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快出台新规定,加强对校园网上贷款的监管_金融论文

应尽快出台新规定,加强对校园网上贷款的监管_金融论文

应当尽快出台新规加强校园网贷监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园网论文,新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网络借贷发展迅速,一些网络借贷公司面向高校学生群体发展创业信贷、消费信贷等网络借贷业务,但业务发展不规范,给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监管。因此,笔者建议银监会、教育部和公安部等尽快联合出台监管文件,规范校园网络借贷行为。

      一、高校学生群体正日益成为网络借贷的目标

      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高校学生群体数量庞大而集中。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在校人数接近3000万人。高校学生群体消费观念超前,消费支出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高校学生群体是一个只消费却没有收入、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和缺少信用评价的群体。2009年以前,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高校开展的金融业务的渠道主要是信用卡服务,但由于银行间的恶性竞争,无条件、无限制面向学生滥发信用卡,高校信用卡市场一度火热,2007年国内在校大学生信用卡持卡比例达到24%,但这种行为导致很多学生透支信用卡而无力偿还借款,带来很多社会问题。随着2009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信用卡在高校校园逐渐消失。自2010年以P2P为代表的网络借贷开始在我国发展,网络借贷悄然走进校园,曾经以助学贷款为主的校园金融服务,正快速向消费金融服务转变,高校学生群体正日益成为众多网络借贷公司发展业务的目标。

      二、校园网络借贷业务发展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亟待规范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尤其自2015年十部委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网络借贷业务在我国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1月,网贷余额突破4600亿元,较2014年初增长了15倍,有机构预测2016年底有望达到1.5万亿元。投资者人数336万人,较2014年初增长近20倍。但在网贷业务疯狂扩张的背后是大部分经营不善,缺乏监管。目前中国已跑路的P2P平台达705家,若再算上提现困难、停业的问题平台已达1407家。P2P目前正常运营的2600家平台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网络借贷业务增长迅速却大部分“跑路”或经营困难的原因包括:网络借贷业务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经营管理人员和参业人员缺乏培训,不具备应有的技能,大部分专业素质低。我国大部分网贷公司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网贷市场本身非常小,庞大的市场是人为“挖掘”出来的,网贷公司将大量信誉低下、恶意违约和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或企业发展成为借贷对象,导致不能回收成本。美国网贷公司只有十几家,大部分经营规模非常小。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亚太地区互联网新兴金融基准报告》数据显示,亚太地区17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亚太地区互联网新兴金融规模达到1028亿美元,中国为1017亿美元,占99%。网络借贷野蛮生长,甚至超出了法律底线,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多。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校园金融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对象。目前校园金融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消费金融公司,该类金融公司是经银监会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能为学生提供无担保的信贷。第二类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为学生提供的蚂蚁花呗和京东校园白条等分期付款金融服务。第三类是专门的网络借贷公司为学生提供的信贷业务。这三类金融为在校学生提供金融服务有个共同特征:没有复杂繁琐的信用认证,不必开具财务收入证明,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学校老师、家长的信息和银行账号即可办理。

      网络借贷等新的金融触角正向高校蔓延。这些网络借贷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开展校园金融业务:单纯通过广告的线上业务,在网上简单注册,提供信息即可,网贷公司雇佣社会人员或在校学生在校园或周边大量发放广告。许多高校校园里的角落都能看到金融借贷小广告。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线下主要是通过雇佣在校大学生发展学生客户。有的网贷公司通过学校有关部门的允许和合作进行,网络借贷公司直接或间接给予学校一定的费用。有些网络借贷公司为了向高校渗透和提高影响力,采取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开办有奖竞赛活动。真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恶性竞争激烈。校园网络借贷业务发展极为不规范,缺乏应有的监管,相关部门的监管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校园网络借贷业务发展极为不规范,大量网络借贷公司利用学生群体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控能力的现实,采用劝导、诱惑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陷入贷款的“泥潭”不能自拔。相关部门的监管迫在眉睫。

