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下,对于儿科的护理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危险系数比较高且事物相对繁琐,这样的话便导致了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受到比较大的心理冲击,他们的心理压力相对比较大,久而久之,儿科护理人员的身体便会受到影响,健康问题一旦出现,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儿科护理相关工作的压力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总结出相关缓解儿科护理人员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以此达到提升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焕发儿科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以此达到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状况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03-01
引言:伴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苛刻,并且儿科护理自身独有的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护理事宜相对复杂的特点,这便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苛刻,首先,要求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护理专业技能,其次要求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比较高。这都导致了儿科护理人员的稀少。因为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护理的儿童通常情况下是不能够将自己的疾苦完全表达出来的情况,所以便使得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比其他类型的护理工作人员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护理难度也相对较大。以上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当前的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承受着比常人更重的压力。时间一长,他们的身心健康、工作质量、个人主动性等便会下降,如果不管,则会导致医疗上难以想象的结局。所以,为了解决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以此保障临床护理质量。
一、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出现心理压力问题的缘由(一) 性别问题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进行儿科护理的工作人员的性别为女。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所以,儿科护理女性工作人员中会比较常见出现焦虑、郁闷、强迫等心理问题。在心理学中显示,正常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阻力的时候一般会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果不能够自己及时有效地缓解自身压力的话,就会对自身身体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此外,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她们在月经来临期间心理等通常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躁、郁闷等情绪,所以,很多冲突问题都是在护理人员在月经来临期间发生的。
(二) 患者的具体情况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护理的对象是在表达自身疾苦存在困难的患者儿童或者因为受到过度溺爱的患者,所以儿科患者的这些特点非常容易冲击着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通常表现为因为患者儿童的多动性,不配合工作人员,使得患者的药品摄入量不足,液体摄入频繁等特点,这样便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长期以往下去护理人员的心理便会出现郁闷、焦躁等。还有就是一些要求较高的患者家属的配合不到位,使得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时间一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便会出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护理人员没有缓解压力的素质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时间比较长,这就使得儿科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开始进行工作的护理人员,由于没有经验,他们非常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 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相对匮乏 因为很多的护理工作人员没有收到专业的心理健康的培训,所以,针对在进行护理和生活中的琐碎事件时,他们很难适应突如其来的压力,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心理调节,这样时间一长,他们会导致人际交流的困难。这些后来的影响因素更加导致了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五)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因为社会上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不足,所以特别容易出现偏见的现象,一旦出现误解,对护理工作出现偏见,儿科护理人员长期以往的辛苦工作便付之东流,不能够得到认可,所以儿科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放弃的年头,这更加造成了儿科护理人员心理的健康问题。
二、解决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一)要把心理准备工作做到位 首先要做的便是要让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全面的认识到自己的护理工作中会出现的各种阻力,针对这些阻力,要不断的吸取相关的经验,利用相关有效的心理方法来解决患者和家属等的不友好行为,对于一些过分行为采取忽略方法。
(二)提升专业能力,增进知识领域 作为患儿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可以通过网路新媒体的方法来查找相关的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心里承受能力,养成面对问题时临危不惧的专业素养,从而避免心理上的健康问题。
(三)医院方面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 医院方面要制定科学的工作时间表,尽量避免一个工作人员护理时间过长的事件发生,这样便能够给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充分的缓冲休息时间,从而恢复自身体力,缓解心理压力。
(四)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的学习 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的学习,学习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经常性的进行心理调节,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增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以便自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并且在护理期间不受一些闲杂事务的影响。
(五)培养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 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要定期的树立自己的目标,经常性的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不断评价自己的护理工作,并且时常对自身在护理中的心理波动进行记录和分析,以维持自身心理健康程度。培养自己的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学会经常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进行倾诉,还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提升自己对于工作的能力。
(六)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 务必要舒适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患者才能够更好的康复。
结语:伴随着当今社会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1] 方海清,邹晓旭,马淑靓,方鹏骞. 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状况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2(08)[2] 王永灵,苏兰若. 根据发表情况文献分析我国护士的身体健康状况[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09)[3] 高芳. 342 名护士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4)[4] 孙冬悦,王晓燕,王辰,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描述及问题分析[J]. 中国医院. 2011(08)[5] 王晓蕾,李艳娟,王慧琴,储伟芳,许虹. 社会资本与护士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14)
论文作者:周慧 李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儿科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论文; 工作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