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不但能够蓄水灌溉,实现抗洪救灾的作用,同时能够完成水利发电,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但就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状况而言,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堤防渗漏问题,直接制约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施工效率,导致水利工程无法真正的发挥其机制。所以,需加强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技术研究,提高梳理工程质量,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技术;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复杂性是非常明显的,不仅要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还要根据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用充沛的水资源来发电,为城市和乡村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可见水利工程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堤防工程中要尤其注重防水防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就会危及整个工程以及沿岸地区居民的安全,所以要采取科学技术方法来排除各类隐患。
1水利工程中堤防的作用
堤防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其一般都建设在江、河、湖、渠、海等区域中达到防洪、防涝等重要的目的,也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防洪防涝基础设施。堤防的修建能够有效地抵御洪水的侵袭,避免出现洪涝灾害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堤防主要作用是用来防御洪水的侵袭,一方面可以将洪水限制到通道内部,从而可以更好的建立洪水通道,更好地疏通河道,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围垦造田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产,增加农田数量,避免受到侵袭而减产。
2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垂直铺塑防渗施工技术
此类施工技术主要是在防渗施工中,利用链斗式挖槽机进行整体开槽坝体和坝基,铺设防渗塑膜后,结合回填处理方法,使回填材料通过析水处理结固成主体塑膜,以此形成复合型防渗帷幕。此类膜体无缝隙,整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大大提升堤防防渗性能。实际施工中,垂直铺塑防渗施工技术需保证不超过15cm的开槽深度,槽宽在15~30cm,利用此施工技术对平原地区、有较小截渗深度的水库或小深度江河湖海等进行堤防防渗。
2.2帷幕灌浆防渗技术
帷幕灌浆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当中要求较高,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工序相对繁琐。此技术主要依据一定比例调配好的手工材料,利用高压水水枪将调配好的材料进行帷幕灌浆注射,使其压入岩石的缝隙内部,从而有效的实现堤防加固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其强度。此技术主要包含以下3个环节:
(1)钻孔。在此环节,需有效的确保工作地面的整洁度,除此之外,还需保证地面的平整度,确保构建钻孔平台过程中可以保证其稳固性。在操作时,首先完成实验性施工,以便对设备给予科学的调试,同时让设备处于更好的工作状况。其次,对设备完成全面的排查,保证所有环节的准确性,只有设备各个方面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2)冲洗以及试压。在钻孔作业完成后,需对其完成全面的清洗,通常利用高压水枪完成此操作,保证孔内赶紧后方可停止,在此过程中需限制冲洗水压,防治水压过大,尽可能选用试压的形式完成水压的调试,进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3)灌浆。在此环节,需确保灌浆操作的全面性,防止钻孔内发生缝隙,同时,需对在孔灌浆时间完成科学的计算,并在此时间内适当的严惩时间,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完成灌浆作业,在此过程中,灌浆时间无需保持相同,所以,需根据工程具体状况,对灌浆时间给予全面的分析;
(4)封孔。在灌浆作业完成后,需完成封孔,在此过程中可利用交换浆液形式完成操作。帷幕灌浆防渗技术能够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效果,提高工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劈裂灌浆防渗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浆液的压力将堤身直接地劈裂成裂缝的形式,然后再通过设备给缝隙内灌入浓度达到要求的间隔,从而使得堤身内部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防渗帷幕,进而可以使得该结构具备较强的防渗性能。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先沿着堤坝的轴线来进行孔位的设置,然后通过灌浆的压力之后进行劈坝体,通过采用强度较高的注浆压力,从而可以使得该结构成为更具性能的防渗结构体。劈裂混凝土防渗施工技术的浆液注入过程中,能够完全地消除坝体内部以及孔洞位置所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提升坝体的性能,防渗性也有所提升。
劈裂灌浆施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成本非常高,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施工效率高、工期短。一方面,劈裂灌浆防渗施工对于材料的要求也比较低,基本可以在当地进行施工材料的获取,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难度也有所下降,还能够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该技术的施工只是可以进行坝体的防渗体恢复和改造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量小且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2.4卵砾石层的防渗帷幕灌浆技术
这种方法采取粘土与一小部分水泥浆液相互融合来进行灌注施工。它与岩石之中灌浆施工不同,因为卵砾石层的灌浆比较难以形成钻孔,故经常采用的是套阀式、循环式钻灌阀的跟管以及打管进行灌浆等方法。因为受到地质、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浆液填充范围不能很好地进行控制,但为达到工程防渗的标准,就需要用超过三排的灌浆孔。该施工技术由于其难度较高,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强有力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通过大量地实践进行施工经验总结。
2.5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此类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中最为常见的防渗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防渗墙体的加固,并合理控制其厚度,增强紧密性,以此提升防渗墙的安全可靠性,以构建永久性的混凝土防渗,保证堤防始终维持在高性能的稳定状态。利用此类技术可有效加固已出现渗漏的堤防,防止安全隐患的威胁性进一步加大。根据不同工程的防渗差异性和施工独特性,此类技术可分为浅薄型和深厚型两种。前者以10~25m的墙体厚度为主,用于堤防防渗工程中。后者以60~80cm的墙体厚度为主,多用于抢修不低于30m的坝体的险要地段。
2.6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施工技术
该防渗施工技术在施工中是使用机械设备,将水泥浆通过深层搅拌桩机喷入到整个土体结构中,再实施搅拌处理,从而可以建立稳定性较强的结构系统,凝固之后形成防渗墙体系结构。经过研究发现,该施工技术工艺比较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且具备较强的防渗性能,还能够应用到颗粒比较细的砂层中进行施工,截渗深度通常在15m以下。
2.7自凝灰浆防渗墙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是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发展而来的,在具体施工中主要是应用水泥、膨润土制作施工材料,并且加入了一定量的缓凝剂来制作自凝灰浆。自凝灰浆防渗施工技术主要是一个非独立防渗墙施工技术,通常可以作为其他技术的补充方式:在对必须要进行的泥浆防渗墙施工技术来进行钻孔施工,灌入配置好的泥浆,凝固之后就能够形成稳定的防渗层结构,从而可以提升防渗性能。
结语
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水利工程堤坝防渗过程中,更是需要结合实际,运用有效的防渗技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在技术的合理运用时,要重视施工实践,从而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甄新娟.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探微[J].信息化建设,2016(01): 387-388.
[2]张荣,张伟.浅谈水利工程的堤防防渗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2):7-8.
[3]朱武.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26):119-120.
论文作者:韩宗超1,骆丽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防渗论文; 堤防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渗墙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