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慢性伤口Ⅰ期修复护理体会论文_帅敏1,程克林2

30例慢性伤口Ⅰ期修复护理体会论文_帅敏1,程克林2

帅敏1 程克林2

(1眉山市中医医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Ⅰ期修复护理的效果与护理后的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处于慢性伤口Ⅰ期的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修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经加强伤口护理,均达到Ⅰ期修复,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心理满意程度为93.3%,对照组为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伤口进行伤口评估、心理护理等,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 慢性伤口;Ⅰ期修复;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26-02

慢性伤口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缺乏血液供应所导致的结果,逐渐形成慢性伤口。在临床上伤口护理工作中,传统的护理理念是保持伤口创面是干燥的,这种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伤口护理的新理念是伤口湿性愈合,创伤在创造湿润的微环下愈合,可提高上皮形成率。因此,正确理解伤口适当的湿性环境对伤口护理非常重要。本文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对30例的慢性伤口的患者加强伤口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实验选取了30例,男18例,女12例,18~71岁,平均61.2岁,病程14d~半年。术后吻合口长期不愈19例,外伤造成慢性伤口9例,压疮2例。经加强伤口护理,均达到Ⅰ期修复。

2.伤口评估

2.1 综合评估伤口愈合原因

在临床治疗护理中,要综合全面的评估影响伤口愈合的原因,慢性伤口应该对伤口进行全面的评价,从患者的年龄大小、营养情况、血液循环是否畅通、器官功能、身体肥胖以及糖尿病、静脉曲张等以往病史及用药历史来考虑,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经济负担能力等也要考虑,这些全身因素共同影响着慢性伤口的愈合。另外,伤口的创面大小、部位、有无严重感染及伤口分泌物的有无,这些局部因素影响着慢性伤口的愈合。

2.2 测量并记录伤口大小及部位

伤口大小和深度、部位与伤口愈合的时间是直接联系的,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护士准确测量伤口的大小、深度、部位,并做好记录。

3.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于对陌生的环境和慢性伤口的恐惧,往往会很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失望,心理压力加大,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不可缺少。护士应该关心、安慰患者,针对患者不同的并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介绍临床处理慢性伤口的常用方法,鼓励患者一定能够战胜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控制感染 

密切观察患者慢性伤口的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症状,闻一闻有无异味。 伤口发生感染时在伤口局部要彻底的清创,立即排出脓液,对伤口的引流要畅通,有时可以静脉注射抗生素,以防炎症扩散。

3.3 清理伤口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清理方式,将伤口内的异物和坏死组织都要清除掉,使用无菌剪刀或刮匙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同时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对伤口冲洗,如果慢性伤口处有水肿,严重的患者要用高渗盐水冲洗,有时引流的时候注意可采用负压吸引或无菌纱布条。

3.4 伤口要保持湿润 

伤口保持湿润有利于维持细胞活动所需要的湿润环境,白细胞被运送到伤口附近,组成了抵御微生物入侵的防御系统,有利于其他重要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的运动。

3.5 敷料的选择与使用

敷料更换要以渗液量的多少而定,以下次换药时伤口内无大量渗液滞留为标准。填充敷料要注意松紧度,过紧会影响引流和血供,过松则使敷料不能与基底很好接触,降低敷料效用。

选用敷料遵循的六条原则,第一,维护生理环境,防止干燥;第二,保证创底的干净,避免感染;第三,引流除臭有好处;第四,舒服方便,防止擦伤;第五,细胞的转移和新鲜肉芽的形成;第六,节省时间,容易揭除而不会伤及肉芽组织。

3.6 营养护理

大多数患者伤口愈合缓慢,出现的渗液非常多;会消耗大量的蛋白质、热量和水分,丧失了一部分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的水平。患者按医嘱每天摄入足够热量、蛋白和维生素,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促进早日康复。

4.结果

经过护理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良好,均达到I期修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心理满意程度为93.3%,对照组患者的心理满意程度为6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1。

表1 患者对于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组别 例数满意不满意心理满意度

对照组15 9 6 60

实验组15 14 1 93.3

PP<0.05P<0.05P<0.05

5.讨论

处理慢性伤口要对影响伤口有关的因素进行评估,护理过程要彻底的清除坏死组织,并结合不同的伤口状况,选择的质量好的敷料,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

依据患者的年龄情况、不同的感染情况、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对疼痛耐受力的不同分别制定个性化的伤口护理对策。同时,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继续治疗的信心,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

本研究的过程中,经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良好,均达到I期修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心理满意程度为93.3%,对照组患者的心理满意程度为6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慢性伤口I期修复,进行恰当的护理都是很有必要的,评估伤口处理时与慢性伤口有关的诸多因素,进行伤口评估、心理护理等,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弋.慢性伤口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131-133.

[2] 丁郭平.慢性伤口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28-30.

[3] 刘佳.敷料更换过程疼痛对慢性伤口愈合轨迹的影响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 大学.2011.

论文作者:帅敏1,程克林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30例慢性伤口Ⅰ期修复护理体会论文_帅敏1,程克林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