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望、闻、问、切”巧查妙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巧查妙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望”,就是观察;“闻”,就是听取;“问”,就是询问、了解;“切”,就是采取各种技术审核会计资料。在审计实践中将四种方法综合运用,往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废品出售中查出偷逃税款
少计或者根本不计销售收入,以达到隐瞒利润,偷逃税款,是财务舞弊者的“流行病”。企业的废料销售收入,往往被作为小问题,很多人甚至不屑一顾。有一年,我带队到一户工业企业审计。看到了生产区堆积有不少工业废料,便向有关人员询问。陪同的企业负责人向我介绍:“这些废料可以造水瓶壳子,很好销售的。”言语间,不禁流露出颇有几分得意和自豪。但是他却不知道我于是对此多了一分留意。我检查了企业财务账目,可意外的是,在审计的前后3年的会计期间内,财务账上竟然没有反映出售废品收入的任何记载。这可是隐匿销售收入的违规行为啊。经向财务人员反复宣传政策,他们承认是为了少交税,而故意隐瞒了几年来的销售收入。由于是几年前发生的事情,而且又不能提供原始的会计资料,如何确认这些销售数额,也需要一番周折。起初,财务部门迫于政策压力,向审计组提供了一组数字。但是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可能不够完整。于是,找到销售部门进一步调查了解。销售部门的负责人眉飞色舞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工作业绩:如何组织废品的归集、如何联系销售对象、如何保证资金的到位以及如何由于销售的业绩而得到企业的考核奖励,并且现场向审计人员提供了经过企业考核领取奖金的审批资料。我们在核对了其他关联资料后认为,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比较真实。最终,经过对企业有关原始资料的审核统计,确认该企业3年中共隐匿废品销售收入1112万元,仅此一笔偷逃的增值税税款即达189.04万元。
二、纸品仓库查出隐匿资产
虚构材料发出,有意虚增生产成本水平,人为调节企业利润,是财务舞弊者的“常见病”。企业为了隐匿利润,常常利用存货玩弄手脚。在材料并未出库的情况下,即虚构发料,由此造成当期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消耗过高。开展存货审计,审计人员要预先测试企业的内控制度健全性、有效性。如果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内控制度,则要关注保管人员有无监守自盗的可能性。在企业内控制度缺乏的情况下,保管人员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构发料,多计领用,少计收入等手段,将企业的材料据为己有。例如,保管员在收到材料实物后,将各项有关验收入库的凭证销毁,在门卫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即能偷走材料。如果保管员再与会计一起合谋,即能出现材料被侵占,但是物卡相符,账卡相符。对此,审计人员要运用“望、闻、问、切”技术手段,对材料发出环节的内控制度缜密“诊断”,方能寻找其“病根”。
存货一般由于数量大,检查工作量也因此较大。在一般内控制度良好的企业,可以采取关注主要的、常用的、金额大的品种,合理选择样本,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对一户企业的存货抽查中,发现了较多疑点。这些抽查存货3个品种均有差异:
针对以上不相符合的现象,我们进一步分析,是管理上的疏忽还是有故意弄虚作假的嫌疑呢?于是,扩大了检查的样本量。10月24日监盘新闻纸。企业3个仓库共存纸6384卷,金额15075129.60元,抽查5194卷12530103.84元,分别占总数的81.3%和83%。经审计测算,截至2008年6月30日,原材料新闻纸库存金额为19254644.59元。财务帐面原材料新闻纸余11091757.77。差异额+8162886.82。通过盘点,证实了企业为了隐瞒利润而故意多计材料消耗的行为。
三、小金库的检查方法
小金库是一些单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逃避财政、银行的监督,私自设立的账外“账”,是违纪违规者的“多发病”。对小金库这类病症的治理,必须眼看、口问、耳听、脑思,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多种技术方法。
对小金库的判断。凡是公款私分、滥发奖金、乱开乱支等为个别人或小集体牟利,侵占国有资产的舞弊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应当认定为小金库。对小金库的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
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常见的小金库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的小金库;二是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三是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四是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五是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六是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七是上下级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如何检查发现小金库。首先,要了解单位管理层。管理层肩负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其合理有效执行的责任,其品行、阅历、经验、能力及其对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对风险的认识与控制方法等都会影响公司运行的规范性。审计人员审计时应对管理当局的诚信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并关注其是否遭受异常压力,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公司舞弊的可能性。其次,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公司发生小金库舞弊的动因多是因为业绩较好,有可能为了逃避税款而隐藏利润。但是,实践中也查出过有一些效益很差的单位,其管理层有“破罐子破摔”的糊涂认识,往往会铤而走险。这些都是审计人员需要仔细分析和判断的。小金库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切入点:
1.从有无罚款收入入手。观察和了解被查单位有无罚款收入,有无罚款未开具收据情况,如有,则可初步“诊断”为将其收入存入了小金库,然后再通过追踪调查分析来进一步查证具体情况。
2.根据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明细账中所反映的有关物资报废过程有无残值收入记录,结合调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有残值收入的物资报废或者有包装物出租,而账上无记录,则可怀疑其将残值收入和包装物出租收入存入了小金库。
3.审查被查单位账面有无销售残料、废料等废旧物资收入的记录,并对单位的物资销售部门以及物资回收部门调查取证,查明销售废旧物资的情况,以确定是否将废旧物资销售款存为小金库。
4.检查被查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明细账以及有关会计凭证,看其中有无以领代报、以借代报、重复报销、虚列支出的问题。如有,应进一步调查分析其领、借、报销的物资或现金是否被合法使用,有无部分或全部存入小金库的情况。
5.核对销售收入明细账与产成品或库存商品明细账,检查是否存在产成品或库存商品明细账有销售记录而销售收入明细账无对应的记录,如有,应进一步审阅、核对、复核相关的会计资料,查证有无截留收入存入小金库。
6.根据有关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的记录,检查、分析被查单位有无在采购过程中舍近求远,所购的物资价格高于同类品种,如有,则进一步调查分析是否经办人员借此采购收取对方回扣或好处费转而存入小金库。
7.核对被查单位的对外投资、联营合作的有关资料,检查其是否根据合同或协议,及时、足额收取投资、联营的利润。若存在不及时或者不足额的情况,应当向接受投资的或联营的单位调查,查证是否将投资收益存入小金库。
综上所述,“望、闻、问、切”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被审计人员拿来作为审计查证的辅助运用,在运用中需要综合判断、仔细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抽丝剥茧,则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