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与选择性教育,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丰富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孩子们都能学习快乐的数学,并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数学: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教学大纲把“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难懂、抽象无趣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乐趣无穷。这就要求教师要深挖教材,善于发现数学的乐趣。自觉地把让学生爱上数学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例如:在教学《位置》时,用数对(列,行)表示某人或某物的具体位置。我增设了两个特殊的教学环节。
1.联系生活设计练习:例题学会后,我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坐的位置,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发言。然后再让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同学的位置,让别人猜一猜他是谁。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连学习最落后的一个孩子也准确地说出了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2.让学习延伸到课外:课堂小结后,我又增加了一个“神秘来信”环节 :在一张纸上,看似胡乱地写了很多毫无关联的文字,但是里面藏着“学好数学乐趣无穷”这八个字。我用数对表示出这八个字的位置,写在一张纸上,告诉孩子们:“这是解开神秘来信的密码,你们能把信的内容读出来吗?”学生根据数对表示的位置,很快就找出了答案。
教学就这样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还趁热打铁,提醒孩子们:“如果你也想给老师写一封神秘来信,也要用数对设好密码,不要让别人知道内容哦。”第二天,我收到了很多学生用数对表示文字位置写的神秘来信:有格言、有祝福、有感谢,还有她们的小秘密……这部分知识学生学得既扎实又快乐,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和师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正视差异,让每个人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可是“一娘生九子,九子皆不同”,个别差异永远是客观存在的。老师的任务就是承认并正视差异,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人。
1.分层评价,体验成功。教育教学中最大的难题其实是转化学困生的问题。让学困生进步,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分数低,又是学困生共同的弱点。于是我在评分标准上,采用了分层机制:同样的一张考卷,优等生基础题错了就要比评分标准多扣2分。这样严格要求,既培养了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又能锻炼了受挫能力;而学困生只要基础题都做对了就能得满分。若能写出一道难题,还要附加2到3分;卷面干净,字体工整也可附加2到3分。
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给学困生创造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他们再也不惧怕考试了,还把考试当成自己进步和受表扬的一次机会。不知不觉中他们就爱上了数学,并乐在其中。
2.分组比赛,树立信心。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也没有人不喜欢被鼓励和赞扬。教师就需要不断改进方法,为孩子们营造更多提升自我、得到鼓励和赞扬的机会。于是我采用了分组比赛活动:学习水平相当的几个同学,可以自主结合组成比赛小组。学习困难较大的五个人在一组。每次考试小组成绩第一名的,都被授予“冠军”称号。每组同学能力相近,每个人都很努力,都想成为小组冠军。冠军再也不是遥不可及了。班里学习最困难的那两个孩子,只要能达到预期分数线,就能获得“数学小达人”的光荣称号。他们的压力小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自然有了提高。
三、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当“老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学生、让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此我在班里开展了评选“小老师”的教学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同桌互换检查当老师。有些简单的课堂练习,同一题型出两道,同桌各写一道题,写完后同桌交换互查,谁给对方检查出了错误,并帮其改正过来,谁就当选“小老师”。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检查得可认真了,不但给同桌查出错误,自己检查习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2.老师假装糊涂,让学生当老师的“老师”。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在上课讲题时,常装糊涂,故意写错答案、说错结题方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指正出来。谁给老师挑出了错误,谁就当选今日“小老师”。能当老师的“老师”,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又使他们逐渐养成了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同学们上课学习、听讲更认真了,再也不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而是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达到了真正的爱学习、会学习的目的。孩子们在享受着当“小老师”的快乐时,也渐渐地爱上了数学,数学成绩自然就逐步提高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教师,只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做个教育工作的有心人,就能帮助孩子们解开数学活动中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论文作者:刘伟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快乐论文; 位置论文; 都能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