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 265599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弘扬学生人格精神,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是立足于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自主探究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关于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的疑问,这种疑问表现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导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1.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2.从旧知识中诱导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
二、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教师在例、习题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时空,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有效的办法是:变“先讲后练”为“不讲先试”。可能有许多老师有顾虑:连例题都不讲,学生能尝试吗?尝试能成功吗?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年龄越小,这种欲望愈强。
可在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交流各自独立探究中的成败体验,相互提问,对疑惑处共同探讨,力求借助小组智慧合作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学生各种信息,如思维的阻塞点、遗漏点等,作适当的点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当然,解完题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小结、反思,概括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亦要对题目进行拓展,如削弱、强化已知条件,变换几何图形位置,改变问题结论等等,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堂探究活动的过程应该有所侧重。课堂内的探究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然不可能是完整的探究过程,即不可能包含完整的探究要素。因此,课堂内的探究活动过程,必然应该有所侧重。在“研究数据的分析与统计”时,为了体现探究的完整性,曾尝试过将实验数据探究和理论分析放在一节课上完成。结果发现,由于时间仓促,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而理论分析也显得仓促而流于形式。而后将“理论分析”让学生在课外探究,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式其实是两全其美的。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充分理解、掌握实验数据的科学处理方法,同时能激发课外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课堂探究过程更多的应该思考哪些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自我探究,哪些过程需要教师指点、启发。只有该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事实上,如果不从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出发,一味地追求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会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类似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的呆板、形式化、机械、肤浅等弊病,学生也会逐渐产生一种逆反的学习心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三、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探究学习既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 要运用此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对探究学习的理论有深入的了解,领会其实质;其次,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还有,就是分析教 学内容,只有适宜展开探究的内容才适用本教学模式。在运用本教学模式时,特别要强调的是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不同于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应该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问题设计中要注意层次性、递进性、现实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思维要有恰当的引导和控制。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因为这恰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只要善加引导,学生往往能体验到发现和创新的乐趣。
对于引导式探究学习模式的评价,主要借鉴一般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如发展性原则、问题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但要注意与自主式探究学习模式有所区别,除评价学生的主体性之外,还要评价教师的主导性,评价教师的问题设计、过程引导、课堂调控等。除了进行学习效果的客观性评价外,还要看是否达到了引导式探究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态度和探究习惯,是否进行了探究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来看,后者尤为重要。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探究式教学注重数学探究发现过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再创造数学”。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使之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论文作者:曲春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论文; 情境论文; 发现论文; 课堂论文; 原则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