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李作武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李作武

李作武(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收治8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抗血小板药、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0 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48 例、有效28 例、无效4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防止病情发展。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64-0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UAP病情重,传统内科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差,有的患者病情严重的可以发展为急性心血管病,甚至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我科于2014年6 月~2015 年4 月对8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性46 例,女性34 例;年龄42-76岁,平均66.5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经心肌酶谱等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且除外3 级以上心功能不全、肝肾损害、出血性疾病及合并其他严重全身疾患者。

1.2 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吸氧,消心痛10 mg,每6 小时 1次。硝苯地平10 mg,每日4 次。倍他乐克12.5~25mg,每日2 次。

氯吡格雷75mg,1 次/d。5%葡萄糖500 ml 内加硝酸甘油针10 mg,静脉点滴每分钟8-10 滴,每日1 次。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口服,1 次/d。

1.3 疗效[3]标准分析。显效: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心绞痛基本不再发作,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床表现有明显好转,未完全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心电图ST 段改善50%以上或者是T 波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无减少或者减少在50%以下,心电图ST 段、T 波基本无变化。

2 结果 80 例患者中显效48 例、有效28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5%。

3 讨论UAP 又称为梗死前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Z)或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于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冠脉内皮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出现相应的粥样斑块,导致冠脉发生狭窄或者阻塞,使局部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虽然也可以因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中止后胸痛并不缓解。在上述过程中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4]。正确及时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种新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属于噻嗯吡啶类衍生物,能选择性与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抑制血栓烷形成,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早期和长期保护作用,减少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5]。氯吡格雷还可轻至中度抑制凝血酶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根据患者症状及血压逐渐调整硝酸甘油剂量,持续静滴12h,间歇12h,可减少耐药性的出现。

硝酸酯类药物可使血流沿侧支循环再分布,从心外膜再分布到心内膜区,解除冠脉痉挛,使某些狭窄的血管扩张,同时也可以扩张血管内皮受损的血管,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并且通过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常用的口服硝酸酯类药物为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

硝酸异山梨酯作用的持续时间为4~5h,故以每日3~4 次口服为妥,对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应集中在白天给药。5-单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日2 次给药。若白天和夜间或清晨均有心绞痛发作者,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6 h 给药1 次,但宜短期治疗以避免耐药性。对于频繁发作的UA 患者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短效药物的疗效常优于服用5-单硝类的长效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的使用剂量可以从10 mg/次开始,当症状控制不满意时可逐渐加大剂量,一般不超过40 mg/次。β受体阻断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无禁忌者长期使用。由于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是剂量依赖性的,只有达到一定剂量才开始生效,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疗效越显著。但应注意个体之间用药差别很大。β-受体阻断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而降低心肌耗氧量。β-受体阻断剂具有血小扳解聚作用,减少粥样斑块破裂的危险性。临床经验说明,急性期或长期口服β-受体阻断剂,减少猝死及心梗的发生、长期应用者不可突然停药,因可致心绞痛加重,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塞。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调脂药物,对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起到降低作用,同时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还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所以在缺血性心肌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起到提高疗效作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6-7]。

通过本组患者治疗可见,采取综合的措施治疗UAP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治愈率,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28(16):409-410[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 刘潇湘.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0 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吉林医学,2011,32(16):3232-3233.[4] 阚小峰.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8(2):1292.[5] 陈茹.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25(06):33-33[6] 刘兵,杨春梅,张立,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3(3):5791.[7] 李学远,田政球,杜芬,等.曲美他嗪联合他汀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 及MMP-9 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5(1):542.

论文作者:李作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李作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