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纲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繁荣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宏伟论文,纲领论文,领导集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4)01-0013-06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对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新世纪初,他先后于2001年8月、2002年4月、2002年7月、2002年11月,在北戴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四次就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说。这些讲话构成一个整体,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纲领。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把这项工作放在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和强调。毛泽东历来把党的理论建设,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看作是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邓小平要求全党必须高重视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他强调,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他还强调,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他们所担负的责任尤其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更深入的论述,始终强调要把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1.哲学社会科学能对社会实践产生巨大作用。1991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一文中指出:“理论问题,不管是自然科学理论,还是社会科学理论,都很重要。从自然科学来讲,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使20世纪的原子能科学以及微电子科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从社会科学来讲,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中叶产生以来,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国家胜利的结论。他的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所以,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一旦形成新的理论,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实践产生巨大的作用。”(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21、145页。)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与出席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和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各种新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腾飞,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前途。”(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21、145页。)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他再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的重要作用。
2.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北戴河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而且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用这些方面的知识来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江泽民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民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这里的“三个解决”充分表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学会讲政治、懂全局,驾驭复杂形势、研究战略策略、提高领导水平更是十分重要的。”
4.在治党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着理论保障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推动党的建设、党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社会管理的法制化,发挥着重要的咨询和参谋作用。广大领导干部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江泽民同志强调:“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37页。)因此,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5.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同等重要。自然科学研究上的伟大发现有助于人们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而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评价和应用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和制约,社会科学的发展促进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研究室,2001年版,第47、48、62-63、63、7页。)他认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影响、渗透,联系愈来愈紧密,由此产生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和科技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自然科学的发展丰富了社会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自然科学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提倡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注意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工作要注意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我们要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深刻认识并掌握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研究室,2001年版,第47、48、62-63、63、7页。)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讲话中用“四个同样重要”概括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即“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要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共同进步。”
正是由于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条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大课题的攻关,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的成就和作用。”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根本途径和衡量尺度
1.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是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做出的最新科学概括,其重点是创新理论,资政育人。
所谓创新理论,就是充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他在担任党中央总书记不久就指出:“鉴于世界和中国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43页。)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他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努力回答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适应变化着的时代条件,做到‘去就有序,变化有时’。”他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努力为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所谓咨政育人,就是哲学社会科学一方面要注意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帮助人们解决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问题,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途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保持蓬勃活力的重要保证。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其本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善于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尊重科学规律,继承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研究室,2001年版,第47、48、62-63、63、7页。)
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蓬勃发展、充满活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努力为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创新意识,在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3.衡量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尺度:是否体现了“三个代表”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成效的根本标准是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他们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要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首先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而绝不能拿“本本”去框现实。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其实质是强调必须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的检验和推动中学习理论、发展理论、创新理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江泽民同志将实践标准具体化为“三个代表”要求,即“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他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一新的论述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
三、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方针。江泽民同志在几次讲话中,对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作为重要论述。
1.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为什么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呢?怎样才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呢?江泽民同志对此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首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75、385、385页。)。其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江泽民同志指出:“要结合我们当前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今后在社会科学理论方面,你可以有这样那样的观点,但有一条是不能变的,是要统一的,就是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587页。)再次,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领导干部在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要注意分清一些基本界限。
2.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哲学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75、385、385页。)他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地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学术研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价值取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繁荣和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也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江泽民同志指出,在贯彻“双百”方针的过程中,要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别开来,把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区别开来。“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活跃气氛,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同志式的批评和反批评。”(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75、385、385页。)政治理论宣传要有纪律,学术研究没有禁区。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引导。对事关政治方向、事关重大原则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反对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对学术问题妄加评判,擅作结论。科学领域的真伪和是非,最终要靠实践去检验。”(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研究室,2001年版,第47、48、62-63、63、7页。)在研究探索中,不同观点、不同学派通过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接近真理,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环节。只有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民主、团结、和谐、融洽的环境,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发展和繁荣。他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振奋精神,敢于开拓新领域,敢于提出新观点,敢于创立新学派。
3.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优良的学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优良的学风。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希望大家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他还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学会学术积累;要厚积薄发,出精品,出上品;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江泽民同志还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即希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增强创新意识,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学风问题。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优良的学风。要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才能成为一名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四、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是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科院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律,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要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为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多办实事。”
对于如何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1.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真正在头脑中把理论放到重要位置上去,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应该主动请一些理论工作者来咨询、商量或组织论证,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能有效地保证实际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顺利开展。
2.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很好地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努力创造民主舒畅、生动活泼、团结协作的环境,充分发挥这条战线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特别是使青年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逐步造就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各类专门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要特别爱护和珍惜。要设立若干种代表我们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被社会视为崇高荣誉的奖励。”(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上卷),第660页。)
3.改变领导方式。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领导。历史经验表明,有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正确领导,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就健康发展,学术繁荣、文化昌明;反之,就会导致严重的思想混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江泽民同志指出:“我这里说的加强领导,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而是要根据社会科学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势利导,为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创造条件,并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注:参见《学术月刊》(上海),1998年第3期。)
4.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归根到底要靠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劳动。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在北戴河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领导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竞争,也包括文化人才的竞争,当然也就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竞争。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中央也需要掌握一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队伍。”江泽民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组织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和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党校等等,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激励、选拔和任用的良好机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茁壮成长。
收稿日期:2003-12-02
标签: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论科学技术论文; 党的纲领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科学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工作方向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