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协同打造“金课”实践
孙天敏1,姚淞元2,何今成1,郭树兵1,王配军2
(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1,基础医学院2,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 “金课”建设是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一场质量革命,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及时改革和完善图书馆功能是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本文追溯了“金课”的由来及产生背景,解析了“金课”的特征及部分学者对“金课”的概括。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协同打造“金课”实践中的路径:协同教学,服务“思政”,促进自主学习,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搭建“金课”建设的支撑平台,并丰富和完善“金课”内涵,为正在掀起的全国高校“金课”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 高等学校;图书馆;“金课”;教育质量
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是图书馆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在教育领域,“金课”是继“慕课”之后又一热门的课程名词。2018 年6 月21 日,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第一次提出了“金课”的概念。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和《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 号),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深刻认识“金课”内涵,努力探索图书馆在打造“金课”实践中的作用路径,全力协同“金课”建设,是图书馆不断创新教育职能、信息服务职能的责任担当和当务之急。
1 “金课”的特征及其解析
“金课”的特征[1]可概括为“两性一度”:①高阶性:即“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训练大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②创新性:有三点,即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形式的先进性与互动性、学习结果的探究性与个性化;③挑战度: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而“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无难度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学生不用心学的课。国家主导建设五类“金课”: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金课”。
部分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对“金课”进行了概括。李志义等[2]认为,按照课程性质,课程不存在“水课”或“金课”之分,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水”了变成“水课”,或添了“金”成为“金课”;“水课”往往与灌输、低阶、封闭、重知轻行、重学轻思等行为联系在一起,而“金课”具有对话、高阶、开放、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特征。这就是说,教学过程制造了“水课”或“金课”,问题出现在教师或学生。陆国栋等[3]认为,“金课”是“高质量”课程的统称,以师生互动、教学全过程、形成性评价、自主学习、做中学、运用信息技术等为基本特征。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理想的成绩,医保水平不断提高,医保制度也不断完善,极大地满足了参保患者的就医需求[1]。但是医保政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无法百分百落实到位,导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控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0例医保患者为对象,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加以干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2 图书馆在协同打造“金课”实践中的路径
2.1 协同教学 这是本馆近年工作的改革重点。即图书馆与专业教研室以医学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人员合作。学科馆员作为教学实施的合作者,不承担医学专业知识的讲授,而是将图书馆资源和信息服务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知识点出发,训练大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信息素养,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及信息道德等,从而拓展其探究深层次、跨学科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分工合作、紧密互动,培养大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信息素养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解决医学问题或进行信息创造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4]。
2.4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由“图书信息检索”演变来,由Paul Zurkowski 在上世纪70 年代最早提出。信息素养,强调运用多种工具获取信息、评价和有效地利用信息,以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信息素养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有力支撑着探究创新和终身学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显著提升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如今高校用户群体年轻化,学生用户对“在线平台”更加感兴趣,如微信、QQ、微博、直播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年轻用户的需求。我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主要包括网页、微信、QQ、移动图书馆、微博等。网页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读者指南、新生入馆培训、馆员培训、课件下载、培训讲座、文献检索课程、检索大赛、学科服务等内容。微信平台开设了公告通知、服务指南、微课堂、微资源、共享空间、迎新小站、FAQ 等栏目。学生用户可以实时、碎片化地接受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多维度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2.3 促进自主学习 “金课”提高了课程的挑战度。“金课”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必须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做保障来支撑“金课”;没有学生自主学习,“金课”只是空中楼阁。然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培养,其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图书馆,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同伴的学习氛围、丰富的馆藏资源、便捷的网络条件;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可以主动嵌入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之中,如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搭建学习在线平台,举办信息素养培训等,通过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和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服务“思政”“金课”所包含的“素质”,第一位的是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具有教育职能,决定了图书馆服务“思政”的必然性、主体地位及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充分认识自身在“立德树人”中的责任地位、优化“思政”馆藏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思政”文化、健全“思政”机制、培养“思政”馆员队伍等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机结合和创新发展;从而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政治素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
2.5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金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创新性。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培育创新品质、锤炼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的场所。多年研究和实践证明,信息检索、文献服务、竞赛活动、学术交流及专题讲座,在塑造大学生创新思维中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创新潜能的发挥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关键作用[5,6]。因此,要通过认识“以学生为主体”的图书馆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学术交流活动的水平、研发高效的检索工具、探索新的阅读方式、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途径,来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搭建强有力的支撑。
3 总结
课程是本科教育中最微观的问题,但又是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立德树人,即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化、操作化、具体化。然而,课程质量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软肋和短板。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金课”建设是当今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一场质量革命。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应该在“金课”建设上大有作为。总之,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协同教学、服务“思政”、促进自主学习、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等途径来协同打造“金课”。但图书馆只是“金课”建设的配角,主角还是各学科。只有主角、配角及学生等共同努力,协同搭建“金课”建设的支撑平台,才能精准发力,全面丰富和完善“金课”建设的内涵,才能让学生在校受益最直接、最显效、最核心的“金课”愈来愈多,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对相关实验环节进行优化,不断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尤其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使其切身感受物理规律,真正从实验中有所学、有所获,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保证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3]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4]崔佳,宋耀武.“金课”的教学设计原则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5):46-48.
[5]陈文东,周玉波.协同教学:高校图书馆与院系关系新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124-128.
[6]宋艳欣.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师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及培养路径-基于国外教师图书馆员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9(4):24-28.
Study on the Path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Practice of Creating"Golden Lessons"
SUN Tian-min1,YAO Song-yuan2,HE Jin-cheng1,GUO Shu-bing1,WANG Pei-jun2
(Library1,Basic Medical College2,Hubei Medical College,Shiyan 4420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lass" is a quality revolu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Keeping up with the timely reform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and improving the library function is the source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This article traces the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the "Golden Less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en Lesson" and some scholars'summary of the "Golden Lesson".On this basis, it focuses on the path of the library as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university in the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ly creating "golden lessons": collaborative teaching, serving "thinking politics", promot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skills.Therefore, build a support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lden Lessons", and enrich and improv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Golden Lessons", and provide experience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lden Lessons" in the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Library;"Golden lessons";Quality of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3969/j.issn.1006-1959.2019.21.003
文章编号: 1006-1959(2019)21-0008-02
基金项目: 湖北高校2017 年省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7392)
作者简介: 孙天敏(1964.5-),女,湖北郧县人,本科,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信息素养教育和医学信息学研究
通讯作者: 王配军(1969.9-),男,湖北郧县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人体解剖学教育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9-8-5;修回日期:2019-9-2
编辑/钱洪飞
标签:高等学校论文; 图书馆论文; “金课”论文; 教育质量论文; 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论文; 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