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灌输”的本质与实施的思考_政治论文

关于“灌输”的本质与实施的思考_政治论文

对“灌输”本质及实施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灌输”的本质,不少同志认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主要采用此方法。我们认为:“灌输”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而不是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其本质含义是“教育和宣传”——用外在的知识和思想输入、充实受教育者的大脑;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灌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等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受教育者如何实施有效的灌输,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一次明确提出“灌输”的是列宁。1902年他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灌输”,不仅存在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在其它领域和工作实践中也屡见不鲜。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过:“单纯的进行知识与技术的灌输,而没有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予以归纳、整理和指导应用,是不能成为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的”;李大钊也主张要“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里输到社会里面去,而“盖文明云者,即人类本民彝,改易环境而战胜自然之度也”。政治理论课在灌输,专业课也在灌输;学校里、课堂上在灌输,家庭和社会同样也在灌输;广播、影视、图书报刊等,若不对社会实施正确有效的灌输,便失去了其存在价值。“灌输”并非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所独有,人们接受灌输的内容也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种,“灌输”是构成社会关系、阶级关系的重要内容,没有必要的科学有效的灌输,就不可能有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革命领袖们十分重视对人民群众革命思想和理论的灌输,同时也都非常注重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运用。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鼓动、教育、武装、引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就采取了参加集会、发表演讲、撰写论文、创办报纸杂志等方法手段。演讲,是他常用的方法,仅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年代里,他就发表了216次重要演讲,对其“和谐、完整、明快和强劲”(高尔基语)的演讲,斯大林高度评价道:“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他)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进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列宁对演讲这一灌输方法炉火纯青的运用,既较好实现了灌输真理、宣传思想、教育群众、激励士气的目的,又使他成为20世纪举世公认的八大演说家之一。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要求全党针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他指出:四项基本原则都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做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应当尽快写出一批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份量的论文、书籍、读本、教科书来,这项工作“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灌输”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尽管方法的科学运用可以实现内容的有效教育和灌输,但两者不能等同。就字面意而言,俄语里“灌输”直译为“充实”,汉语中理解为“灌注输送思想、知识等”,可形象解释为“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这就是说:实施灌输,既要有灌输的主体,也要有灌输的客体,主、客体以思想、知识等为中介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双回路动态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抽象集合意义的“灌输”,作为过程的它与“怎样灌输”等一系列形象具体的方法截然不同,正象“工作”不等于“工作方法”、“享受”不等于“享受方式”一样。

视“灌输”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极易使人仅从字面上对其产生曲解,同时也等于否定了对具体灌输方法的研究,这对实施科学有效灌输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第一,有的同志错误认为“灌输”就是力的强迫接受,就是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下的生塞硬灌,因而工作中习惯于“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压你服”,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排除了相互间的平等对待、双向交流,双方关系变得紧张,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疙瘩越结越多、越结越紧;第二,既然“灌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主要方法,一些同志便不愿再下功夫对具有渗透、感染和潜移默化功能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其它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形式的东西多、实在的东西少,枯燥乏味的东西多、新鲜诱人的东西少,无的放矢的东西多、有针对性的东西少等问题;第三,方法的不当或错误,可能导致受教育者对包括正确教育内容在内整个教育的逆反。

“灌输”到底是什么?1920年,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又一次提及“灌输”,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最令人厌恶的特征,即理论与实践脱节”,进而指出:“教育共产主义青年,决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教育不是这样”,这对我们研究“灌输”的本质有深刻的启发。

我们认为:“灌输”就是教育宣传、影响熏陶、输入充实。作为构成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遍布于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中间。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灌输就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宣传,当然,其方式、方法应该而且必须是多种多样、科学有效的。

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想理论的科学有效灌输,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研究接受灌输的对象,是有效灌输的前提

