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设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论文_焦健

基于活动设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论文_焦健

(伊金霍洛旗第四中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017200)

摘要:语文活动设计可以在各个方面进行整合,但不管合成的哪些方面都必须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但不是为了综合而综合;第二,哪些放在一起也是值得考虑的。在考虑是否可以融入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挖掘共同性。

关键词:活动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中特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探讨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1实施设计原则

根据现状,笔者认为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1语文性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出现了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现象是把中考当成指挥棒,使得原本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应试的工具,语文学习也变得枯燥机械,这是对语文严重地漠视;而另一种现象,一些教师认为语文是包罗万象的。这又是过于夸大语文的内涵,导致语文课堂有时像是历史课,有时又像政治课。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回到语文教学本身,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笔者认为要保有活动语文味,最根本还是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

1.1.1教学目标条理清晰

语文课程总体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这是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就需要从中挖掘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切入点,将每一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得细致,层次分明,便于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既要摸清学生的学情,又要有所预设,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加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效果。

1.1.2教学目标详尽可操作

学目标的细致,不是套话,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此保证学生在活动中能切实达成;同时每一次活动设计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要有具体指向性,不可含糊不清;最后教学目标的设置一定要成为活动设计的指向标,步步落实,而不能使得教学目标与活动脱节,成为虚设。

1.2综合性

综合不是大杂糅。教师在设计时就需要明确清楚综合的主体是语文。语文味是首要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语文学科内的综合

现如今的初中生个性鲜明,好于表现,但是缺少倾听别人话语的耐心。通过活动的组织,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的碰撞磨合中形成倾听他人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话语权的品行;同时,在倾听他人发言的过程中,本身对于学生自身的专注力、识记感知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很大帮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会刺激自身思维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想方设法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自我观点想法的表达这就离不开说、读、写,主要就是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语言文字的这四个方面能够得以最大化的综合。当然在活动设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哪几方面的综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与其他学科联系非常密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设计将这两者进行综合。只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会过于注重其他学科的内容,而淡化了语文味,这尤其在非语文主题的活动中较为明显。因此,在这个方面综合的时候,就必须找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同点,这样才能确保语文课堂不失语文味。

2课堂活动设计的策略

任何教学策略都是基于有效行为原则的。活动策略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出发,来设计语文学习路径的崭新尝试,真正实践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标理念。一方面,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创造性、动态性地使用教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是唯我是瞻的“独裁者”,而要成为课程活动的开发者,活动设计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总导演”,把课堂从相对被动的静态激活成主动追求的动态,从而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打造活泼有序、充满生命力的教学生态。或许接受活动理念并不难,难的是活动策略的开发和设计。前提有两点:一是要基于学情,活动形式应匹配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二是教师备课要充分,只有自己读透想透,才能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肖培东老师说:“读的过程,想学生可能会读出什么,我在学生的基础上又能读出什么,我读出的东西是不是学生不容易发现。”归根结底,活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设计活动时,可从以下途径展开思考。

2.1从文体特点出发

不同的文体对活动的要求不同。小说更适宜表演课本剧、情节想象、角色对话等。如教学《孔乙己》,设置一个人才招聘情境,要求替孔乙己写一封推荐信,其中就包含了孔乙己的身世、学历、经历、爱好、个性特点等,而能不能录用又涉及对孔乙己性格、人品的分析鉴定。诗歌更适宜朗诵。徐州师范大学刘欣老师教学《乡愁》,铺垫到位,深情朗诵,让大家潸然泪下。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对主题的理解,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急缓有致的节奏及重音轻声等,形象地再现出来。游记更适宜设计成导游解说词。如教学《三峡》,让学生做“导游”,对游客讲解三峡四季的特点,推荐最佳旅游季节,从而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说明文更适宜设计制作说明书或表格类的活动。如教学《奇妙的克隆》,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简短的产品说明书,向读者介绍克隆的特点、历史发展、利弊等,让人一目了然。议论文更适宜设计观点碰撞类的活动。如教学《敬业与乐业》,给学生提供一个辩题:找工作兴趣最重要/找工作名利最重要。以此来理解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当然,并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宜设计活动,有些很质朴深情的散文,如《背影》,倘若让学生模拟父亲攀爬栏杆一幕,很可能笑场,消解了原本感人的情愫和力量。

2.2因情境需要而定

任何活动都指向教学效果。活动可能是情境再现的必需。特别是学生感觉繁难的文言文,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课堂便会死水微澜。活动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文言的畏惧感。教学《孙权劝学》,为了逼真地表现出孙权的语重心长、吕蒙的勉为其难、鲁肃的大吃一惊,可以让学生即时情境表演,把抽象的文字表达转化为形象可感的肢体语言。

结束语

总之,语文学科虽然反映了人文精神的精华,能够给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提供各种有益的影响,但它们不等同于实际生活。回到现实当中,现实生活给予学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成长作用更为有力、更为实践。

参考文献

[1]闫秀凤.“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

[2]王建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7

论文作者:焦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基于活动设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论文_焦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