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_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只有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是整体教育。在现阶段,如果教育仍然片面强调培育某一个方面的能力,而偏废其它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使他们的整体发展失去平衡与和谐,则可能削弱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会事倍功半,达不到教育的应有目的。

“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智力和人才方面的竞争,人才资源将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中学开展心理卫生教育,维护和增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关系到当今和将来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保护的大问题,这已不全是个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卫生》,1994)为了研究在农村中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实施的基本模式、有效途径、方法和措施,我们开展了“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研究。

二、研究的思路、内容及实施

本研究为前瞻性自然实验研究,整个研究实施过程按学习年级分阶段进行。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措施,详见图1、表1。

(1)编写《初中生心理卫生讲座教材》, 每月在第二课堂举办讲座1~2次,每次1.5学时,共20讲30学时。

(2 )编写《初中生心理卫生教育活动大纲》(含活动项目及实施方法),每月在第二课堂以班级活动形式开展1~2次,每次1学时。 活动内容与《讲座》配套同步,共开展40次。

(3)拟定学生人格化教育管理计划并实施。

表1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措施的阶段安排

实施阶段

心理卫生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1.学校人际适的能

力培养和训练;

2.现代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

2.自立、自理、自尊、

年 的标准; 自控、 自我教育能

力的培养和训练;

3.生理发育特征及心理发展的

3.道德规范理解能力的

级 主要矛盾;培养;

4.情绪心理卫生; 4.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

誉感的培养和训练;

5.人际交往的心理卫生.

5.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塑

造.

二 1.青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

1.智力的开发、观察、

德发育知识; 发散思维和记忆能力

的训练;

2.男女中学生正常交往及早恋

2.良好情感情绪的陶冶

年问题;;

3.科学用脑,防治疲劳; 3.良好的道德意志、道

德情感、道德行为的

培养;

级 4.学习的动机、兴趣及观察、

4.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思维、想象、记忆等学习能 和训练;

力的培养;

5.学习"低潮状态"及克服方 5.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法.和训练.

三 1.考试焦虑与防治;

1.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年 2.复习迎考期间的心理卫生;

2.自信心和意志能力的

级 培养和训练;

上 3.升学考试前的心理准备; 3.对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学 和训练;

期 4.升学考试临场心理策略.4.升学、专业选择专题

讨论.

实施阶段人格化教育管理

心理咨询

1.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人格、

1.集体心理咨询:(1

智能等收理测验和评定,为学)对学生心理测验结果

生人格化教育管理提供依据;、书面或口头提出问题

2.创建民主、平等、尊重、团

进行分析,释疑解惑;

结互助、和谐的班集体氛围;(2 )针对学生普遍存

3.充分发挥学生专长,指导学在的考试焦虑、 青春

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性发育困惑等心理问

4.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

题,进行集体咨询或

养. 举办专题讨论,强化

二 1.完善优化班集体环境,促进群体心理卫生.

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2.个别心理咨询:(

2.强化群体心理卫生,弱化个1)主动请心理测验

年 体不良的心理社会行为;发现心理偏离正常

3.因材施教,扬其所长,避其 水平的学生前去心

所短,长其善救其失;

理咨询室咨询;

级 4.心理稳定性训练,疏导学生消 (2 )接待受心理

极心理一情绪.一情绪困扰或心理

三 1.巩固良好的班级氛围,群体互

障碍的来访者,进

年 帮互助,共同提高; 行咨询,疏导消

级 2.指导学生调整期望,使符合自

极心理一情绪.

上 己的实际,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转其它

学 3.指导学生分解目标,各个击破

心理咨询机构或

期 循序渐进,巩固学习成果.

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病院咨询和

治疗.

(4)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心理咨询。

三、研究的效果与分析

本研究第一轮实验对象,是四川省开江县普安中学1994年9 月入学的初中一年级3个班162名学生。分为实验班57人,对照1班52 人(告之参加实验作为对照),对照2班53人(未告之参加实验作为对照)。3个班学生的来源、小学升初中统考平均成绩、父母文化水平和职业,教学条件、教师教学水平基本相当。实验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性格和气质类型分布及情绪稳定性等基本一致。实验班学生除进行学校常规教育外,在第二课堂和班级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照1、2班只进行学校常规教育。第一轮实验完成3年的实验研究周期后,1997年6~7 一并对3个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习成绩进行测试, 对实验效果进行了考核和比较分析。

(一)心理健康水平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实验班学生SCL—90的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 均显著低于对照1、2班学生。

2.“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实验班学生的SAS标准分均值和抑郁严重度指数均值, 均显著低于对照1、2班学生。

3.“艾森克个性儿童问卷”(EPQ)N分量表测试结果:经测试评定,实验班学生的情绪稳定及倾向稳定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1、2班学生。

上述国内外通用的心理卫生量表测试结果充分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1、2班学生。

(二)学习成绩

实验班和对照班1、2班学生,初中升高中的7 门功课统考总成绩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32.43±101.73分、519.90±110.01分和495.92±103.37分;总分在600分以上者,分别占26.32 %、17.31%和18.87%。表明实验班学生的统考成绩高于对照1、2班学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学时和学习负荷,不影响学校常规教育的情况下,在农村中学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且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本课题在3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 对全校师生也产生了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阶段性效果考核以后,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德育工作改革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班集体建设。从而在全校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继续进行本研究的第二轮实验,另一方面扩大了教育对象范围,在高中生中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巩固和推广已初步取得的成果。全校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尊重、和谐、团结互助、创优争先的校园氛围,促进了全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发展。县文教局和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领导在检查课题实施进度后,于1997年12月2 日召开了全县“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会议”,开始在一些条件成熟的中学推广本研究成果。

三年来,我们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始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发展需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引导学生自我完善,提高心理素质,避免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建构意识、态度和信念,提高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尊重、自我监督、自我追求、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潜能,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标签:;  ;  ;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