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合述评
摘要 本文论述了林业经营思想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影响;林业对农业、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林业在解决荒漠化、贫困、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和温室效应等国际环境问题中的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强化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林业 地位 作用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将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也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这说明我国已把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充分分析、研究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全社会对林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引起党和国家对林业事业的高度重视,加快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早日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森林经营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影响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的处置失当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的生存也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类总结、反思了自己所走过的发展历程,在1992年6 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思想。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其盛衰交替的发展过程和经营思想的演变,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1 林业经营思想的沿革
每个国家的国情和林情不同,其林业经营思想的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但纵观世界林业发展史,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以前,大体可将林业经营思想的演变划分为3个阶段。
一是单纯采伐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把森林当作取之不尽的资源,一方面大量采伐木材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材需要,另一方面为开垦耕地也砍伐了大量森林。这一阶段的采伐没有任何法规的约束,使森林遭到了大规模破坏。
二是永续利用阶段。在森林的过量采伐和战争破坏以后,人们已经发现森林并非是取之不尽的。18世纪,德国林学家G.L.Haring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的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以追求纯经济利益获取木材为目的,限制年木材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以实现木材采伐的永续作业。在这一阶段,人们已开始营造人工林,以补充天然林资源的不足。永续利用理论实质上已是木材采伐单指标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阶段。这种经营思想在1975年德国颁布的《联邦森林法》中被表达得十分明确。“由于森林的经济效益,森林对环境,包括对气候、水分平衡、净化大气、土壤肥力,特别是自然平衡的持久生产能力,对景观、农业和社会以及对居民的游憩具有重要意义,要保护森林,必要时增加森林,并保证按规章永续利用森林。”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理论的内涵,已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十分相近。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对全球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和人类对地球影响的不断扩大,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激化。进入80年代,资源短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发展到难以容忍的地步,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成立了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布伦特兰委员会),专门研究人口、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拟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以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在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主持下,该委员会到世界许多地方进行调查,讨论并听取各方面意见。 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 1987年他们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全面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定义、标准和对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内涵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只取其一。这一理论对各国研究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里约“全球首脑会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
1992年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开放签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应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作为履行大会公约的后续行动,各国政府相继制订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3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里约环发大会产生的5个文件无一不与林业问题有关,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指出:“林业这一主题涉及环境与发展的整个范围内的问题和机会,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利在内〔1〕。 ”这充分说明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于很多国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重视,环发大会后国际间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和蹉商活动十分频繁。
——全球可持续森林发展合作万隆行动:印度尼西亚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于1993年2月在万隆召开了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蹉商的重点是环发大会林业后续行动。
——赫尔辛基进程:1993年6 月欧洲国家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了林业部长级会议,重点讨论了北方温带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之后又在日内瓦召开了专家追踪会议,提出了北方温带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并制定了森林环境标准和社会经济标准〔5〕。
——蒙特利尔进程:1993年9月, 欧洲安全合作会议为了更好地贯彻环发大会通过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探讨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了北方及温带森林可持续发展专家研讨会。
此外,1994年7月在新德里、9月在奥林匹亚、10月在赫尔辛基、11月在东京、1995年2月在圣地亚哥、11 月在新西兰召开了数次会议研究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参加会议的专家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中国、日本、韩国、墨西哥、新西兰、俄罗斯和美国等〔7〕。
由于现代林业经营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已十分接近,同时国际林业可持续研究磋商的相互促进,在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相对比较完善,已进入实施阶段。如德国、瑞典、美国等国所制定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比国民经济其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成得早,并率先进入实施阶段。同样,我国在发布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后,作为专业部门林业部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需求构成危害,并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日益增长的需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4〕。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既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将为完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发挥重大作用。
2 林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几个重点领域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一方面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碳贮库和能源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损耗、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灾、旱灾、风沙危害等,都与森林的减少密切相关。下面通过林业对《中国21世纪议程》中几个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一步阐述林业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2.1 林业具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3〕。 ”这足以说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我国农业经常受到洪涝、干旱、风沙、高温、低温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些问题靠农业本身的措施难以解决,而通过营造防护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就可以减轻农作物的受害程度。 林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至少有以下3个方面。
(1)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大范围的防护林体系及合理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改善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农田防护林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保护和促进农作物生长,实现稳产高产,据实地观测,在林网内,通常风速可减缓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农作物一般可增产10%~20 %;农田周围的林木植被可以调节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地力。
(2)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
(3)发展木本粮油,减轻粮食缺口的压力。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供给不足一直是一大难题。目前我国有林地中,有1 333 万hm[2]适合发展木本粮油林。只要改变过去只懂耕田,不懂耕山的旧习惯,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作物,就可以在不增加农田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的不足。
