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

王元伦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境等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自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文化建设是文化自信建立的基础,财务管理又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核心环节。通过分析农村财务管理的特殊性,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中财务管理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可以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其他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文化建设;财务管理

乡村衰退问题是后工业化阶段,众多国家都面临的经济问题。发达资本国家率先意识到了乡村萎缩衰退的严峻现实,进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振兴的措施,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造村运动、美国的乡村小城镇建设、英国的乡村更生工程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也面临乡村衰退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三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首要解决的是“道路”选择的问题,它涉及到政府的蓝图、规划以及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选择,其基础是对于乡村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文化自信是建立道路自信的前提,文化建设是文化自信建立的基础,财务管理又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核心环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文化建设中财务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一)农村财务管理对象的复杂化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产及其流转,对于企业而言,它的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围绕资产、资本展开,涉及投资、筹资、营运资金以及利润的分配。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相比,农村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范围更为复杂,主要包括以建筑物、农村基础设施、果园、农业机械等为主要内容的村集体经济,以农村集体经济出资兴办的企业资产,以及以补助、资助、减免税和捐赠等为主要形式的资产。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涉及到建筑物、文化基础设施等内容,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范畴。

探究前的知识储备: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重点回顾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要点,点亮学生思维中关于能量和物质之间的关联,也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的简单化

尽管与行政事业单位或者企业相比,农村财务管理的对象较为复杂,但是,其在管理机制上却呈现出简单化的特征。当前,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并不健全,主要包括农村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两方面的内容。目前,在我国多数农村的财务管理机构多以村委会默认的“村会计”或者“村财会”的形式出现,这些所谓的农村财务管理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业务少的现象,遇有重大财务问题往往需要由村委会或全体村民民主决策。此外,受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水平较低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农村财务管理缺乏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农村财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老龄化、无证上岗、专业培训匮乏的现象。

(三)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多元化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依然没有摆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国情的复杂性,决定了各地区村情的差异性,也造成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目前,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受本村全体村民的委托,由村委会聘请财务会计人员管理财务的“村账村管”模式;第二,由乡镇政府或县市财政部门选拔委派财会人员的“农村会计委派制”模式;第三,村委会委托相关代理机构管理村集体的财务会计账目、收支、资料档案等内容的“村级会计代理制”模式;第四,将村集体的财务会计账目、资料档案等相关内容的财务核算业务交由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代理记账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模式。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导致执行不到位

STEM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STEM素养,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锻炼综合设计的能力。整体而言,其综合性体现在两方面:一为形式上的学科元素的综合;一为设计方法中的能力综合。

(二)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导致监管缺位

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村人口流向城镇的趋势依然明显,导致专业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仅有的财务人员又因文化素质的限制而会计业务能力较低。一方面,专业财会人员的缺乏,使得多数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由村干部指派或者兼任,导致会计人员的设置难以规范化,同时财务人员整体年龄偏大的问题,也使得无证上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又使得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呈现出学历、职称层次较低的弊端,职业意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绕开监管的非规范化操作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也极大地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与传统的实物产品的购买使用不同,文化产品的价值在于其文化精神性,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更为复杂,文化用品损耗的核算也更为繁琐,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本身业务水平不高,对于这些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三)财务管理手段单一导致公开化程度低

农村财务管理部门的形同虚设,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造成了文化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方法简单和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地开展会计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日常会计工作底稿、算盘、计算器等工具的使用,不仅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且因保存不便容易导致财务资料的遗失。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的弊端,也为财务公开工作埋下了祸根。尽管,各村(社)能按规定在一定时间段内公开文化建设的财务信息,但是人为的书写,降低了文字的辨识度,也影响了财务的透明化。此外,在农村财务公开的过程中过度使用会计专业术语,使得村民难以准确清晰的掌握村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的民主决策、招投标合同、验收决策情况等内容,无法真正实现财务公开的目的。

