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博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作的效率,使用建筑智能化技术设计无疑是个很高的选择。相关工作人员在建筑电气搞工程的管理工作上更是应该格外重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更好的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工作进程。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就需要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进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就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电气设备、建筑电气工程中故障的有效解决。所以,建筑电气工程中灵活的、有效的、合理的应用智能化技术非常有意义。
1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的概念
1.1智能化技术的概念
什么是智能化技术,一般称为人工智能技术。是把 gps 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采用计算机模拟处理模式的一种新的技术。智能化技术通过对语音、声音和图像进行识别以后,在通过设计好的智能化处理系统进行分析运算。主要功能包括语言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图像语音识别系统。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和实用。给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带来的帮助越来越显而易见。不仅能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系统装置的可靠性,还能给机器、照明系统、电脑系统提供自动化运行和控制管理。还加强系统和设备的保护能力。
1.2建筑电气工程
如今的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对于如今的建筑电气工程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电气工程是建筑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一些电气工程的一些相关设备和建筑内的电视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工序比较复杂,从最先开始做设计然后到安装配电柜电气工程控制系统。还要安装电缆桥和架设电缆,树立电线杆在到电线杆上架设电气设备和铺设线路。还要安装: 照明、变压器、动力装置、备用电源、电加热线路、电动机、避雷设备、电力开关和一些辅助电力设施等。在确定全部施工结束完毕以后,要对整个建议电气工程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工作,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表现在当前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具体运行过程中,相应的智能化技术手段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这种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环节以及核心操作要点,其应用价值得到了初步体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应用
建筑电气工程项目在当前发展中体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自动化控制效果,这种自动化控制的运用也确实在较大程度上符合于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基本发展需求,而基于这一点,合理的运用智能化技术也就能够体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尤其是相对于自动化控制中需要发布的相应指令,智能化技术的参与能够有效提升其相应控制的可靠性效果,避免在自动化控制中出现较大的偏差隐患问题。
2.1.2在故障诊断处理中的应用
对于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运行中的有效应用来看,其在各类故障问题的诊断和处理中同样也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这种故障诊断处理的应用主要就体现在对于故障问题的精准判断和分析上,通过相应的故障诊断分析,能够最为及时的判定出现故障问题的根源以及相关区域,如此也就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这一方面的作用确实能够有效提升故障诊断的及时性,避免一些严重问题和损失的出现,为了提升其诊断准确性,需要结合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等进行综合布置,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处理效果。
2.1.3在设备运行优化中的应用
随着当前建筑电气工程的不断发展,相应的设备越来越多,各类电气设备的应用也就容易在相应的建筑电气系统中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也就需要进行不断优化处理,而在该环节中,智能化技术同样也能够得到有效应用。设备运行优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提升其运行的流畅性和积极作用价值效果,如此也就能够切实保障相应设备运行满足于整个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基本需求,避免了整体运行不畅问题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智能化技术应用缺陷分析
在现阶段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来看,虽然其应用涉及到的环节内容越来越多,作用价值也越来越明显,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2.2.1 整体应用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建筑电气工程中对于智能化技术的推广依然并不是特别完善,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陷问题,如此也就很容易导致各类缺陷偏差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对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区域大多集中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普及面较窄。
2.2.2应用深度不够
对于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来看,其在应用深度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很多环节中对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都较为肤浅,仅仅停留在初始阶段,很难达到最大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价值效果。
2.2.3创新性不足
围绕着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来看,其创新性方面表现出来的缺陷问题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很难针对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行探究,如此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实用性效果,需要进行不断改进。
3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3.1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控制的应用
在实际的建筑电气工程中,要对自动化控制及相应的保护系统进行有效设置,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设备的保护,这也是当有故障出现时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而想要实现对设备的有效保护,就需要对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而智能化技术中包含的 GPS 定位系统,能够根据所出现的故障迅速作出故障定位,并以数据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有效的反馈,这样就能够实现计算机对相关信息的有效体现及分析,在进行故障分析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通过计算机运用电机设备、电磁场等设备实现对故障的有效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保护措施的制定,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应用。
3.2 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在整个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建筑电气工程中,还需要运用智能化技术对整个电气工程进行保护及控制,在实际的工作中当有不明情况的问题出现时,智能化系统就会发出故障预警警报,同时还能够对故障所出现的位置进行具体的定位,并对所定位的位置会进行更为严密的监控,然后系统会将所收集的故障信息进行传送分析,智能化系统中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系统就会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进而进行全面的信息分析。例如,当电气工程中变压器出现问题时,智能化技术就能够对变压器内部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并快速的对故障部位进行定位。
3.3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对于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来说,其电气设备运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两方面,即: 遗传算法及专家系统。对于遗传算法来说,其主要是通过对遗传学原理及自然选择理论,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还能够对进化规律及随机搜索进行应用,遗传算法在电气设备优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还可以将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电气设备。
3.4 智能化技术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3.4.1 能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控制
智能化技术能被用来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故障检测进行控制,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能够时刻处于监控状态之下,这样才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信心传递到计算机上。在以往的传统建筑行业中,这种类型的网络化技术基本上没有使用,甚至相关知识也没有渗透。而现代社会很多行业都应用了智能化技术,给这些行业带来了改革性的变化,也让这些行业不断优化和进步。应用智能化技术,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使用时间,还能让电气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让电气工程顺利的发展壮大。
3.4.2使用智能化技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像所有其他工程一样,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论大小,一定会对工程工期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亦或者是影响后期使用者的使用质量。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使用智能化技术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优化。比如,当电气工程中发现故障存在的时候,使用传统的故障检验方式检测问题比较困难,耗时也会很长,并且因为传统检测方式使用的技术比较陈旧,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检验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经常会出现检验误差。施工情况势必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使用信息化技术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信息化技术能有效的检测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这也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使用智能化技术,能大大降低建筑电气工程中的错误情况,并对以后的维护和修整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发展而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基于这种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落实来看,其虽然在现阶段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但是却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问题,这也就需要重点加强优化创新,逐步提升智能化技术的推广落实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民泰.浅析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J].西部皮革,2016,06:15.
[2]汪寿林,钱洋.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2:49-50.
[3]范广志.浅析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218.
[4]朱彬.探究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6:159.
[5]吴忻.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措施[J/OL].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04).
论文作者:万云满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技术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电气论文; 故障论文; 也就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论文;