成多个项目小组进行项目制学习,上台做演示或演说,合作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就会大大丰富了授课的方式。由于所有形式的授课活动都会作为过程评价的资料或证据,因此学生也有动力全情参与与投入。这样可以有力地改变当前国内全部由本土学生所构成的大学高等数学课堂还是老师满堂灌,学生平时怠慢,等到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突击应付的投机心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高等数学的应用魅力。这样老师跟学生的互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平时上课时的眼神交流、作业或卷面考试时的书面呈现,也有更多的机会搜集到更多的教学案例,不断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全方位地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
第二,黑社会性质组织。根据我国《刑法》第294条的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1)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2)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3)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4)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德国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数学是科学的皇后”。留学生高等数学是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基础课,也是留学生刚刚进入中国大学之后学业上面临的首个拦路虎。中国本土学生高等数学的双语教学乃至全英文教学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追求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思维的全球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倡将来华留学生与立志本科毕业后出国的中国本土学生有选择地混合编班授课,顺应了留学生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避免留学初期因为语言障碍导致的学习效率降低效应的趋势,同时也助力了中国本土学生大学基础课程英文教学的国际化趋势的发展。两股趋势的交相融合,实现内涵、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释放来华留学教育红利[24],协同助推中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留学中国”的良好声势,是时代和形势赋予的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机遇与挑战,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揣摩。
参考文献
[1] 尤小立. 换个视角看山大“学伴”项目及其争议[N]. 中国科学报,2019-07-17(001).
[2] 陆菁,凌慧,潘修扬.全面开放格局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高等教育服务出口与留学生来华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01):22-27.
[3] 顾莺,陈康令.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比较研究——以全球8 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 2013(09):86-89.
[4] 丁学忠, 王岩, 肖易寒.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问题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 37(02):99-102.
[5] 张端鸿. 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何难以实现管理趋同化[N]. 中国科学报,2019-07-17(004).
[6] 逢成华. 论留学生校内趋同管理中的“同中有异”原则——以中国SC 大学的趋同管理实践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11):72-74.
[7] 陈兴荣,苗秀花,刘鲁文.关于留学生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4(12):72-74.
[8] 孙进,宁海芹.德国作为留学目的地国之魅力溯源——兼析德国吸引留学生的国际化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2):1-8.
[9] 王婷婷.法国高等教育吸引留学生的新战略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03):17-20+35.
[10] 陈曦.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以“留学生30 万人计划”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0,32(10): 35-39.
[11] 刘牧.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学生的多样化和流动性[J].大学教育科学,2019(03):18-21+122.
[12] 康乐.普及化阶段来华留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J].大学教育科学,2019(03):24-26+122.
[13] 唐景莉. 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 中国高等教育,2018(Z2):11-12.
[14] 马新生.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2005(02):61-64.
[15] 孙建明.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完善来华留学服务工作[J].世界教育信息,2016,29(24):43-45.
[16] 谭清美, 王军华,Jhony Choon Yeong Ng. 来华留学研究生与国内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2):45-49.
[17] 王文文,王文玲,刁训刚.面向来华理工科留学生英文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9(01):74-77.
[18] 文雯, 陈丽, 陈强, 等. 课堂学习环境与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02):107-113.
[19] 杜文倩.在华学历教育留学生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104-106.
[20] 冯瑾. 某军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21] 保林. 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 Hong K o n g E d u c a t i o n S o c i e t y.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2 0 1 4 3 r 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ICPESM 2014 V24)[C].Hong Kong Education Society: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2014:5.
[22] 刘金兰,李勇,伍爱凤.开放兼容 促进优秀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5(Z3): 54-56.
[23] 柴省三.来华留学研究生招生考试体系的构建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9):60-66.
[24] 哈巍,陈东阳.挑战与转型: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模式转变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59-64.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in English in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Mixed Classes by Co-cultivation
LI Gang
(School of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elatively weak mathematics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nd th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hat Chinese native students still need to improv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ombin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th selected Chinese students who are preparing for undergraduate study abroad to form a university mathematics class taught in English by a mix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converge and create a multi-cultural and multi-channel accredited assessment metho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multicultural atmosphere betwee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local stu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talent training in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and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Key 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Mixed classes; Full English teaching
本文引用格式: 李刚. 高等数学中外学生混合编班同堂授课协同培养的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9,6(79):17-2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07
基金项目: 湖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适度趋同’模式在留学生高等数学全英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校2015034)。
作者简介: 李刚,男,湖北枝江人,博士,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留学生教学。
标签:高等数学论文; 中外学生论文; 混合编班论文; 全英文教学论文; 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