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要概念的适度拓展与延伸--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_高考论文

基于重要概念的适度拓展与延伸--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_高考论文

立足重要概念,适度拓展延伸——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特色分析及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省论文,概念论文,特色论文,建议论文,历史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试题特色鲜明——突出考查历史概念

      陈善松(以下简称“陈”):2014年的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成功地实现了与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的有效对接,让学生学有所用,导向与特色十分鲜明。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对重要历史概念的考查。2014年我省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重要概念主要有:科举制、“重农抑商”政策、抗日战争、雅典民主政治、美国《独立宣言》、英国工业革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俄国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经济全球化、邓小平等,主要涉及人物、事件、典章制度、文献著作、思想学说(流派)等类别,考查的分值约占总分的77%。

      吴国雄(以下简称“吴”):掌握历史概念对于历史学习至关重要,所以,高考把历史概念作为一个重要考查目标。2014年我省高考历史试题所考查的概念几乎都是历史学科必须掌握的重要概念,是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一级、二级子目考试内容,其难度都不是很大,大部分题目的难度值在0.5~0.7之间,相信考生和高三历史教师看到2014年的试题后,都会松一口气,忐忑的心也会复归平静。

      缪亚华(以下简称“缪”):2014年的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角度是多样化的,既有考查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有考查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2014年的试题就此考查了38分。比如,第21题指出国家拨款开设公共工程,目的是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和生产,实则考查“罗斯福新政”这个概念的内涵。历史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外部联系,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的事件(事物)的作用和影响等要素,2014年的试题在这方面考了39分。例如,第19题所选材料直接形象地体现了工业革命通过引入大量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旨在考查“工业革命”这个概念的外延。

      陈:缪老师说得很好!我接过他的话题,说说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考查。历史概念有不同的分类,为了便于学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较大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一类是较小的概念,即下位概念。上位概念往往分散在教材的许多章节里,跨度比较大,如2014年的试题所考查的科举制、邓小平等历史概念就属于上位概念。具体的、较小的下位概念一般集中在教材的某一两节中,如2014年的试题所考查的“罗斯福新政”就属于下位概念。

      吴:另外,2014年的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注重对概念进行适度拓展,不拘泥于教材中的论述。譬如,对于科举制的公平性特点,我们往往强调它对社会阶层的公平性,即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选举的局面,扩大了取士的范围,但其仅仅局限于此吗?2014年试题的第38题通过引用材料“防闲之法益密”,考查了其公平性的另一层含义,即不断规范和完善考试方式,使得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操作层面更具公平性,这就从内涵方面拓展了考生对科举制的公平性的认识。此外,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补充“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以体现科举取士的区域公平性”的材料,对科举制公平性的内涵进行进一步拓展。

      陈:这种适度的拓展,旨在帮助学生更完整地、更系统地掌握历史概念,了解该概念所反映的历史演进趋势或发展规律。同时,这也告诉历史教师,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并不局限于对概念(时间、空间、人物、内容、结果五要素)的记忆,更注重的是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游刃有余——适度拓展历史概念

      陈:我省高考自主命题已走过六个年头,命题的空间日益变窄,命题者若要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中命出高质量、有新意的题目,必然要重视对历史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挖掘,进行适度拓展,这从多次考查重农思想等知识点足见一斑。基于这一认识,大家对今后的教学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缪:我想,首先应该明确课标和教材要求掌握的重要概念。教材中的历史概念数量可观,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概念都作细致分析。因此,教师要从课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每节课的重要概念,进而突出重要概念的教学。人民版教材在每节课的正文旁边都设有知识链接栏目,许多知识链接专门列出了本课的重要概念,并进行了详细地解释和补充。岳麓版必修教材的课后“自我测试”也对每一节课的重要概念作了提示,选修教材则在每课的开头列出了该课的重要概念。在教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重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这是对历史概念进行适度拓展的基础。

