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文化馆 浙江淳安 311700
摘要:几年前出现了“农村(民)摄影”①这一概念,意指在新传播环境下由农村(民)为主体参与的新的摄影文化现象。“乡村”是相对于城镇的一个地域概念,乡村摄影是指在乡村举办、以乡村为呈现和表现内容的,不限参与者身份的各种摄影活动。它在当下繁荣之样貌,已然成为摄影业界、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乡村 摄影 乡村摄影 提升
一、乡村摄影是广大农村展示魅力之窗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当下,总结成果、推介资源、展示形象是各乡村地方为提高知名度、得到更多关注而开展的必要工作内容。摄影因其天然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全民摄影”热潮,让摄影作为完成此项任务的最佳“抓手”而被大家竞相选择。
在成本和技术门槛速降之后,摄影在近一二十年里迅速完成“平民化”,继而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助力下,它在形象传播力方面被插上了天使之翅。受益于摄影这个“风口”,许多乡村正是借力摄影或摄影人的光顾而被“首次发现”并“一夜成名”。每一个“网红摄影点”的出现走红,都吸引一波波人潮地前往观光,而人潮的拍摄行为则进一步扩大“网红”效应。这种超燃效果,令人惊叹。
受其感召,越来越多的乡村地方以此为借鉴,将举办摄影活动作为扩大当地影响的不二手法。至此,在乡村区域主办,以广袤乡村的文化风物、发展状况的乡村摄影活动、影赛影展此起彼伏、方兴未艾,并迅速完成由点到面的跨越,形成为各地乡村“有活动必有摄影”的态势,甚有“无摄影不活动”的程度。
二、乡村摄影的侧面观察
对摄影优势的利用是乡村摄影繁荣的前提,但摄影术天生的局限性也无法避免,必然会在乡村摄影活动得到体现。这种体现,有的是功能方面的,有的则是隐性的,比如从文化角度而言会带来令人担忧的文化损害问题。
(一)传播的碎片化 包含了“全民摄影”特征的乡村摄影,整体上对内容的传播及传播的范围,可以达到铺天盖、无一遗漏的程度,但从受众角度,所接收的内容无疑大多以碎片化呈现。由于参与个体大众化、非专业属性,碎片化无法避免。
(二)红而不久、后劲不足 表现为一旦活动曲终人散,活动相关的信息即迅速被刷屏、淹没,难以得到持续关注和传播。而乡村活动大多一年一度,仅依靠组织摄影活动难以维持一定热度。
(三)功利性追求易形成对一地文化的异化或引偏 摄影群体受奖项的刺激、组织方对宣传效果有刚需,这往往使乡村摄影活动主客双方的功利思维急剧“发酵”。如在地方性民俗题材的创作中,摄影人为拍出“大奖画面”而采取临场编排、重构拍摄内容,甚至引入外来元素,导致作品与原原貌严重脱离。而组织方为求得更多传播,对这些做法多采默许甚至迎合。这无疑是对当地文化活动的异化引偏与“掺杂”,后果无法深究。
(四)乡村摄影作品创作手法单一、个性不足、深度不够的现象较为普遍 宏观观察,可以发现乡村摄影活动中“气象片”“航拍片”等大而化之的作品较多,而真正提炼了一地人民生产生活、民情风物或者对当地社会有较深理解概括的作品却相对珍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上所列问题,其发生原因既有摄影揭示性不足的先天因素,也有组织者思想认识、活动准备不充分的原因,更有参与方功利驱或时间水平不足等因素。这使得通过乡村摄影活动而能记住一个地方、产生深刻印象的目标追求大打折扣。
三、提升乡村摄影活动的几方面思考
提升乡村摄影活动的水平以保证乡村摄影品质,须参与各方共同努力。要从文化建设高度出发,提升对摄影文化活动规律性的认识,提升摄影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提升乡村摄影活动策划与统筹水平等。
1、组织方要有足够的文化自觉自信和文化保护意识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这样,对一个地方、一处乡村来说,文化的灵魂地位同样不可动摇,是广大乡村地方各展其美的根本依托。
乡村摄影作为文化活动,组织方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要求组织者对自身文化内涵和特色要有深刻的理解,并树起由此产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有了这种自觉与自信,才能在提炼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上作出正确决断,才能正确把握当地文化创新发展目标与方向,才能主动维护本地文化的纯洁不受“掺杂”。在乡村摄影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文化自觉与自信可以让组织方界定活动推介什么、不推介什么、如何推介上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感,进而从活动设计角度保证活动目标;最后通过活动组织确保活动指导思想落到每个环节,推动活动目标达成。
2、组织方应具备并提高对摄影专业认知
对摄影专业性认识并不如摄影本身那样普及。乡村摄影活动组织方对于摄影的认知水平严重影响着活动最终效果的达成。组织方特别是统筹策划人员必须具有对摄影活动在传播过程的作用规律有足够理解,对摄影的优势与不足有客观认识,清醒认识“摄影本身只是手段和渠道”,避免“摄影万能”误区。
3、乡村摄影活动的策划组织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容量”与“规模”间的关系。即是一处乡村所涵有人文风物题材的丰富程度,与其所组织摄影活动层次规模之间的关系,譬如一些题材单薄的乡村喜欢追求高大上,与全国摄影组织联合主办,层次是高了,但实效不如人意并且难以持续。(2)把活动内容做好与把传播做好的关系。前者是源,后者是渠,水到才能渠成。(3)眼前效应与长远效益的关系。通过乡村摄影活动推介乡村资源,组织者应在“一炮打响”和“常办长青”兼得上做好规划文章。(4)“名”与“实”关系。应既能打开知名度,更要获得美誉度,以实现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5)作品的“美”与“实”的关系。看上去很美的“糖水片”“气象片”盛行,是因为这种美显而易见,也因此这类作品难以对本地文化、人们精神状貌做到深刻提炼与刻画,且容易产生似曾相识感,难以让人“记住不忘”。(6)“外来和尚”和“本地和尚”的关系。对于一个乡村的形象展示,本地作者有当局者之“迷”、外地作者有人生地疏之“困”,但也各有眼界宽广和地利人和优势,这些都应在组织时予以侧重抑扬,取长补短。
4、摄影群体应着眼创作态度、修养艺境的提升,让作品真正映出乡村之美
(1)在参与主旨上不宜功利先行。能在奖金和积分面前保持定力。(2)尊重乡村风物,力戒喧宾夺主。自觉清除创作中反客为主的作派、对被摄对象颐指气使、对古建随意踩踏、庄重场合下杂乱扰动等言行。(3)提高站位,深入创作。摄影是文化活动重要门类,摄影群体应树起良好的文化使命感,为推动乡村摄影活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充满意义和成果的活动而贡献一已之力。
参考文献:
[1]刘啸军《新传播环境下农村(民)摄影发展路径》,《新传播环境下的摄影》刊载,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8
论文作者: 程贤高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乡村论文; 文化论文; 组织论文; 关系论文; 风物论文; 自觉论文; 文化活动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