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教室生活常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规论文,教室论文,蒙台梭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室目标——正常化
很多老师、家长被蒙台梭利教育吸引,是因为看见孩子在教室里可以这么安静、有秩序地操作手上的教具,而不会互相打扰;教室四周布置得干净清爽,没有让人兴奋的卡通图案,却散发出另一种优雅宁静的芬芳;教室里,孩子们自发性地操作自己选择的“工作”;遇到困难,孩子们会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即使无法处理,他们也能够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寻求协助。
像家一样的教室里,有着不同年龄层的孩子,但却表现出一样的专注与独立!孩子们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原来,孩子也可以这么的独立、有秩序与稳定。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正常化的孩子。“正常化”是我们的理想,而且还是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所依靠的并不是一位严格的老师,而是要凭借教具柜上设计精美的“工作”来完成。
孩子借着“工作”的操作,练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肢体,也借着“工作”的机会,学习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并因为自由选择“工作”的机会,使选择有益的活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从“工作”的选择、操作、收拾,以及完整明确的环境,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专注力。
常规的意义与订定
既然正常化的孩子来自“工作”的操作,那我们只要设计好“工作”摆在教具柜上让孩子自由取用,就足够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一个教室要运作正常,还必须依靠良好的生活常规才行!有了良好的生活常规,不但教室容易正常运作,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对环境产生信任与安全感。
这里所说的常规,并不是要老师订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教室要运作顺畅,必须让老师与孩子都相当清楚教室的使用方式。不论是地毯或桌面的使用、排队与轮流的方式或是“工作”的拿取与操作、讨论发言的秩序、如何参与或观看别人“工作”,也都是常规的一部分。
常规的订定必须在团体讨论时间与孩子讨论,并且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你如果希望孩子在离开座位时把椅子靠进桌子里,那你就要让孩子了解到,如果椅子不靠进桌子里,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而受伤,而且教室空间会变得很小等。
如此,除了让孩子有参与感外,也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且能够切实遵守。
一份“工作”在上架之前,老师总不忘示范给孩子看。同样的,常规也是如此,不能只讲,还要做给孩子看。不论是角色扮演还是故事、图画书的分享,或者布偶、戏剧等,都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环境的预备
“环境”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蒙台梭利博士在《幼儿的心智》一书中提到:“唯有在环境的补助下,‘正常化’的儿童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我们所描述的那些神奇能力:自发性的纪律、持续快乐地工作、乐于助人,而且同情别人。”
在开学前,或是每天孩子到幼儿园前,教室环境必须是已经预备好的,等待着孩子来探索。唯有预备好的环境,在一天的作息中,才能够顺畅运作。
在实际做法上,提供几点供读者参考:
新学期的开始,教具柜上的“工作”不必全部上架,可以只摆少量、简单的“工作”。学期初的教学重点,还是以常规的练习为主,等常规稳定之后,孩子自然容易学习比较深入、复杂的“工作”。
若班上新生较多,甚至整个班级都是新生时,老师的重点当然不是放在“工作”的操作上,而是让孩子彼此熟悉,并且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在教具的准备上,老师可以在教具柜上放置积木、雪花片,或是简单、少量的玩具,让孩子先培养收拾归位的习惯。等到班级的孩子比较稳定后,再慢慢借由“工作”示范,逐渐用“工作”取代玩具。
不论是新生或旧生,只要是新环境,甚至有新老师,我们都要介绍给孩子认识,让孩子对新环境有所了解、熟悉。
在教室的运作中发现问题。教室的常规并不是每一学期都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室、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需求。虽然班级常规有大致的共通点,然而,不同班级的孩子,会显现出不同的状况,老师要能够发现问题,再与孩子讨论,订定常规。
老师角色
常规是教室运作成功的关键。教室常规既然订定了,就要确实执行。老师在担任执行常规的角色时,要先想想自己的心态是什么?
我们该用什么心态,什么方式维持班上的常规呢?当老师在执行常规时,老师的态度如何,孩子的感受又是什么?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该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常规。是孩子忘记了?是孩子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
有时也要换一个角度想想,不一定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也可能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例如:要求三岁以下的孩子吃饭不可以掉饭粒。当然,这是一个不太可能出现的常规,但是老师们可以想想,是否自己班上的常规,也有像这样的不可思议呢?
环境也是一个考量的要点。例如:班上的常规是“在教室不跑步,只行走”。可是偏偏许多孩子都喜欢在教室里横冲直撞。这时老师就要考虑,是不是教室的空间太过宽阔了?教室就好像运动场一样,暗示着孩子赶快跑步!而老师只要把环境做一些小改变,让教室不要显得太空旷,孩子在教室跑步的机会自然会大大减少。而老师在提醒孩子时,也不要忘了多用正向的语汇代替负向的言语。例如,告诉孩子“在教室不可以跑步”,不如告诉孩子“在教室里我们都是走路的”。
老师在执行常规时,不要忘记是我们为孩子准备一个环境,让孩子发展正常化的特质,并不是我们要求孩子表现符合正常化的特质,更不是要孩子表现出所谓“蒙台梭利孩子”的样子。
教室常见的常规:
在教室里不跑步,只行走。
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靠进桌子里。
“工作”使用完,要放回原来的位置。
地毯是放“工作”的,小朋友要坐在地毯外面。要请老师帮忙协助时,走到老师身边告诉老师,同样的,老师有事要找小朋友,也要走到孩子身边。
“工作”完成时必须放回架上,不能直接拿给好朋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