      吴:对历史概念进行适度拓展,教师首先可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入手。例如,2014年的第22题所考查的“赫鲁晓夫改革”这一概念,其内涵就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内容包括:(1)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2)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赫鲁晓夫改革”这一概念的外延包括:改革的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稳固了执政地位)、影响(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陈:教师还可以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对历史概念进行适度拓展。2014年的试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如第16题、第17题、第41题C隐含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逢五逢十”的周年纪念,第41题A指向了克里米亚局势等。这提醒我们,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捕捉那些与时政和社会热点关联度大的历史概念进行适度拓展,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思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

      吴:我觉得,关注地方因素也是适度拓展历史概念的一个方向。在复习“考试说明”规定的历史概念时,建议教师融入相关联的福建地方史知识。诸如,经济领域中的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改革开放等;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宋词与柳永,理学与朱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李贽,西学东渐与林则徐、严复,“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近代福建革命风云等。

      缪:你们说得很好。我认为,教师还可积极引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来拓展概念教学。比如,2014年的第38题就引用了原中国史学会会长、著名的辛亥革命史和孙中山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心血之作《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和2007年12月出版的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新成果《新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1998》。将史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适当地引入历史概念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吴:福建高考历史试题一贯重视用数据“说话”,据统计,2009~2014年的福建高考历史试题共有12题属于这一类型。比如,2014年试题的第17题以柱状统计图展示1972~1978年间中美进出口总额,考查了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因此,在众多类别的历史概念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对经济类历史概念的适度拓展。

      陈:高考对经济类历史概念的考查,往往隐藏在数据背后。试题通常以统计图表导出某一时期的某种经济指标(如总值、产量、指数、比重、增长率等),设问往往是指出变化(趋势、走势)、概括特点、分析原因等。其中,考查的重点是分析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即考查相关的历史概念。比如,2014年试题的第24题,从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不管哪种类型的国家,与1980年相比,1996年对进出口的依存度都不同程度上升了,由此判断出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得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的结论。因此,在复习经济史内容时,教师应增强数据意识,运用相关数据,分析数据背后所赋予的历史概念。

      缪:在进行经济类历史概念教学时,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的表述,而应尽量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的经济数据,建立起与该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这比单纯解释历史概念含义的效果要好得多。

      陈:刚才,大家都谈了可从哪些角度对历史概念进行拓展。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做到适度?

      吴:我以为,适度拓展历史概念应当遵循有利于培养历史学科思维能力、有利于凸显学科价值、有利于体现学科素养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高中历史课标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对教材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拓展。现行的教材受编写体例限制,对历史概念的叙述,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若隐若现,导致历史概念的时序性结构、该概念与其他概念相关联的逻辑性结构遭到割裂。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或精选相关材料补充残缺部分,尽量还原历史概念的全貌。2014年试题的第38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题命题视角突破了教材的描述,聚焦在科举制本身的演变上,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全面认识科举制的特点、积极影响、弊端以及近代被废止的原因;同时,又将科举制与西学东渐、维新变法、近代化等历史概念建立起内在的横向联系。也就是说,该题通过对科举制内涵和外延的拓展,清晰、全面地反映了科举制的兴衰过程。

      陈:我想,“度”的把握是关键。其一,目标要适当。拓展的史实应与高考主干知识相关,以辅助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其二,适时原则。这可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在学生已具备相关知识背景情况下进行拓展,切实有效的做法就是将相关或相近的历史概念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二要在学生质疑时拓展。其三,适量原则。拓展的篇幅宜短不宜长、宜精不宜细,拓展要突出主干知识点,时刻牢记拓展是为学生深入理解主干知识服务,绝不能喧宾夺主。

      缪:要做到适度,还得坚持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遵循教育规律,把新概念教学落实在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专题、每一学期的教学中,并对已有概念进行补充、完善。有些概念,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世界市场等历史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教学中很难一步到位,教师须将其分成若干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

      陈:我觉得,还有一点值得提醒,即师生要踏踏实实地对“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逐一进行复习,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不能过于功利,不要抱有诸如“去年刚刚考过,2014年肯定不考”“省质检刚考过,高考肯定回避”的侥幸心理。要知道,即便是同一历史概念,基于不同的立意、视角和素材还是可以命制出具有不同测试功能的试题的。

标签:;  ;  ;  

基于重要概念的适度拓展与延伸--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