2.2 森林与水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或不足的国家, 目前人均水资源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4〕。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剧,缺水将成为制约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我国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低,很多淡水白白流入大海。为了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我国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上游森林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功能极弱,降雨后水土流失严重,不仅使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而且造成水库、湖泊淤积,河床升高。全国每年流失土壤50~100亿t;建国以来,我国共修建水库8 万余座,现已有1/3被泥沙淤塞报废,损失价值1 000多亿元; 黄河的泥沙淤积情况最严重,河床每年升高10cm,部分河段已成为悬河,严重危及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强治水、弱治山的政策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杨振怀同志在总结其多年领导水利工作的经验后深刻地指出:“治水不治山等于一场空。”
森林对水圈的调节作用,主要在于它能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有效水,减少无效水。
(1)蓄水功能:由于林下枯枝落叶层及活地被物能阻挡和吸收水,林木根系能固定土壤,并使降水渗入土中,延缓一段时间再缓慢地补充河川流量。因此,人们把森林誉为“绿色水库”。
(2)减洪功能:一方面通过林冠、枯枝落叶和土壤吸收、蓄积降水削减洪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壤的渗透作用调节降水进入江河的时间,从而在降水时使洪峰滞后。
(3)保持水土:森林土壤由于林冠和枯枝落叶的覆盖避免降水的直接冲击,渗水力强减缓了地表径流的冲刷,减少了水土流失。
(4)净水功能:森林本身对天然降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有吸收作用,林冠下的枯枝落叶层好似过滤器,对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能进行直接过滤和净化〔8〕。
2.3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与消除贫困
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不消除贫困就谈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有贫困人口约6 500万,18 片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国家“八七”扶贫攻关计划重点扶持的592 个贫困县中,有496个是山区、半山区县,占84%, 我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贫困山区的问题。
山区人均耕地仅0.08hm[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而人均林地近0.4hm[2],大大高于全国0.1hm[2]的平均数。山区不仅占有全国森林面积的90%,森林蓄积量的80%,而且还是我国木本粮油、果、茶、竹、土特产品、药材和林副产品的主要产区,开展以林业为主体的山区综合资源开发是促进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如广西环江县建立了洛阳镇平原扶贫李果场,异地安置143家贫困农户。1988 年进点时,年人均纯收入120元,人均粮食200kg,都是典型的特困户。经过几年林业生产开发,到1995年,全场总收入达127.97万元。其中主导产业三华李收入78.2万元,户均收入3 849元,人均纯收入1 177元,最高的达7548元;人均粮食达365kg。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通过以林业为主的山区综合开发消除贫困,实施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规划要点》。规划到2000年, 通过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使山区林业产值达到2600万元,山区人均纯收入达500元以上,转移劳动力1 500万人, 干果产量达到230万t,水果产量达到3 700万t。
2.4 林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每一个国家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提出:“森林对经济发展和维护各种形式的生命是重要的。应该认识到各种森林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保护脆弱的生态、水域和淡水资源方面的作用,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丰富仓库以及用来产生生物技术产品的遗传材料和光合作用的来源的作用〔1〕。 ”森林大面积消失所带来的物种濒危和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将给人类的未来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并使生物圈的稳定性变得十分脆弱而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2〕。
一方面森林本身在维护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国林业部门作为陆生野生动植物、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的主管部门,直接肩负着上述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林业部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已将森林与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列为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优先领域,并正在组织制定《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2.5 防治荒漠化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涉及100多个国家, 大约有10亿人口受到危害。我国的荒漠化土地332.7km[2], 占国土面积的34.6%。大面积农田、牧地和林地,以及公路、 铁路和城镇设施受到荒漠化危害。我国政府对防治荒漠化工作非常重视,设有“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部,具体负责我国防治荒漠化的组织协调工作。
建国以来,我国沙漠化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3年,全国以治沙为主要目的的造林保存面积累计达1 000万hm[2],使10 %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 100万hm[2]受风沙危害的农田得到保护,893万hm[2]严重沙化、盐渍化的草原得到改善。还在沙漠中新辟农田146.7万hm[2], 每年生产粮食38.5亿kg, 林业部还组织编制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规划》, 规划1991~2000年,治理沙漠化面积667万hm[2],新造农田66.67万hm[2]。
2.6 林业与防灾减灾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洪涝、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与森林覆盖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如湖南省石门县商溪乡,1981年7 月中旬连续降雨355mm,山洪暴发,水冲沙压稻田100多hm[2],冲毁旱田63.9hm[2]。从1982年开始,该乡植树造林1 667hm[2],封山育林2 267hm[2],全乡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1991年7月上旬,连续降雨428mm,没有发生洪灾,只淤压农田10.7hm[2],仅为1981年的1/6。而地理条件基本相同的邻近雁池乡,由于森林植被恢复较慢,森林覆盖率为18%,在暴雨袭击之时,山洪暴发,水冲沙压农田150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1988年大旱,江西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但森林覆盖率60%以上的永丰、婺源却流水潺潺,大旱不见旱〔8〕。 上述例子充分说明了林业在防灾减灾中的巨大作用。
2.7 林业与保护大气层
森林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要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大量二氧化碳暂时储存起来,是遏止大气二氧化碳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最积极的因素。
森林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吸收作用。据调查资料,森林每天可以从1[3]空气中吸收20mg二氧化硫。 但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硫是有一定限度的,大气中二氧化硫形成酸雨,pH值达到一定程度,会使森林衰退甚至死亡。
3 强化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林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林业发展的滞后,已经开始制约农业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也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自然灾害频繁、温室效应等重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林业本身的问题,而成为农业问题、水利问题、关系到全社会和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将林业可持续发展放在重点优先发展位置,不断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公众和各级政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健全林业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森林法》的修改进度,并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尽快制定《荒漠化防治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法》。
(3)健全和稳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4)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确保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5)增加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林业投入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林业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比重由1978年的0.62%下降到1993年的0.48%,这与林业优化环境、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十分不符。据专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测算,林业投资在国家投资中的比重,应从现在的0.61%提高到2.7%。
收稿日期:1996-10-10。
The Place and Role of Sustainable Forestry in the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Bai Zhanglia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ninth five-year planand the long term objective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development towards 2010" by which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 has been determined in China, it is of great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forestry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orestry sense of wholesociety and for the concept of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sustainable forest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development of forest management idea
has
logisticallyaffected
the
theoretical
emerge
of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forestry, how forestry will benefit the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atforestry has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mbatingdesertification,struggling with poverty preventing reductionof biodiversity,natural catastrophe,green house effects andother m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is article also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sustainability offorestry.
Mr.Bai Zhangliang works for the Ministry of Forestry, 100714Beijing,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