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疗养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进行治疗的100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行走距离(6MWD)以及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VEF、6MWD、LVEDD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与常规护理相比,在其基础上综合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LVEF、6MWD、LVEDD等指标,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慢性心力衰竭;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245-02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由于多种心脏疾病而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现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疾病[1]。这种疾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治疗预后比较差。于治疗当中与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相配合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配合度以及预后。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我院对2016年2月—2017年3月进行治疗的100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选择综合护理的50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篇论文对2016年2月—2017年3月进行治疗的100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龄范围是67~80岁,平均年龄是(73.9±4.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龄范围是68~79岁,平均年龄是(74.1±4.6)岁。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其具体内容为: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嘱患者多休息;环境护理;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其具体内容为:(1)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述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主要事项、治疗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等,从而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发挥患者在病情康复过程中的自主作用;(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对其进行疏导,鼓励患者增强病情治愈的信心;(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病房的温湿度,并定时通风、消毒,叮嘱患者保持病房安静、注意睡眠与休息;(4)体位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助其翻身并进行体位调整,为患者给予适当的按摩并采取叩背出来,帮助其排出痰液。(5)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输液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注速度,所有操作均需遵循无菌原则,对患者的心率、心律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予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行走距离(6MWD)以及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来对数据做以比较,运用χ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如果数据差异表示为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行走距离(6MWD)以及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对比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致病原因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这种疾病的患者在活动时易于出现劳力性气短、气急、心悸、乏力、水肿、水肿以及呼吸困难等现象,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而在治疗当中,与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相配合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配合度以及预后。因此,有必要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
对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以往常常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仅仅围绕患者的病情而展开,其内容比较简单,对患者的关注程度不足,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然而仍然存在提升空间。李庆华等人[3]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与常规护理相比,在其基础上综合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行走距离以及舒张末内径等指标。综合护理是指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程序系统化,从多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4]。这种护理模式注重于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病情发展的预防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LVEF、6MWD、LVEDD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与常规护理相比,在其基础上综合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行走距离以及舒张末内径等指标,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崧毓,栾嵩.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777-1779.
[2]杨华.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2):65-65.
[3]李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5(22):4175-4176.
[4]刘莉,滕黎妮.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4-16.
论文作者:单冠男,朱宏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高龄论文; 常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