      三、校园网络借贷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网络借贷公司将校园金融作为“大蛋糕”进行分割,有机构预测校园金融每年的市场份额有数千亿元,而且正与日增长,达到上万亿元也是可能的。这种荒唐的预测背后与众多的网络借贷公司“努力挖掘”学生群体的消费潜力分不开。网络借贷公司给学生办理贷款,门槛极低,学生的学校、学历和家庭背景是主要审查依据,而对其借贷用途一般不作硬性规定和要求,有的学生申请的借款用途为谈恋爱、整容等理由也能获得借款。学生办理借款手续简便,无需任何抵押,很多借贷公司只需一张借款者照片与学生证复印件,签份借款协议和分期还款协议就可以了。

      网络借贷公司毫不担心学生还款的逻辑是:学生如果不能还款,就派专门催款人去学生宿舍、教室等学生活动场所干扰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不堪其扰,逃课甚至辍学。如果学生真的不能还款,借贷公司还可以去找学校和学生家长,学生家长最后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孩子偿还借债。

      网络借贷公司在校园疯狂发展网络借贷的行为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甚至是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如下:借贷公司给学生发放的借贷,年利息率为15%至20%左右,手续费是15%至20%,实际年化利率为30%至40%,如果有违约行为,每日违约金为1%以上,有的达到10%,最近就出现了学生借贷3万元,违约一年变还款70万元的荒唐闹剧。有的学生无力还贷引发辍学,严重的还引发自杀。校园发展的过度借贷助长了学生攀比消费、过度消费和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气,甚至诱发了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学生不能偿还借款,还可能引发诉讼,官司缠身,过早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学生不能偿还借款也会影响学生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和信用,给以后的生活就业造成严重影响。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校园网络借贷平台骗取学生的钱财,这种现象已经多次发生,应当引起注意。

      在学校通过网贷公司借贷的学生家境一般比较困难,如果发生过度借贷就不能偿还,还贷责任就会转嫁到家长身上。学生家长本身经济条件不好,还要想尽办法偿还学生欠款,甚至巨额债务,会增加学生家长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学生如果不能偿还借款,网贷公司一般去学校纠缠学生,甚至老师和学校,影响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

      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态之一,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国家采取的是鼓励政策和宽松监管,目的是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通过发展网络借贷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大门。但校园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完全违背了国家政策的初衷,把借贷对象瞄准了在校学生,是找错了对象,抓错了药方,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众多的网络借贷公司应当服务的对象是亟须帮助的小微企业,为其扶危解围才是正业。目前出现的校园网络借贷热潮,导致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学生在不同平台多次贷款分期的风险加大,可能重蹈当年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覆辙,严重的还会造成校园金融泡沫。所以,网络借贷越发多地制造了个人悲剧、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这种案例出现得越来越多,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四、尽快出台新规,根治虚假繁荣的校园网络借贷

      校园网络借贷引发的诸多问题,亟待引起教育部、银监会和公安部等部门的重视,建议联合出台《校园网络借贷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可包括:引入校园网络借贷准入制度。目前数千家的网络借贷公司良莠不齐,应当联合制定准入标准,符合标准的网络借贷公司才能开展校园网络借贷活动。具体规定开展校园网络借贷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标准。如规定学生可以购买的必需品范围和真实贷款用途。学校借贷不能购买智能手机、高档化妆品、奢侈用品,不能用于旅游等非必须生活用途。每个学生每年通过借贷贷款的累计数额限制。网络借贷公司的贷款利息、手续费和违约金的具体规定。

      同时建立借贷学生信息数据库,这些数据各网络借贷公司共建共享。制定防止学生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多个网贷公司借款的行为发生。制定标准的学生贷款门槛,严把贷款审查条件。网络借贷公司应当本着“救急不救穷”的原则,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学生金融消费、金融投资和金融安全教育,防止通过借贷发生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加强学生遵纪守法和防止上当受骗的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严禁网络借贷公司到学校采取非法手段催收账款的行为,保障学生安全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标签:;  ;  ;  ;  ;  

应尽快出台新规定,加强对校园网上贷款的监管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