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培训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姜海燕 赵辉通讯作者

姜海燕 赵辉通讯作者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湖北鄂州 436000

【摘 要】目的 探讨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积累经验。方法 毕业后进入本院的39 名新轮转护士为培训对象,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19)。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观察组给予SBAR交流等多元化模式进行培训。培训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护士平时考核成绩、轮转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率;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量表,比较两组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护士平时考核成绩平均为(84.19±7.43)分;观察组护士为(96.78±5.04)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3.8,P=0.000)。观察组轮转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75.0%,χ2=5.45,P=0.027)。医生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VS65.0%,χ2=5.28,P=0.026)。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70.0%,χ2=6.74,P=0.012)。结论 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能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士;培训;SBAR 交流模式;多元化培训【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67-02

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体现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最基本要素,然而据WHO 统计[1],约10%的住院患者遭受因医疗护理服务不当导致的不必要伤害。SBAR 沟通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交流模式,其包括状态(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四个过程中,与情景体验培训、专科护理产房培训等组成多元化的培训方法,已被西方国家用于新护士的培训,用于提高了新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2]。但是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在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毕业后进入本院的39 名新轮转护士为培训对象,探讨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积累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毕业后进入本院的39 名新轮转护士为培训对象,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培训对象进行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19 次,记下号签上的号码)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19)。对照组男性3 名,女性17 名;年龄21~26 岁,平均年龄(23.76±2.01)岁;本科学历11 名,大专学历9 名。观察组男性1 名,女性18 名;年龄22~25 岁,平均年龄(23.08±1.98)岁;本科学历10 名,大专学历9名。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 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上岗培训。包括:医院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及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科室环境、常用电话号码及护理服务规范;科室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应急预案;常用仪器设备及专科技术操作;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常见并发症护理操作;护理文书及电脑操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护士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包括:⑴SBAR 交流模式培训:采用西方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的一种标准病情交流模式—SBAR 沟通模式,进行培训和考核,具体操作步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出现的各种症状及其主观感受,然后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背景或者原因;由带教老师对护士进行提问考核,并且进行常见问题的模拟训练;与医生沟通时说出自己对患者出现问题的看法,并且提出建议,根据医生处理结果再与新护士进行探讨交流,培训四周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施行单独上岗。⑵责任制护理模式培训:由临床医生2 名、护士长1 名、取得护师职称3 年以上的临床护士2 名组成的带教小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其胜任力进行培训。具体步骤:组织新护士学习医院的历史文化、现状及发展前景,开展患者服务、护患沟通、礼仪及人文修养讲座,提高其从业动机、价值观等方面胜任力;开展病情观察和分析、危重病人监护等培训,提高知识技能等方面胜任力。

⑶专科护理查房培训:由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四个系统方面的专科医生各2 名和取得护师职称3 年以上的临床护士各1 名组成带教小组,采用授课方式对新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授课,包括四大系统患者病情评估、常用监护技术及药物应用、常见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大出血、腹腔高压、脑膜炎、脑卒中)及护理措施等。理论授课后,组织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到相关科室病房进行查房,查房时先由轮转护士汇报患者病史,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宣教,再由护理组长进行检查、补充、指导,并由专人记录查房时间及护理措施实施时间。⑷情景体验培训:所有新护士以危重病例护理为主线完成一次危重病人的情景体验,包括到临床相关科室亲身体验、进行危重病例收集,通过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对病例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案例剧本,将收集的案例制成幻灯进行汇报,包括病例内容、病情发展、措施与评价及最新进展,仔细观看体验过程录像,积极反省体验的成功与不足,通过个人及小组的自我观察、组间相互观察与分析,充分进行自我认识及评价,在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形成自身学习的逻辑思维模式,通过归纳总结,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展示个人及小组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和案例概念图。

1.3 观察指标两组培训对象均经三个月培训后,比较两组护士平时考核成绩、轮转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比较医生和患者对两组护士的满意。满意度量表(信度:预试研究Cronbach,s=0.87,正式研究Cronbach,s=0.89;效度:由5 位医师进行专家效度后,再由6 位患者做表面效度,同意度均为100%):共包括10 个问题;采用4分制评分(1=不满意;2=基本满意;3=比较满意;4=非常满意);总分为40 分;总分≤20 分表示医生或者患者对该护士不满意;21~26分为基本满意;27~33 分为比较满意;34~40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比较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 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护士平时考核成绩、轮转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率比较对照组护士平时考核成绩平均为(84.19±7.43)分;观察组护士为(96.78±5.04)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3.8,P=0.000)。对照组轮转护士执业考试合格人数为15 名;观察组为19 名;观察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75.0%,χ2=5.45,P=0.027)。

2.2 医生对两组护士满意率比较医生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VS65.0%,χ2=5.28,P=0.026)。结果见表1。

表1 医生对两组护士满意率比较[n(%)]

2.2 患者对两组护士的满意度比较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70.0%,χ2=6.74,P=0.012)。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对两组护士的满意度比较比[n(%)]

3.讨论患者安全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或预防患者不良结局或伤害,包括预防错误、偏差与意外,而在医疗过程中,护士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较多,但是由于其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在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方面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护理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转向“整体人”,涵盖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健康需求,护士的角色也相应地从护理的实施者,拓展为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然而,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相对落后和资源的不足,长期使用的护理培训体制培养的临床护士素质和专业技能均偏低,造成护理质量差,护患关系紧张。

SBAR 沟通方式中的状态即护士应该详细记录的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诊断等,背景即护士经过与患者沟通,了解记录其简要病史、过敏史、当日治疗情况、有无氧支持、活动情况、皮肤情况、管道情况及特殊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评估即护士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大小便等进行观察,对威胁生命危险因素、压疮风险、跌到风险等进行评估,建议即护士根据掌握的患者情况,应用所学知识,向医生建议应该采用的治疗方法,并且在交接班时,需要下一班注意的内容。多项研究表明[4-6],以SBAR 沟通方式培训为主的多元化培训,不仅可促使护士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而且可以培养新护士对患者整体护理的能力,使护士真正了解每一阶段患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本文通过探讨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发现:采用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的观察组护士的平时考核成绩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轮转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徐华丽[6]等报道相一致,考虑是由于多元化的培训方法不仅可促使护士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丰富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对病情的评估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新护士的整体素质。

其次,在治疗和照护过程中,护士往往最先了解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是患者状态的最先评估者,通过多元化培训,其能够将患者信息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的反馈给医生,使得医生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进而使得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本研究由于时间的限制,样本量较少,差异性较大,临床上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使结果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能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张鸣明,段玉蓉,李静等.病人安全教育:21 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6):7-9.[2]徐晓晓,秦建芬,吕婷婷.SBAR 交流模式在外科护理单元间交接及汇报病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9(10):805.[3]曹荣桂.持续推进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改进[J].中国医院,2010,14(1):2-6.[4]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5]吴菁,叶旭春,沈洁等.WHO 患者安全课程对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73-74.[6]徐华丽,赵志芳,傅亚飞,等.SBAR 交流模式等多元化培训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2):63-64.作者简介:姜海燕,女,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

通讯作者:赵辉 主任护师

论文作者:姜海燕 赵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多元化培训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姜海燕 赵辉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