青年学生是灌输的具体接受者,提高其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素养则是灌输的根本目的。但是这种灌输必须建立在他们求实、求真、求爱、求美,盼尊重、盼信任、盼理解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他们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摸清其思想实际、接受能力、具体问题、心理承受能力等,既是实施灌输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要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了解青年学生,前提是教育者的诚心、热心、细心、耐心,关键是关心、尊重、理解工作对象,与他们交友、交心,成为知己、知音,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拥护、信赖和认同,我们的教育和言行才会具有强“磁力”,才能够进行准确调解,正确化解和有效排解,从而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如果还是无的放矢、居高临下、发号施令,青年学生的“逆反”和“反弹”就不可避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研究工作对象,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要认真把握和研究青年学生中带有共性的思想、情绪和要求,又要分析特殊人物和部分学生中暴露出的具体问题,在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坐标系,选准重点、难点和热点,选择能够影响全局、带动整体、推动工作的突破口,科学设计教育计划、安排教育内容。

第二、提高实施灌输者的综合素质,是有效灌输的基础

思想理论灌输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作风素质、全面的专业理论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的,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实施有效灌输的基础,也是高校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在影响素质提高的主客观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者自身,因此,教育者必须遵照先受教育的原则,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牢固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特别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把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同时,教育者要努力强化自身的人格力量。一个起表率作用的教育者,其本身就是一个形象化、人格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其行为本身就是强大的无声命令,所以每个人要自觉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以德感人、以德聚人、以德树人。

第三、研究灌输的具体方法,是有效灌输的保证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工作方法对于完成任务的作用和意义,他把完成任务比作过河,把方法比作桥和船,“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在7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摸索、积淀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以理服人法、典型引导法、竞赛激励法、对比分析法等,今天看来,绝大多数仍是科学有效的,我们必须认真继承和发扬。

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无论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还是教育环境、教育手段都发生了量或质全方位明显的变化。加之新情况和新问题大量涌现,教育目标和要求明显提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研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的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变干巴空洞的说教为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拨动青年思想感情的琴弦,就必须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借助现代的技术和手段,努力寻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的方法,讲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艺术,只有这样,有效的灌输才有了重要的技术和手段的保证,才能使受教育者“在为现代化事业和为工作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在实现个人爱好和个人追求的过程中,在高高兴兴、喜闻乐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李瑞环语)。

第四、建立全方位的灌输网络,是有效灌输的关键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多触角、多功能庞大的系统,要实施科学有效的灌输,必须努力做到“七落实”,即人员落实、物质条件落实、方式方法落实、工作制度落实、管理措施落实、激励手段落实、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人文精神的优化落实。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哪一个环节、因素的欠缺或薄弱,都会影响、削弱灌输的实际效果。

实施有效的灌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抓好落实,其中首要的是人员落实。必须跳出“唯我”的旧框框,破除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工人员和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独家专利”的旧观念,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依靠群众、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大政工”、“大德育”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目标下,建构起多层次、全方位实施灌输教育的力量网络。这个网络主要由四个层面组成:

一是作为实施灌输主体的“三育人”队伍。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要努力把“育人”这一中心工作自觉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既要使自己成为本岗位上有所建树的行家、专家,又要使自己成为出色教育工作者;既要为青年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又要以自己强大的人格力量带动、影响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是作为实施灌输主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在队伍建设上,要把个人的主观努力与组织的教育、培养、关心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思想作风、专业理论和工作能力素质。努力实现这支队伍的专家化、职业化;在工作的开展上,要变单纯的治病为医疗、预防、营养、保健相结合,尽快实现由传统的保证型向服务为本型的转变,在引导、激励、协调、咨询、就业服务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拓宽灌输渠道,提高灌输效果。

三是作为实施灌输主力的学生骨干队伍。随着招生、管理、就业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抓牢”与“放手”的关系,所谓“抓牢”就是抓好对学生骨干思想理论的教育灌输,抓好工作的总结分析及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的指导,抓好先进典型的选拔和培养;所谓“放手”就是变抱着、背着的形影不离,为放手让他们自主开展工作。

四是作为实施灌输有力补充的社会力量。它包括校外思想政治工作顾问、校外学生辅导员、广大校友、学生家长和亲友等,要对青年学生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想理论灌输,就必须积极开发这些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思想、知识和人生阅历,发挥他们极易与青年学生接近、沟通,极易赢得认同、引起共鸣的优势,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氛围。

标签:;  ;  ;  ;  ;  ;  ;  

关于“灌输”的本质与实施的思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