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仍然需要实物投递_邮政论文

信息时代仍然需要实物投递_邮政论文

信息时代仍需要实物传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物论文,信息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这个信息急剧扩张的社会里,有一种错觉,似乎信息的传输就是靠电子、光缆、卫星等高科技手段,而网络最广泛、服务最普遍的信息传输方式——邮政通信则被排除在外了。从一些报道的文章中可以发现,谈到信息产业的发展时都不包括邮政,好像到了信息时代,邮政这种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就不再需要了,邮政的通信职能完全可以被替代了。

形势的发展在邮政界也引起了一些思想上的混乱。有的同志看不到邮政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前途,想要寻找新的“出路”,提出了“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思想,于是仓促开办了些既不能发挥邮政优势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没有明显效益的“业务”;也有的同志认为邮政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落后,想把发展重点转移到电子信息传输上去,放弃自己的特色而去拾别人的牙慧。

综合起来分析,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在认识上的误差,都是由于对邮政的本质属性缺乏正确的理解,对于进入信息时代邮政市场定位没有准确把握住。

邮政是传递实物形式的信息产业

信息的远距离传输需要依靠载体,由于依附的载体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传输方式。信息以电磁波、光波等为载体来传输的为电信方式,而信息以实物为载体来传输的则是邮政方式。同样内容的信息,可以打电话通知对方,也可以写信告诉对方,手段不同而已。

由于邮政担负了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传递任务,就产生了误解,出现了所谓“电信是信息传递,邮政是实物传递”的错误说法。从表面看,邮政是在传递实物(邮件、报刊等),但这些实物只是信息的载体,传递载体不是目的,传递附着于载体上的信息才是目的。一个信封里如果什么也没有装或只有一张白纸,传递它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订阅报刊是为了看其中的新闻、消息和文章,并不是需要那几张白纸。信封、信纸、白报纸都是信息的载体,由于这种载体具有实物的形态,所以要由邮政来运输和投递,最终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因此必须认识清楚,邮政是通过传递实物载体这种形式,而实现其传递信息的实质。邮政的这一本质属性是不能颠倒的。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是不是信息传输都电子化了?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传递不需要了?事实并非如此。社会对信息的需要是多样性的,不同消费群体有不同的要求,各种信息传输方式并不能互相替代。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电信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计算机网络十分普及的国家,有1/3的居民使用因特网。但是,美国邮政的函件量仍保持逐年增长,已经达到一千八百多亿件,占世界函件总量的43%,人均六百多件,且主要依靠函件业务的不断发展,从1995年起就结束了长达23年的亏损历史,而变为年年盈利。

其他发达国家邮政也都是以函件为基本业务,人均达到四五百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四五十件。各国邮政通信网均以运递函件为基础,虽然也利用网络优势开办了物品寄递、金融等业务以及各种代办服务,但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函件的传递仍被公认为是邮政的核心职能。人均函件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邮政发展水平的标志。

社会需要实物形式的通信服务

由于传递方式的不同,邮政网络与电信网络有根本的区别。邮政网络是一个担负物体空间转移的“实物运递网”,负责邮件的异地运输和投递。由于邮政具有普遍服务的性质,网络四通八达,深入千家万户,人人都能平等享受寄信、收信的邮政服务。目前还没有一个电子信息网络能够达到如此普遍的程度。

电子信息传输的速度快,在信息社会里有很大的需要,也确有一部分信息会从实物传递转向电子传输。据统计,美国邮政的函件量已有30%被传真和电子邮件夺走。但这并不说明实物形式的信息传递不再需要了,一切通过因特网就都解决了。社会的需要是全方位的,例如各类传单、证书、合同、录取通知书等都需使用邮寄方式;大量的印刷广告、产品介绍、征订通知单等作为函件邮寄到指定的消费者手中,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些信息目前还难用电子手段来传输,因而邮政的实物运递网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力发展商用函件业务,正是邮政准确把握市场定位,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发展自己的必经之路。

在我国,除了函件存在很大发展潜力外,报刊发行业务不应被忽视。一份报纸比一封信所包含的信息量要大几十倍、上百倍,而其可长期保存、反复阅读的特点又比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体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一些农村专业户因订阅经济信息报刊而致富,而科技报刊上学术论文的交流与讨论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载有大量信息的报刊通过邮政实物运递网发送到广大读者手中,其所起的信息传播作用是不应被低估的。

最近国家邮政局提出要重点发展邮递类业务,这是一项正确的决策,是准确把握住了邮政的市场定位,对于中国邮政当前的扭亏及今后的长远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须采取独具特色的对策

邮政属于规模经济。发展邮递类业务的关键在于发展函件和报刊这两项已有相当规模的业务。邮政要想充分发挥实物运递网的能力,降低运行成本,也要依靠这两项业务的规模发展。试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函件量不是60亿件,而是120亿件,报刊达到400亿份规模的话,那么一封平信的成本就不会是8毛多,也用不着调高资费了。

当前这两项业务的发展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是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的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采取对策:

1.函件消费已经从个人书信向商业化应用转移,今后发展重点是商业函件(广告、账单等),这是发达国家邮政已经走过的路。我国邮政商用函件的发展十分迟缓,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价格定位不合理。我们至今未把商业函件单列为一个业务品种,而是把它归入信函,价格也随信函一起涨。这种价格定位不但阻碍了商业函件的发展,而且还使原有的函件量不断流失。据某局统计,1996年广告函件量825万件,但1996年底调整资费后到1997年降为300万件,下降幅度惊人。

发达国家邮政保持函件量持续增长的经验之一,是广告函件为单独一项业务,且价格比普通信函低近一半,因此吸引了众多企业使用。这是真正的市场运作,我们应该学习借鉴。

2.邮发报刊遇到了自办发行浪潮越来越猛烈的冲击,且自办发行正在由分散走向联合,有另立网络的趋势。邮政要想摆脱困境只有放下架子,面向市场,对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行方式、核算办法、服务规范等进行系统的改革。在依靠邮政实物传递网的基础上按照报刊发展自身规律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和服务机制,逐步转向具有规模效益的专业化经营。同时,也应该考虑与自办发行的报刊社、报业集团联合,建立股份制的报刊发行公司,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

3.我们强调把握邮政的市场定位,重点发展邮递类业务,同时也不应忽视电子信息技术在邮政网中的应用。邮政要在信息时代求得持续发展,必须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武装自己,提高邮政网的技术水平、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但是必须弄清楚,引入电子信息技术不是要邮政抛弃实物传递优势去另搞一套电信业务,而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加强实物传递网,使其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例如目前正在组建的邮政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就是这个目的。

当然,引入电子信息技术会使邮政传统业务发生变化,这也是世界性的趋势。最近一些发达国家邮政开发了一项新的业务——混合邮件业务,即是把电子信息传递与邮政实物运递结合起来,特别适用于大批量的商业函件。商家通过邮政计算机综合业务网将广告、传单的内容传输到各投递局,经投递局打印后分别投递给收件人,既省掉了实物运输的工序,又加快了传递速度。

标签:;  ;  ;  

信息时代仍然需要实物投递_邮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