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表现,同时在语文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官来感受生活的精彩与丰富,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写出个性鲜明、富含思想的作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自身的感官来感受人生各方面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指导;善于观察;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8-171-02
写作是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记录,是对于自身生活感悟和思想感情的一种抒发和表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学修养的养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我看来,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注重轻松写作氛围的营造与创设
在作文写作中,学生最难写的一类作文就是命题作文。针对这一类作文的训练与写作,教师可适当放低作文的要求,让学生只要不脱离题目范围,即可自由表达。刚开始,有些学生可能会茫然,不知该如何下笔,这时教师应尽量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告诉学生只要不离主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他们在放松的情况下写出第一遍草稿,然后就写成的草稿面批,充分肯定习作中的闪光点。对表达真实思想、观点独特的习作,教师应充分肯定与赞赏,给他们以信心。写得好的语段或范文可在班上朗读,让他们互相借鉴与学习,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情绪释放和表达出来,而不再担心这样选材是否可以。这样可引导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模式化的思维方式。
例如,写一个人,如果按通常的指导方法,就是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的一两件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并以范文为例进行指导,很容易将学生引入高尚品质、优秀事迹的误区,而使文章缺乏生活气息。而笔者是让学生确确实实从自己熟悉的人物中选择材料,将其特点介绍出来。有很多同学的作文反映了人物的某些缺点,例如自私、虚伪等,让人觉得很有生活气息,事例真实、具体。我首先肯定这些可取之处,再让大家讨论自私、虚伪等人性的阴暗面,大家发表意见,最后达成共识:没有人一生下来思想就很崇高,我顺势将他们的思想引向更深层次,使文章立意提高。
二、鼓励学生注重积累知识,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个人的阅读量对于他的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字词句记录下来,阅读之后反复翻看,这样慢慢的,学生就会积累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写作资料。例如,在进行《我的妈妈》写作练习时,学生就可以将在《我的母亲》一课中积累到的词语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多说。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对于文章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意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通过口头表达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另外,在学完某一课后,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片段写作练习,或者是要求学生每周写几篇读书感悟等等,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写出自己的心声。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人物作文训练时,可以首先让他们进行人物肖像、人物语言、动作的片段练习;而要写作事件作文时。则可以让他们首先进行事件发展某一个阶段的写作练习。随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点评,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写作规范方面的问题,比如:标点符号的用法、用词技巧、详细描写和略写的问题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批改之后,让学生再将文章写一遍,经过反复修改,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势的模式,培养独创性和个性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我们要让学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在必要时,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因为视角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不同,所以见解迥异,这就为个性化作文提供了条件。对于一个文题或一段材料,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地思考,才能道人所未道,形成新的思想观点,这就要求学生敢于创新,具有发散性思维品质,能够从一个中心出发,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
比如,以往在指导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时,学生往往受教材范文的影响,补充一些家务劳动的题材,如《我学会了烧饭》《我学会了炒菜》……再受到作文辅导书的启发,补充一些技能技巧的话题,如《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游泳》等。为了引导学生破除思维定势,在课堂上采用头脑风暴法,要求他们自由地提出一到两个命题。教师讲清头脑风暴法有几条规则比较特殊,即不允许批评别人的想法,所有的意见都要记录下来,在讨论过程中任何人不能作判断性结论,要集中注意力,不允许私下交谈,尽可能地异想天开等。然后教师把同学提出的命题全部写在黑板上,就出现了《我学会了宽容》《我学会了关爱他人》《我学会了体谅父母》等立意深刻的题目,打破思维定势。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去追忆、联想、思考那些与命题有关的有意义的、自己深受感动的事,可以使学生的文章材料丰富,血肉饱满,思想开阔畅达,富有个性。
四、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把学生无目的、无计划、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文章只有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动人。要使文章包含真情实感,学生就必须敞开心扉,毫不隐瞒地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让真情实感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领悟真善美。写作时,不少学生经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没什么话可说,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生活和身边事物的仔细观察,不能领悟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随时随地留心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大小事物,比如我们在街头巷尾或是其他地方,经常会看到年老的拾荒者,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领悟,就能从中领悟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自食其力。只要学生用心去体会和领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有感情的,这样写作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
3.要求学生把写作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如写日记、周记、随笔等。写作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从花草树木、风俗人情到飞禽走兽等。让学生放飞写作的翅膀,在写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把思考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挖掘写作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这个大熔炉中汲取有用的、深入生活的、仔细观察的、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并且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感知周围的世界,然后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是一定会写出新颖别致、匠心独到的好文章来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参考文献:
[1]车洪.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5年01期.
[2]刘永霞.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初探[J].东方文化周刊,2014(3).
[3]张朝辉.浅析高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J].教育科学,2013(10).
[4]赵霞.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年03期.
[5]柴晓霞.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5年18期.
论文作者:贾安建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会了论文; 我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文章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