(四)财务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导致业务能力差

当前,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隶属于所在镇(街道)的经管站统一监督管理。尽管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经费要经过层层审批的把控,但是,最终真正实行监督权力的还是经管站和村集体的民主监督。一方面,作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部门的农经部门,组成人员的跨部门性,使其监督流于形式,多以定期业务指导的形式行使监督职能,对农村文化建设财务的审计只能保证重点,难以做到全盘兼顾。同时,审计渠道不畅,审计标准模糊,村财务人员和干部流动频繁,使得许多涉及农村财务审计内容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最终导致上级监督部门监管的缺位。另一方面,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村(社)务监委会,受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对文化建设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和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等实施科学监督,导致村(社)务监委会成为一种虚设机构,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未能真正行使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农村财务管理直接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不仅是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强有力保障。健全和完善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使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首先要遵守《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规范化要求,加强对各类票据的规范化管理,特别是提高对各类财务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真伪性的辨别能力,坚决杜绝“白条”入账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切实做到有据可查、规范操作,增强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切实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制度,明确制定和严格执行“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收入收缴制度”、“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农村文化建设中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有效执行,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为了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原农业部、监察部等部门陆续颁布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等规章,同时,为了规范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工作,2013年财政部印发了《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但是,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颁布,并不意味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很多农村地区有章不循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较为严重。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多数村(社)未对文化建设的年度业务招待、日常维护、相关差旅费等支出逐项核定限额,含税发票的使用率不高;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开支用途缺乏对应性,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对文化建设预算约束的规避容易产生负债问题。同时,有的村(社)未能遵循“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一味的迎合上级部门文化建设的号召,在文化建设资金安排上寅吃卯粮,盲目跟风地上文化项目,甚至不惜高息贷款,造成严重的村财务亏损问题。

三、农村文化建设中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

带头遵章守纪。牢固树立执纪者带头守纪、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杜绝“灯下黑”,严守各项纪律,带头遵守驻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越权办事、不干预监督单位正常工作秩序,自觉接受各级监督,树立忠诚干净、勤政务实的形象,赢得监督单位的认可。

(1) 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道河床下切致使博罗水文站H-Q曲线不断处于下降趋势。利用1966年K值延长2000年K值近曲线,可以得到相对合理的1997年地形条件下博罗H-Q曲线高水部分。

(二)规范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

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规范是保障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为了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划化,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应该施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并行的举措。一方面,明确村民在农村财务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农村民主监督制度,明确村(社)务监委会的权力与职责,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财务监督的力度,全力做到农村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强有力的监督堵塞农村财务管理的“漏洞”。另一方面,加强外部监管,提升农村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中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可以尝试建立“三监合一、三审分离”的监督机制,即依法落实农村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同时将村民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结合起来,实现农村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分离。同时,开展文化建设项目的专项审计、村干部和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以规范化的财务公开来增强审计执法的力度。

(三)丰富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境等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的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项内容。要想切实有效的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丰富农村财务管理的手段,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互联网已经飞入寻常农户家,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农村财务工作的电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建制村合并工作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而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加强也为建立规模化、信息化的农村财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逐步摆脱过去日常会计工作底稿、算盘、计算器等落后简单的财务管理工具,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丰富财务管理的手段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财务工作的规范性,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四)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文化综合素质

农村的文化建设涉及到专项资金使用的方方面面,传统的记、算、查账的流程显然与之不符,它已经演变成一个由文化项目建设前预算、建设中监控、建设后回馈组成的闭环管理过程,人、财、物、资源、信息等各方面要深入融合到文化建设项目的预估、分析、决策、预算、平衡、控制的各项职能中,这就需要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农村财会人员。一方面,可以借助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吸纳和引进文化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或者完善村会计委托代理制,通过聘用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相关人员带动本村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镇(街道)经管站要重视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不仅强调提高相关人员的财务法制观念、会计业务水平、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相结合,以真正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骆安萍,沈小兰.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8(2):10-11.

[2]王玉勤,廖康礼.试论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基于江西省的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0(32):85-86.

[3]姜定军,蒲元平.镇巴县文化财务管理创新做法与成效[J].西部财会,2013(3):11-13.

[4]何白鸥,齐善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J].领导科学,2018(12):4-5.

[5]杨吉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与提升路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1):24-27.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文化自信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8YJA71005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小 轩)

标签:;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财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