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筑及建筑污染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应更加注重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本文阐述了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建筑规划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既保证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又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使二者在相对对立的关系下协调共存。
关键词:建筑规划;环境保护;相关性;分析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建筑规划工作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已经是势在必行。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研究建筑规划及其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将环境保护融人到建筑规划工作中,实现建筑行业和国家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规划对环境影响
(1)建筑规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要降低城市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必须要在对当地城市发展有客观准确认识的前提下,明确建筑过程对于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以及如何将此影响降至最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在人类对于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如果无度的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改造,以至于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我们将面对资源枯竭的局面,承担自身造成的恶果。只有以环境承载力为制约,并在此范围内进行相应的建筑规划,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是城市化进程中将建筑规划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将环境、经济、技术有机结合,对建筑体系加入环保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解读。(2)低碳建筑是打造绿色城市的关键一环。低碳建筑的实现,需要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期内,减少能源的使用,这涵盖了土地获取、规划、设计、施工、建筑运行阶段的节能等方面的内容。(3)建筑环境这种环境形式,是在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把建筑环境作为城市环境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它能够保证人与自然有序的达成和谐统一,建筑作为为居民服务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城市建设中机械的存在。
2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1建筑规划工作必须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变得更加珍贵,如果再因为环境污染而破环了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自然环境虽然非常珍贵,但是它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如果大量的人口和建筑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极限。所以建筑规划工作就是要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只有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建筑规划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建筑规划的价值所在。
2.2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建筑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自然环境更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二者要和谐共存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类需求。只有达到建筑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平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在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中,要想实现两者的平衡就要通过手段对自然环境加以控制。城市建筑的增长速度、品质要求也都对保持二者平衡产生很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
在城市建筑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基础上,城市的建筑环境应运而生。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是指在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环境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注重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增强城市的功能性。建筑环境是传统的建筑领域的一次飞跃,更加注重建筑的质量而不仅仅注重数量。
3建筑规划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地源热泵
应用该项技术时,能够对建筑内的温度进行控制,进而实现能源节约目标,例如某些温度差异极大的地区,室外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然而地温温度较为稳定,温度较为高时,能够对建筑物内多余热量进行吸收,确保建筑的温度保持恒定,减少对空调等设备的使用,对电能浪费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地源热泵的施工、维护工作较为简便,能够降低维修工作的成本,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可在施工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
3.2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太阳能技术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工作中的应用日益成熟。该项技术可谓是应用频率较高的一项技术,其能够对太阳辐射的热能进行转化处理,使其成为能够供建筑及人们使用的电能,应用合理的收集及存储措施,并且通过线路将其输送至建筑的供电设备中,一方面对设备运行时对电能的需求进行满足,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3.3风能
风能的特点主要就是能够循环应用以及环保和清洁,通常,对于风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通风,对建筑的朝向以及门窗合理设置,对风向合理的引导,以此来确保建筑实现自然通风,从而将通风设备的能耗降低;第二,采用风力来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照明需求。
3.4绿色照明
由于照明用电耗电量在绿色建筑工程中占据的比例大约为10%左右,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照明灯在照明过程中实际转化为逛能的大约只有15%,而剩余的大约75%的能量则转化为热能,但是由于实际消耗的热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大量资源消耗和浪费现象的出现。而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加大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以达到有效缓解世界电能供需紧张的现状;同时加大不可再生资源使用寿命延长的研究。太阳能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未来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针对建筑行业所提出的太阳能光纤照明方式,对于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一方法主要是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滤光装置将其所发挥出的柔和且无污染的光转化为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生产要求的光,从而达到人们对不同环境下光的色彩的需求。而这种柔性光导纤维不仅大幅度的降低了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电能消耗,促进了节能效率的稳步提升,同时由于其所使用的是无污染材料,因此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不会影响到建筑材料的二次循环利用,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促进了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照明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商场、运动场馆、写字楼、地下室等等场所的照明。比如,很多大型商场为了确保其商场内白天照明度的充足,而需要装备很多的灯具,虽然这些灯具发挥了一定的美化环境的功能,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造成了严重的电能浪费。假如将光纤照明系统应用于商场日间照明的话,那么不仅大幅度的降低了商场照明电力资源的消耗,减少了商场照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同时这一系统为人们提供的舒适、柔和的自然光源,也为人们营造出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4结语
环境保护是在建筑规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随着中国工业的崛起,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在建筑规划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其中在发挥建筑本身的环保功能性上尤为重要。城市高楼林立的同时可能伴随的是噪声、空气的污染,所以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要科学的研究相关技术及相关法律,将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手段融入建筑规划中,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映琦.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规划节能设计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51~52.
[2]万枝军.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探讨[J].江苏建筑,2015,S1:5~6.
论文作者:辛淑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建筑论文; 环境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论文; 电能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这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